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放化疗对宫颈癌抗肿瘤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至我院进行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甲磺酸片,4周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以及肿瘤直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直径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减小,而观察组减少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联合放化疗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能够增强患者放化疗的临床疗效,缩小患者的肿瘤,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帕替尼 放化疗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磺酸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报告选择2021年8月份到2022年8月份我院纳入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之上,给予甲磺酸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水平。结果:对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可得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指标均有所提升,同时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奥+奥沙利铂(SOX)方案联合甲磺酸治疗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SOX方案,观察组采用SOX联合甲磺酸方案。比较两组疗效、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0.00%,18/30)高于对照组(33.33%,10/30),P<0.05。观察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t=4.051、2.93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392.02±65.14)ng/L]低于对照组[(486.02±72.54)ng/L],P<0.05。结论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应用SOX联合甲磺酸方案治疗,相比单项SOX方案,可提高疗效,使患者生存期延长,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胃癌 不可手术切除 甲磺酸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0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口服甲磺酸500 mg/次,每日1次,28 d为1个周期,2周期后观察临床效果并行生存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均完成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0%(24/126),疾病稳定51.6%(65/126),疾病进展29.4%(37/126),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9.0%和70.6%。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5 d。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均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分析显示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χ2=10.717,P=0.001)、CTCs计数(χ2=28.867,P=0.000)和吸烟史(χ2=5.491,P=0.019)与患者OS有关联。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Cs计数分层2~5(RR=2.040,95%CI:1.110~3.750,P=0.022)、CTCs计数分层≥5(RR=5.684,95%CI:2.776~11.640,P=0.000)、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RR=2.231,95%CI:1.351~3.686,P=0.002)与吸烟史(RR=0.591,95%CI:0.361~0.968,P=0.037)是患者预后OS危险因素。结论甲磺酸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CTCs计数、ECOG评分和吸烟史是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分析软坚散结胶囊联合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将82例行AG化疗方案的初治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软坚散结胶囊+,3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局部肿瘤控制率升高,血清CA199、VEGF水平降低,肝功能异常、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1、2年生存率提高(P<0.05)。软坚散结胶囊联合有助于提高胰腺癌局部肿瘤控制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更轻,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进展期 阿帕替尼 化学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靶向药物是否能逆转晚期肉瘤的化疗耐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化疗后进展随后接受原化疗方案联合低剂量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的资料,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AE)。共分为骨肉瘤、软组织肉瘤和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3组,并按联合治疗的最佳疗效、原化疗线数、原化疗最佳疗效和原化疗PFS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以初步探索联合治疗的获益情况。结果共计3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14.7)岁。包括骨肉瘤9例,软组织肉瘤11例,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10例。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8例(26.7%)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9例(63.3%)达到疾病稳定,总体ORR为26.7%(8/30),DCR为90.0%(27/30)。总体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13.1个月。三种不同亚型的肉瘤中,骨肉瘤的ORR达到44.4%(4/9),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ORR达到40.0%(4/10),中位PFS为6.4个月,中位OS为10.9个月;软组织肉瘤无客观缓解患者,中位PFS为3.5个月,中位OS为7.3个月。获得客观缓解的患者相对于疾病稳定的患者有更好的PFS(12.8比3.8个月,P=0.015),原化疗PFS≥6个月的患者有更好的PFS获益(12.7比2.7个月,P<0.001)。但原化疗线数、原化疗最佳疗效对本联合方案的PFS均无影响。安全性方面,的相关毒性均不超过2级,4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其中有2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中断治疗。结论低剂量逆转骨肉瘤和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化疗耐药有一定疗效,总体安全性可接受。

  • 标签: 肉瘤 化疗耐药 阿帕替尼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复发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收治疗的复发性三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89%、无进展生存期(5.07±0.64)个月、总生存期(11.58±1.7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48.15%、无进展生存期(3.78±0.95)个月、总生存期(7.34±2.69)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FACT-B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ACT-B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1%略低于对照组37.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复发性三阴乳腺癌,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复发性三阴乳腺癌 阿帕替尼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生存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5例。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情缓解率8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与参照组的80.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进行联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针对患有胃癌的患者通过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以后(联合化疗),对该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取我院(2016.10.1-2018.10.1)接收5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进行低剂量联合化疗二线治疗,对比组(25例)常规化疗治疗,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要优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通过采用低剂量联合化疗二线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

