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应用七氟醚和丙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七氟醚手术前麻醉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丙酚进行手术前干预。分析和对比组间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及患者清醒所用时间,对比组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及患者清醒所用时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全身麻醉 麻醉时间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超声参数和血浆单核细胞化蛋白-1(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每天对纳入患者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的肌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直至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连续2次且间隔24 h总MRC评分<48分的患者纳入ICU-AW组,≥48分者纳入非ICU-AW组。使用超声测量患者入ICU 1、4、7 d股直肌厚度(RF-MLT)、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及股中间肌厚度(VI-MLT);同期收集患者血浆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CP-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和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9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非ICU-AW组68例,ICU-AW组31例。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年龄更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性休克比例和血乳酸更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310(1.138~1.509)、0.232(0.072~0.746),均P<0.05〕。脓毒症患者入ICU 1、4、7 d RF-MLT、RF-CSA和VI-MLT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7 d RF-MLT更低〔cm:0.32(0.22,0.47)比0.45(0.34,0.63),P<0.05〕,7 d RF-CSA萎缩率更高〔25.85%(10.37%,34.28%)比11.65%(2.28%,22.4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RF-MLT对脓毒症ICU-AW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8(95%CI为0.526~0.849),当临界值为0.41 cm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8.4%。ICU-AW组患者入ICU 1、4、7 d血浆MCP-1水平均较非ICU-AW组显著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1、4、7 d血浆MCP-1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诊断价值,AUC及95%CI分别为0.732(0.629~0.836)、0.865(0.777~0.953)、0.891(0.795~0.986);当临界值分别为206.3、410.9、239.5 ng/L时,敏感度分别为87.1%、64.0%、82.4%,特异度分别为54.4%、96.1%、86.2%。结论超声测量的7 d肌肉质量参数及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ICU获得性衰弱 肌肉超声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水量丰沛,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珠江三角洲水质因有机物污染而日益恶化,多环芳烃是珠江三角洲水体中最普遍存在的微量有机物污染物。通过对多环芳烃的来源、污染水平、分布归行为及其不同生物水平的生物效应的总结分析,以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多环芳烃的污染控制以及科学探究提供依据。

  • 标签: 多环芳烃 污染水平 来源与分布归趋 生物效应 珠江三角洲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1例罕见的双侧上颌窦及肺部时性多重癌,介绍其病例特点及诊治过程。患者男性,58岁,于2010年12月因“左眼球突出、涕中带血”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先后2次以左侧及右侧上颌窦恶性肿瘤入院,在此期间又患左侧肺癌,排除肺部转移可能。给予手术、放疗、化疗及粒子植入治疗,随访至今肿瘤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由于内镜切除几乎保留了完整的胃黏膜,术后时性胃癌(metachronous gastric cancer,MGC)的发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MGC的临床病理特征、长期预后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胃肿瘤 异时性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病护理论下辨证护理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对术后恢复、心理弹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20例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同病护理论下辨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创伤应激障碍、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肿胀、瘀斑、面白、肢软、尿赤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同病异护理 辨证护理 骨科术后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辨证护理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12月到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中选出4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20例。