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运用。方法在消毒供应上做相关的细节调整,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对管理前与管理后医务人员对于消毒供应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消毒供应的护理管理中加强细节管理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收到的职业损害也减少,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能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 护理管理 细节管理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92-02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8名。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在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调查分析临床科室对两组消毒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临床科室对观察组消毒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消毒的过程中,增加细节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消毒工作的质量,并提高临床科室的满意度。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 应用效果 差错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室湿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40000个灭菌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中的湿包进行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湿包的原因。结果456个湿包,所占比重为1.14%,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包装因素、装载因素、环境因素、蒸汽饱和度因素、物品本身以及其他。结论因如包装、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消毒供应室会出现湿包现象;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如科学包装、科学装载,以控制湿包的发生,提升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湿包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措施。方法加强人员管理及业务学习,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加强各环节管理及物资管理,回馈感染科的检查及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医用卫材消毒、灭菌合格率全部达100%。结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能够提高消毒供应的工作质量,预防和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47-02
  • 简介:摘要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出现的湿包现象已经被列为严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湿包现象的具体概念、发生的概率,其次详细的对医院湿包现象的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湿包现象的出现和医院医疗器械的更新情况提出了相应管理制度如对器械、人员、环节质量的管理等,为了尽量减少湿包现象的发生及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

  • 标签: 湿包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疾病转归、生命安全、费用开支。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消毒供应内中心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改进,从而提高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医院各临床科室更好地服务。

  • 标签: 供应室 现状分析 护理管理 对策
  • 简介:桑叶全程消毒是种茧育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普种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桑叶消毒,正确运用桑叶消毒技术,坚持桑叶全程消毒不走样,能够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蚕种繁育质量。

  • 标签: 桑叶消毒 控制 蚕种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伤害。结论强调职业防护应从预防入手,加强防护知识教育,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发生率,确保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县公共场所用具消毒效果,总结有效的安全监督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县453家等级不同的公共场所用具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所有单位的用具消毒情况。结果本次调查中抽取了1263份公共场所用具,其中监测合格932份,消毒合格率为73.8%。其中,A级、B级、C级公共场所用具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8.0%、77.6%、60%,三级公共场所用具监测合格率均有显著差异,A级公共场所用具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B级、C级(P<0.05)。本次监测结果分析床单、被套、枕套、毛巾、拖鞋、杯子、剪刀等不同种类用具的消毒合格率相对较差,其中拖鞋的消毒合格率很低,只有56.7%。53家公共场所用具中采用开水烫的方式消毒97户,采用电子消毒消毒227户,采用蒸汽消毒52户,采用化学消毒77户,四种用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20.5%、83.3%、93.3%、62.9%。结论目前我县公共场所用具消毒状况有待进一步改进,相关部门应加强公共场所用具的消毒监督管理。

  • 标签: 公共场所用具 消毒 效果监测分析
  • 简介:医院感染已倍受人们的高度重视,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供给临床科室各种无菌物品器械的中心,是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关卡,消毒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安危,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保证消毒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消毒 供应中心 感染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医院供应室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臭氧消毒、空气洁净器消毒3种消毒方法对医院供应室无菌区环境进行消毒,经空气采样细菌培养,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消毒后,空气洁净器消毒方法的细菌菌落数在三者中最小,为(50.7±5.9)cfu/m3,且明显低于紫外线消毒方法(P<0.05),与臭氧消毒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消毒后30min、60min、90min,紫外线消毒方法下的细菌数量增长速度最快,与臭氧消毒方法、空气洁净器消毒方法形成显著差异(p<0.05),而臭氧消毒方法与空气洁净器消毒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供应室的消毒方法很多,其中空气洁净器消毒的效果要优于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臭氧消毒方法,安全、高效,是医院供应室消毒的理想选择。

  • 标签: 医院供应室 消毒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面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我院在2013年9月开展全面流程管理,调查开展管理前(2012年7月-2013年8月)和管理后(2013年9月-2014年12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情况。结果管理前风险事件发生率与科室满意率与管理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面流程管理能够降低供应室风险发生率,提升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全面流程管理 消毒供应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预防医院病毒、细菌感染,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消毒供应室灭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正确规范地使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方法,提高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结果本院自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与管理控制以来,物品和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未发生因消毒灭菌不合格导致的院内感染,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结论消毒供应室是每个医院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中心环节,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能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院医疗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从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因素等4个方面分析了口腔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 标签: 口腔科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肺结核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对肺结核病人进行规范的治疗与管理,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百万人口丘林农业大县,疾控机构技术人员又严重不足,对所辖各乡(镇)每1~2个月督导1次,每次要对目前有免费治疗患者的各村进行督导,对每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程至少访视2次,其中强化期1次2,非常困难。2009年以来,我们在对病人访视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探索总结出“集中访视”工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集中访视 探索
  • 简介:随着网络通信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自动检测技术在机房监控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本课题研究了机房监控系统的信号检测及采集,设计并实现了内置WEB系统和数据库,可直接通过浏览器查询和统计进行数据监测,提高了运行安全等级,达到实现无人值守。

  • 标签: 传感器 环境参数 检测方法 WEB系统
  • 简介:摘要对于风电场集中接入对区域电网的影响分析主要借助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结合某地区风电接入的实际情况,做出风电机组和风电场模型来进行研究调查。本文通过对风电场运行的特性以及接入区域电网结构的简单介绍,分析了影响风电场集中接入区域电网容量的主要因素,重点对风电场不同的接入方式对区域系统电网的影响以及风电场集中接入后的潮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处理解决方案提出了简单经验和参考意见。

  • 标签: 风电场集中接入 区域电网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