  • 标签: 低剂量 阿帕替尼 二线化疗 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接诊的晚期胃癌病患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有25例。对两组都实行常规化疗,A组加用。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无进展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比B组的4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39±2.76)个月,比B组的(3.34±2.48)个月长,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A组的总生存时间同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对晚期胃癌病患进行佐治,可显著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 标签: 化疗 晚期胃癌 预后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探究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时,使用磺酸片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86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磺酸片,观察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同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8.8%,治疗组为67.4%,对照组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低,P<0.05。结论临床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改善扩散,在治疗时可服用甲磺酸片,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不良反应 化疗 甲磺酸阿帕替尼 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采取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接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救生汤加味口服治疗甲磺酸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8例接受口服治疗满4星期后出现手足综合征的胃癌患者,其中Ⅰ级48例,Ⅱ级40例,均口服救生汤加减3星期。结果88 例手足综合征患者在接受救生汤加味治疗后0 级50例,Ⅰ级35例,Ⅱ级3例,疗效明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救生汤加味口服治疗手足综合征不仅疗效明确,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救生汤加味 甲磺酸阿帕替尼 手足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因口服甲磺酸片印发手足综合征胃癌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确诊为胃癌且应用片治疗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做评估,分析护理措施的价值。结果:相对于干预前,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疼痛评价分数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服甲磺酸片后出现手足综合征胃癌患者应保持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调整患者心态并缓解疼痛症状,从而保障整体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胃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手足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艾坦)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的治疗效果,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从我院在2018年2月份起到次年9月份期间肿瘤科收治二性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使用指南推荐的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以甲磺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功能状态评分、生存时间及主要症状等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运用甲磺酸片疗法的药学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涉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计60例,涉及时间区2020年01月-2022年07月,涉及患者辨识依据:计算机双色分配辨识法,对照组资料库(30例,均展开常规化疗措施),观察组资料库(55例,均展开常规+甲磺酸片)。组间结果辨识比较,分析其对患者治疗疗效、临床各数值的影响。结果:参数结果比较,治疗疗效与临床各数值中观察组结果显著改善,P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疗效 临床数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艾坦)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的治疗效果,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从我院在2018年2月份起到次年9月份期间肿瘤科收治二性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使用指南推荐的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以甲磺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功能状态评分、生存时间及主要症状等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磺酸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报告选择2021年8月份到2022年8月份我院纳入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之上,给予甲磺酸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水平。结果:对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可得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 、CD 、CD 、CD /CD 指标均有所提升,同时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比较可得知,观察组是3.33%,对照组是2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过程当中,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增加甲磺酸片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吉奥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肿瘤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康联合吉奥方案化疗,伊立康1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吉奥50~60 mg/次,2次/d,口服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的吉奥给药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0.5 g/次,1次/d,持续口服给药,3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研究终点为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生命质量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ORR、DCR分别为38.89%(14/36)、63.89%(23/36),高于对照组的16.67%(6/36)、38.89%(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χ2=4.503,P=0.034)。观察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24评分分别为(75.23±10.65)分、(76.55±9.12)分,高于对照组的(66.15±10.31)分、(65.36±9.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85,P=0.018;t=7.613,P=0.015)。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38.89%(14/36)、50.00%(18/36)、25.00%(9/36)、11.11%(4/36)、33.33%(12/36),均高于对照组的11.11%(4/36)、13.89%(5/36)、0(0/36)、0(0/36)、2.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07,P=0.007;χ2=10.797,P=0.001;χ2=10.286,P=0.001;χ2=4.235,P=0.040;χ2=11.359,P=0.001)。观察组患者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41.67%(15/36)、30.56%(11/36),均低于对照组的66.67%(24/36)、55.56%(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31,P=0.033;χ2=4.589,P=0.032)。无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的病例。观察组患者mOS、mPFS分别为11.6个月、8.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8.9个月、5.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12;χ2=8.721,P=0.007)。结论联合吉奥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中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食管肿瘤 治疗结果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 替吉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晚期胃癌时应用吉奥和两种药物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区分62例患者,每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CEA、CA199、CA125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奥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有显著的效果且对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替吉奥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