分别将辨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应用在两组患者的护理之中,统计经过不同护理以后者的恢复所需时间、疼痛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睡眠条件、生活质量、骨折并发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提前。两组患者的VAS、HAMA、HAMD、PSQI等评分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转变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虽然两组患者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④观察组经过辨证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比经过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低。结论同病护理论下辨证护理应用于骨科术后,可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减轻机体创伤后应激,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同病异护理论 辨证护理 骨科
  • 简介:摘要:某电厂1号机TEG压缩机进行定期试验,运行人员发现启动时有“嘭、嘭、嘭”声响,持续约10s后消失,导致试验不合格。TEG压缩机是核电站专为压缩、输送含氢废气而设计的压缩机,不可用将导致设备冗余度降低。本文针对压缩机起机时产生响进行分析,可为同行电厂类似缺陷提供排查思路及解决办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TEG 压缩机 异响
  • 简介:摘要:1978年出版的《拼贴城市》一书,是著名的建筑理论学家科林罗对现代主义的进行批判理论重构的经典文本,科林罗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失败归结乌托邦的失败,这种失败是一种必然,并在最后提出了他所提倡的“变形的乌托邦”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同时代语境下哲学家福柯所提出的“托邦”一词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对科林罗的《拼贴城市》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并将其托邦”进行比对研究,以期对当代的中国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考帮助。 关键词:托邦;科林罗;拼贴城市; 1柯林罗成书背景 1.1 科林罗及其学术态度 柯林罗, 20 世纪最为重要的建筑理论学者,以其敏锐的洞察问题的能力, 审慎的怀疑主义立场, 客观冷静的批判性态度,而成为同时代建筑学者中被尊崇的中心人物。柯林罗生于 1920 年,卒于世纪末的 1999, 他一生经历了布扎体系的衰落,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风靡, 被质疑和批判,而后后现代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又退场……,可以说,柯林罗完整经历了建筑界最激荡风云,变幻难测的近百年时光,在多种学派的辩驳争论,你方唱罢我登场中, 柯林罗始终保持着思想上的独立和学术上的冷静, 反对所谓的时代精神而对当时的主流建筑实践进行有原则的批判和参与。 1.2 《拼贴城市》 的背景 《拼贴城市》 一书成文于 1973 年,出版发行于 1978 年, 是柯林罗学术生涯晚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专著( 其余的理论内容则多以短篇论文和随笔的形式呈现)。 彼时恰好处于以文丘里为首的后现代主义兴起之时: 现代主义思想指导下所建设的城市并没有带来如期望般的景象, 现代主义在解决了一定的城市问题之后反而带来了新的城市危机, 当新危机到来,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后现代,高级派,结构主义等等纷纷上场。 1972 年,也就是本书成文前一年,雅马萨奇的圣路易斯住宅群被炸毁, 詹克思将这一年宣布为现代主义的终结。 基于这样的成书背景,加之《拼贴城市》 在序言中倡导的宣言是:“目的是…同时寻求秩序和非秩序,简单复杂,永恒偶发的共存, 私人公共的共存,革命传统的共存,回顾展望的结合”: 这一宣言乍看类似于后现代所强调的折衷主义符号拼贴的理念, 因而支持者认为《拼贴城市》 一直是建筑学城市理论研究转向后现代主义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批评者则把这本书看做是柯林罗后现代主义“同流合污” 的污点。 2著作内容写作风格 2.1 理论框架 《拼贴城市》 除引言和附录之外共有五章主要内容,全书思路相当清晰, 主要的脉络是批判现代建筑及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第一二章) ——提出操作和思想上的解决策略(第三四章) ——总结(第五章)。 某种意义上来说,1978年《癫狂的纽约》出版,既标志着库哈斯早期乌托邦式的学术生涯的告一段落,却也成为了他日后研究式设计实践及城市理论探索的一个源点。 第一章《乌托邦-衰落并且消亡? 》 中, 柯林罗把现代主义建筑看作是一种行动派的乌托邦, 并对此作出批评和质疑。 启蒙运动之后, 随着科学和哲学的进步,牛顿力学,笛卡尔主义,黑格尔主义等学说让人们相信理性的秩序科学的神话:世界可以被理性和公平的度量和建构。 因而现代建筑在诞生之初就有很强的目的性,那就是要建设一个美好的,开明的,公平的,有秩序的世界,建筑是为了实现这种乌托邦的工具。然而正如柯林罗所言: “现代建筑肯定已经来到,但是新的耶路撒冷却无从谈起,而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示出来。