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单用奈韦拉平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观察奈韦拉平用于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效果,通过自愿咨询、检测、阻断、临床观察证明奈韦拉平用于母婴阻断

  • 标签: 中的应用 奈韦 拉平艾滋病
  • 简介:脂肪肝可以说是当前社会的“富裕病”。肝脏是人体的“中转场所”,恰逢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南多种病因引起脂类物质在肝脏组织内异常蓄积。当脂肪出现代谢异常时,它们就能在肝脏内堆积,由此形成脂肪肝。通常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中累及的范围,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 标签: 脂肪肝 肝疾病 肝脏组织 脂类物质 代谢异常 脂肪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孙氏手术应用弓部阻断技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疗效。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2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行孙氏手术,男17例(85%),年龄(49.7±10.9)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弓部阻断组(10例)和传统组(10例)。比较两组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苏醒时间、插管时间、术后前3天血小板水平、术后12 h出血量及死亡、脑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剔除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术前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或未行孙氏手术的患者。结果弓部阻断组在停循环[(4.1±0.6 )min对(17.2±2.6)min,P=0.001]、体外循环[(158.4±6.8)min对(198.2±12.6)min,P=0.01]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苏醒时间[(8.9±2.6 )h对(16.0±7.3)h,P=0.94]及插管时间[(13.6±2.2)h对(34.1±14.3)h,P=0.18]非显著性低于传统组。弓部阻断组术后前3天血小板水平均高于传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存活出院。两组在术后12 h出血量、脑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弓部阻断技术显著缩短孙氏手术停循环时间,进而缩短脏器缺血时间,提供良好的脑保护、凝血功能及肾脏功能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并有效提高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的新方法。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弓部阻断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见于高病毒载量和乙肝e抗原阳性的孕妇。对这些孕妇孕晚期给予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和婴儿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尽最大可能阻断母婴传播。本文对孕期抗病毒药物用药、停药和产后乙肝发作处理、母乳喂养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优化联合免疫接种和抗病毒治疗策略,寻求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免疫接种 抗病毒治疗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论述整合素受体阻断剂的进展和临床评价。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整合素受体阻断剂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等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整合素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选择性高,在与整合素构象变化有关的细胞信号双向跨膜传递对血小板功能的调控作用已日益受到关注,在治疗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上展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前景。

  • 标签: 整合素受体阻断剂 血小板 血栓 进展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阳性以及HbeAg也为阳性的双阳性孕妇进行产前注射HBIG和非注射HBIG两组对照,以及产后新生儿采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双重免疫,从而探讨免疫方法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以及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效果是否科学有效。方法选用产前健康查体结果为乙型肝炎HBsAg、HBeAg单阳性或双阳性的孕妇在产前3个月(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一次HBIG和对照组产前不注射注射HBIG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在出生时及15天时肌肉注射HBIG,满月、2个月和7个月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结论乙肝母婴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方式,不论是单阳或双阳性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接种乙肝疫苗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是目前用于HBV母婴阻断的较好方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注射 阻断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HIV感染母婴阻断后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HIV情况,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有生育要求的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孕产妇,在孕期运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除有产科指征需行剖宫产外,其余病例根据自愿原则,知情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预防性用药及才用人工喂养等,对两种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情况对比。结果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情况,经X2检验,X2=1.33,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孕期已行规范性抗病毒治疗,阴道分娩并不会增加新生儿HIV感染。

  • 标签:
  • 简介: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对207例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独或联合接种大剂量乙肝血源疫苗和HBIG,分四个免疫组和一个对照组,随访三年。结果:对照组第一年HBsAg持续阳性率为81.4%。乙肝苗组和联合免疫组第一年的保护率均达93%以上,并至少可维持三年。第一年抗—HBs阳性的婴儿,第三年仍有92.6%的人阳性,抗体平均值则下降21~63%。单纯接种HBIG组第一年保护率仅70.8%。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球蛋白 保护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广西忻城县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的现状及母婴阻断的效果,为制定本地区的艾滋病母婴阻断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婚检、孕检、产检平台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到忻城县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或分娩的49723例孕产妇,免费进行艾滋病咨询、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抗体检测,对HIV感染孕妇进行母婴阻断干预。结果检测的孕产妇49723例中HIV抗体阳性15例,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率为3.02/万;婴儿达到18个月龄有14例,其中抗体阴性14例,抗体阳性0例,干预后母婴传播率为0。结论利用婚检、孕检、产前检查平台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筛查,可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联合高效的抗病毒治疗,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及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是母婴阻断成功的关键,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 孕产妇 感染状况 母婴阻断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苏丸对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肝苏丸)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2)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肝苏丸可以有效阻断和延缓乙肝肝纤维化的进展,对改善肝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苏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强化胃癌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比组,取患者癌细胞做分析,其中对实验组患者细胞标本实施阿帕替尼治疗,对比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之后将样本放置在相同的X线照射下,分析阿帕替尼的作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凋亡率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通过两组患者的VEGF型号通路的相关蛋白量表达情况,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胃癌放疗患者临床干预期间,使用阿帕替尼可以阻断VEGF通路,增加了癌细胞的凋亡率,对于疾病治疗的意义重大,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我国是乙肝“大国”,自乙肝疫苗被列为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并大力推广以来,情况已见转机。以前我国民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10%至15%,但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与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最近的报告已降至9.09%,这是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其HBsAg携带率已明显下降,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递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 HBSAG携带率 儿童计划免疫 乙肝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流程包括了妊娠期管理和产后随访过程的10个环节,其中筛查、抗病毒治疗和婴儿免疫是核心内容。

  • 标签: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0例HBsAg(+)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50例,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照组50例,不用HBVac和HBIG。母婴血清HBsAg、HBeAg和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有套式PCR检测。结果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通过HBIG和HBVac免疫,可有效预防HBV母婴传播,在免疫规划中有一定有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肝炎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梅毒阻断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梅毒分娩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孕产妇妊娠期是否行梅毒阻断干预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42例未行梅毒阻断干预)与实验组(42例行梅毒阻断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先天性梅毒、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O5)。结论梅毒分娩孕产妇行梅毒阻断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以及先天性梅毒患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病死率。

  • 标签: 妊娠期 梅毒 阻断干预措施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流程包括了妊娠期管理和产后随访过程的10个环节,其中筛查、抗病毒治疗和婴儿免疫是核心内容。

  • 标签: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婴儿血管瘤是生长期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已成为系统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应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瘤已有较长时间,外用β受体阻断剂也逐渐被证实在血管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但其机制、疗程及安全性等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及评估。本文对普萘洛尔及其他类型β受体阻断剂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机制及疗效进行简单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更好地治疗婴儿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β受体阻断剂 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