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相关统计法分析2006—2008年厦门市地面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速、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对空气污染指数均有显著负效应作用,气压起显著正效应作用;风向影响较为复杂,NNW—N—E—ESE风起正效应作用,SE—S—W风起负效应作用,厦门风向总体不利空气质量提高,全年仅夏季盛行SE—S—W风。API指数与风向、气温、降水、气压、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的季节变化规律有高相关性。API指数与气象要素中的水汽压关系最相关,其次是气压。

  • 标签: API指数 地面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厦门
  • 简介:利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辽宁中部城市沈阳、鞍山和本溪大气成分站能见度与颗粒物连续监测资料,分析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颗粒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各城市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月和季变化,峰值出现在3月或5月,谷值出现在12月或1月;各城市的能见度与颗粒物PM10、PM2.5和PM1的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其最优拟合关系方程及决定系数R2不同。从拟合方程来看,沈阳市雾霾污染时采用倒数曲线y=b1+b1x拟合效果相对较好,全年采用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鞍山市采用对数曲线y=b0+b1lnx或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本溪市采用倒数曲线y=b0+b1/x或对数曲线y=b0+b1lnx拟合效果较好。从决定系数R2来看,沈阳和本溪市能见度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最好,鞍山市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性相对较差。颗粒物细粒子PM2.5和PM1拟合的能见度效果较好,且在雾霾污染时拟合效果更好,说明细粒子对能见度的影响更明显。

  • 标签: 能见度 颗粒物 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2002—2006年沈阳市逐日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和同期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各个季节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气压和气温,而春季相对湿度、夏季降水与死亡数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评价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应用逐步聚类法,定性地给出了各个季节高发的天气类型,在同一季节内,不同性别高发的天气类型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疾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 标签: 气象条件 急性心肌梗塞 逐步聚类 天气类型
  • 简介:利用近年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的连续并行观测资料,对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同时对冬小麦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阐述,提出了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总结。

  • 标签: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气象条件 分析
  • 简介:体育教学和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教人们如何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能改善人的心理缺陷,提高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本文从体育教学和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初探讨。

  • 标签: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锻炼 学员 培训 气象
  • 简介:文章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9—2009年的月气象资料和同期火灾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无降水日数、月平均风速与月火灾次数的关联度及其强弱顺序,其中月平均风速关联度为0.657,在强弱顺序中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月无降水日数和月平均温度。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火灾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建立城市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灰色关联分析 城市火灾 灰色关联度 气象条件
  • 简介:利用甘肃中部地区和浙江地区的闪电定位资料,研究了闪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面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兰州和杭州附近地区在有闪电活动时闪频数与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地区的地面相对湿度、沙氏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与其地闪频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杭州地区地闪频数与对流抑制能量的相关性较大,而兰州地区地面相对湿度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 标签: 兰州和杭州地区 闪电特征 大气不稳定参数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2000—2012年4—6月850hPa层位势高度差异常(上海宝山或大陈岛站850hPa层位势高度值比贵阳站大7gpm或以上)形势下低空环流与江西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形势下,700hPa高度层上均有西南低涡活动。近50%的个例江西省上空850hPa层出现风速16m/s以上的低空西南急流,约40%的个例有切变线活动;若去除850hPa无切变线影响和切变线出现较晚的情形,江西省出现10站以上暴雨过程的比例为85.7%。

  • 标签: 暴雨 位势高度 异常 低空环流.
  • 简介:利用哈尔滨市2014—2016年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及与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a间,哈尔滨空气质量为良级别的天数最多,占47%,达到污染级别的天数占31%,2016年空气质量最佳,优良级别的天数达到284d,占全年78%;春夏季AQI指数较低,秋冬季AQI指数明显偏高,9月空气质量全年最佳,1月空气质量最差;PM2.5是造成哈尔滨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物,其次是PM10、NO2和臭氧8h(O3-8h);AQI与气压之间以正相关为主,秋冬季最为显著;与风速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冬季尤为显著;与气温的关系受到采暖的干扰差异较大,年尺度及秋冬季呈负相关,月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冬季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而5—9月为负相关。