事实上,现代建筑并没有导致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 现代建筑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他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 了历史建筑,但另一方面, 他也代表了“强权和虚伪”, 带来了诸多弊端, 在城市生活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共领域逐渐消失, 建筑成为唯我独尊的个体,只享有内部的私人领域,这也为之后柯林罗对于“图” “底”, “实”“虚” 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既然现代建筑的乌托邦宣告失败了,那么未来的建筑又该向何处去? 作者第二章《太平盛世之后》 提到了现代主义之后的两种建筑思想: 以“城镇景观” 为代表的传统主义和以“科幻故事” 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并用了一组相对立的词语来形容这两个趋势,即“记忆性剧场” 和“预言性剧场”。“记忆性剧场” 是感性的, 希望回归到传统的城市尺度和景观, 作者认为它太过于保守和无力,无法面对现实。“预言性剧场” 崇拜科技的进步, 理性的看待建筑城市中出现的问题,但阿基格拉姆,新城代谢派那些充满未来感的方案最终却沦为了偏离实际的假想和建筑师的一厢情愿。 “记忆性剧场” 和“预言性剧场” 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是一组可以相互转换的概念, 柯林罗想要在矛盾中找到共存, 找到一条中间道路。 于是在书的第三章《实体的危机—肌理的困境》中, 他引入了图-底分析法来认识城市,古典建筑的代表乌菲齐宫现代主义的代表马赛公寓之间可以形成图底的反转, 延续的“肌理的城市” 变成了现有的“实体的城市”。 现代城市是在一片无法控制的虚空中的一堆实体, 古典城市则是在实中形成的空, 前者的重点是实体,后者的重点则是空间。 为了进一步表达图底的反转关系, 柯林罗重提了 poche 的概念, poche 即为了形成完整形, 建筑中不同功能和形状的房间交界处,会产生的剩余空间。 把 poche 的概念引入到城市, poche 具有不同的实体对应对象: 法内塞府邸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需求, 其平面是一个规整对称的矩形, 生硬的安插在城市当中,此时广场等城市元素被沦为边角料空间。而伯格赛府邸的建筑形体则应对了城市的广场和斜向街道, 形成了连续的城市肌理,此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边角料空间, 建筑在本身的内部功能之外还有填补城市的形态的作用。 图底分析法的本质是要将城市平面理解为一种连续的系统,而不是建筑物的简单集合, 它可以有效地统一协调建筑的内部系统外部环境的设计。 面对现代建筑实体化的倾向, 柯林罗认为的解决之道是让建筑实体消融在普遍的肌理或者网格中。 至此,柯林罗所讨论的都是一种手法上的处理之道, 那么,所谓“拼贴”又在何处得以展现呢?拼贴的本质又究竟是什么? 在书的第四章《冲突城市以及“拼贴匠” 的政治》,作者终于引出了拼贴的概念——在浅层的操作层面来讲, 拼贴是运用手边现有的元素进行融合, 建筑实体根据周边的肌理,比例,材料而生成。 在深层的思想层面,拼贴更多的代表一种世界观: 即承认现有世界的矛盾和复杂, 多元和冲突。柯林罗再次引用了一组相对的词语: “狐狸” 和“刺猬” 来指代两种思维方式。 刺猬代表一元论, 只知道一件事, 或者说只愿意知道并展示一件事, 而狐狸则象征着多元论, 承认世界的矛盾和价值的不统一,并且要用各种手法来化解冲突和矛盾。 “狐狸” 和“刺猬” 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凡尔赛宫和哈德良离宫的对比, 体现在人物上: 柏拉图、但丁、黑格尔是“刺猬”, 亚里士多德, 歌德,巴尔扎克等则是“狐狸”,在建筑界中, 古典主义时期的帕拉迪奥是“刺猬”,罗马诺是“狐狸”,现代建筑里的密斯赖特等都是“刺猬”, 而相对应的“狐狸”又在哪里呢? 柯布在建筑上或许是一只“狐狸”,可惜在面对城市问题时又变成了一只“刺猬”。 现代建筑中的“狐狸” 缺失了, 而这恰恰是柯林罗所大声呼唤的:城市是复杂和多元的, 这决定了设计师需要用“拼贴” 这一多元的视域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最终,作者在全书最后一章《拼贴城市时间的再征服》 中做出总结,他不摒除任何一种要素, 无论是现代的乌托邦还是有深厚积淀的历史建筑, 可以把这些要素当做碎片来保留并处理,“城市是一个美术馆”, 里面既可以陈列传统,也能展览现代主义, 最终城市成为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被不断的翻新和修补,并且容纳不同的思想, 个体, 记忆以及未来。 2.2 写作特点 柯林罗在《拼贴城市》 的写作中, 除了一以贯之的自由主义立场,旁征博引的大量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多次运用一组组相对性较强的概念进行对比论述,借此来阐述他本人的“中间道路”。“经典乌托邦” “行动乌托邦”,“预言性的剧场” “记忆性的剧场”,“肌理” “实体”, “狐狸” “刺猬”,乃至大量横跨古今地域的建筑和城市案例的比照,正是在多次的辩证中, 才使得我们明晰了拼贴的基本内涵,形成了一种启迪性的自下而上的观点。 3乌托邦托邦 全书开篇即写道“乌托邦,衰落并消亡? ”, 并提出了经典乌托邦和行为乌托邦两种乌托邦模式。 第一种乌托邦来源于柏拉图式的宇宙观,强调几何化的空间,经典的乌托邦少有实现,更多的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愿景。 理想城市的目的是教育民众, 它成为维护国家政治的象征。随着国家贵族权势的地位下降, 利益被重新导向,这类乌托邦也逐渐消失了。 第二种行为的乌托邦, 前文已经说过, 当人们迫切的想要并相信自己能改造社会, 建立一个科学奠定道德基础,理性取代独裁政治,物质高于人文主义的世界,在如此强烈的目的趋势下, 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工具, 被强硬的安插在城市。当中。殊不知,这种向往也成为了一种乌托邦,柯林罗对于乌托邦的概念是这样写的:“乌托邦从不提供选择,乌托邦中的公民不能不幸福,因为他们只能从善,别无选择。” 换言之,乌托邦就是只有一种标准和一种目的, 这当然复杂的现实不符,当现代主义建筑妄图以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时, 那么也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在书的最后, 柯林罗再次提到了乌托邦,只不过他提倡的是一种乌托邦的变形: 要将乌托邦镜像或者打碎,用一种碎片化和包容性的方式来构建日常生活情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自然脱离不开60年代的整体叙事语境。