  • 标签: PM2.5 AQI 空气质量 气象要素
  • 简介:基于北京市海坨山赛区4个自动气象站2014、2015年冬半年地面风场资料,分析第24届冬奥会海坨山赛区冬季地面风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站冬季地面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取向以及风速值分布区间特征,其中海拔较高的A1492站风向呈明显的西西南至西北4个方位取向,10.0m·s~(-1)以上风速的发生频率约为49.1%,月平均风速均〉10.0m·s~(-1);(2)各站月平均风速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A1489、A1490和A1491站风速最小值均出现在11月,A1492站最小值出现在3月;(3)各站日逐小时平均风速呈典型的日变化特征,08:00—16:00风速逐渐增大、16:00—18:00缓慢减小。

  • 标签: 地面风场 变化特征 海坨山 冬奥会
  • 简介:本文围绕提高系杂交稻制种这个问题,根据其不育系育性转换期以及现有不育系的温敏型,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提出攻克系杂交水稻制种难关的技术措施。抓好“三防”,按“四佳”选择制种基地,无疑将使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和杂一代的纯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 标签: 两系杂交稻 制种基地 问题 防御
  • 简介:利用丹东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和风廓线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和20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丹东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丹东处于副热带高压内部或边缘时,南下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空气势力相当时,形成丹东地区较典型的暴雨模式。风廓线产品在强降水前期,会产生一个水汽累积的过程,次过程中出现短时强降雨时段均表现为高空急流出现和高空动量下传。这种高空动量的下传使低空急流得到加强,低层进一步辐合,使雨强明显增大。次过程中降水回波区均形成一条40dBz以上的回波带,回波移动方向与回波带轴向一致,导致沿途站降水时间偏长,降水总量偏多。逆风区出现时间与强降雨时段有较好的配合,其位置与强回波区的对应关系揭示出逆风区厚度越大、对应的反射率因子强度越强,产生的降水强度也越大。

  • 标签: 副热带高压 暴雨 风廓线 逆风区
  • 简介:近30a全球强烈变暖,水循环加快,冰川也加剧退缩。青藏高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下垫面,既对全球变暖有正常的反应,也出现了异常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已发现处:1)青藏高原北部偏西冰芯记录降温0.6℃,相应的冰川退缩微弱,融水径流降低;2)青藏高原东南部以岗日嘎布山区为代表,出现较多的冰川前进,可能指示降水量有较大的增加。上述事实指示气候变化与冰川响应的复杂性。

  • 标签: 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北部 降温 冰川退缩 青藏高原东南部 冰川前进
  • 简介:改革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向发展气象的公共关系中要效益张昆,张学军(兰州中心气象台73002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越来越广泛地依赖于信息的获取,特别是作为高科技的气象信息,通过电视屏幕以其生动直观的形...

  • 标签: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气象事业 要效益 气象信息 城市天气预报 气象服务
  • 简介:利用1974—2015年河北邯郸地区1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与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对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2a来,河北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除中雨日数呈轻微上升趋势、大雨日数及连续湿日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大1d降水量、最大5d降水量、极强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且分别于2004、1992、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各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幅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极值指数以邱县、曲周县减少最显著,绝对指数以峰峰矿区减少最显著,而相对指数则以曲周县减少最显著。除连续干旱日数呈微弱的负相关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除最低气温与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呈微弱正相关外,最高、最低气温与极端降水指数均呈负相关,极端降水对最高气温的响应比最低气温更敏感。

  • 标签: 极端降水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邯郸地区
  • 简介: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探空观测资料及中国降水月值格点数据分析了冬季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大气水汽含量平均特征、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高原东南部地区存在湿中心,对应着水汽含量标准差大值中心;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从西、南边界输入,东、北边界输出,净水汽收支多年平均为水汽"盈余";该区域冬季净水汽收入、支出34a总趋势是增加的,而净水汽收支是减少的,但三者均存在4~6a左右的周期;冬季该区域净水汽收入对南疆、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支出对西南—华南的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收支则可表征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降水;冬季该区域异常多(少)水汽支出年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偏少(多),水汽输送场不(有)利于水汽向我国南方的输送及辐合,即其水汽支出的强弱反映了水汽输送的强弱和我国降水的分布,体现出水汽收支通过环流对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冬季高原湿中心区域 水汽收支 降水 相关
  • 简介:利用威海市1965-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77-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典型滨海城市威海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a威海城市热岛强度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上升日益显著,平均上升速率为0.13℃/(10a);2)城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热岛效应较为显著,上升速率分别为0.02和0.18℃/(10a)秋、冬季由于受海洋影响出现冷岛效应,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年之后冬季也由“冷岛”转变为“热岛”3)城市化对威海市城区增温的贡献率达到36.4%,城市发展指标与城市热岛强度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市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住宅建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和0.44.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 相关分析 滨海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