无独有偶,1966年福柯出版的《词物》一书中,同样在批判乌托邦的基础上所提出了托邦的概念: 乌托邦是不存在的, 但托邦确是真实的,他包含了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空间, 如监狱,电影院,医院等等,但正是这些场所的存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础。 如果将托邦柯林罗的“变形的乌托邦”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或许能得到如下的启示: (1)“托邦” 是多种形式的存在, 也就是多元化的一种文化共存现象。拼贴城市在思维层面上同样强调的是建筑文化的多元性视角。 (2)托邦” 可以把很多没有联系的空间和场地合并成一个真实的地方,他是很多彼此关联的小场所的组成,拼贴城市同样希望用碎片化的方式来处理城市问题,同样在用拼贴的思维做城市设计时, 同样要注意多个片段化的小场景的组合叠加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系统。 (3)“托邦” 具有任何形态,在任何文化和空间里都会出现“托邦”,所谓正常的、同质性的、统一性的大的空间其实并不存在,正如拼贴城市中所言,至善的乌托邦也不会存在。 小结:《拼贴城市》 被攻击为后现代主义“同流合污” 的一本书,然而《拼贴城市》 真的是一本后现代著作吗?未必如此,虽然柯林罗和文丘里都承认建筑城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但文丘里在建筑中将各时代的符号不加甄别的提合,制造一种冲突感,而柯林罗则更希望用一种巧妙含混的拼贴方式,将乌邦传统融合,形成整个城市肌理或网格系统。 《拼贴城市》 写书至今已经有四十年余,后现代的风潮早已过去, 《拼贴城市》 中的理念已不再新鲜,甚至遭到了后来者如库哈斯等人的批判,其图底的分析模式也在各个建筑院校中被滥用, 但当中蕴含的操作模式和思维方法却依然对当今的城市设计有着价值和意义。 乌托邦固然不能被实现,但用“乌托邦” 碎片来构建建筑场景, 用身边“材料” 来塑造城市空间的“托邦” 的模式却告诉我们一种从城市参与者角度出发的, 自下而上的,尊重文脉的设计思维。 参考文献: [1]罗, 科, 特,等. 拼贴城市[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曹海婴.乌托邦、乌托邦批判托邦——《拼贴城市》《建筑乌托邦》的启示[J].建筑文化,2016(04):124-125.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科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重点表现在制造加工行业。制造加工产业涉及的范围广泛,而且制造产品零件数量多,加工过程繁琐,加工难度较大,现如今对于制造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制造产品的质量除了材料本身有关,还与产品的加工方式有关,比如焊接工艺就会影响零部件的整体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种金属焊接的特点,对常见的种金属焊接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给出了焊接工艺措施建议,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 标签: 异种金属 焊接 问题 焊接工艺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为了出行方便采购汽车。汽车消费高,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之一,汽车改变人们时间观念,让人们对空间距离产生改变。汽车故障和维修处理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特别是汽车底盘响问题。汽车底盘影响因素多,要根据出现的变速器故障、离合器故障制定解决方案。本文主要阐述汽车底盘响原因和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 标签: 汽车底盘 异响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 要:长春轻轨二期70%低地板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上、下心盘之间相互碰撞,时常出现心盘部位响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原心盘结构进行改进,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 标签: 长春轻轨 70%低地板车辆 心盘 异响
  • 简介:摘要:巯基乙酸辛酯生产废水作为水污染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处理方法成为当前业界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采用氧化蒸馏法和整流絮凝法处理巯基乙酸辛酯生产中出现的废水,通过研究表明效果良好,值得今后推广和应用。下面就具体的处理方法做了总结。

  • 标签: 巯基乙酸异辛酯 生产废水 废水污染 化学 水解废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PB前后丙酚麻醉患者前额脑频谱图变化并分析其特征。方法纳入分析2019年5月—2020年9月29例丙酚麻醉维持在CPB浅低温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比较CPB前CPB浅低温阶段(约30 ℃)脑频谱图β波、α波、θ波、δ波能量,绘制CPB期间脑频谱图,重建CPB前CPB浅低温阶段平均脑频谱图并进行比较,做差异谱分析描述两个阶段频谱变化。结果CPB期间脑频谱图呈现动态性变化,其中CPB浅低温阶段CPB前相比,脑电θ波能量增强[2.8(1.9~3.9)dB,Z=-4.64,P<0.001],但β波能量[-3.4(-4.1~-2.6)dB,Z=-4.62,P<0.001]、α波能量[-2.9(-3.9~-2.0)dB,Z=-4.01,P<0.001]以及δ波能量[-1.5(-1.9~-0.9)dB,Z=-3.53,P<0.001]均减弱。前额脑频谱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这种改变,降温时呈现动态α-θ频率减慢,复温时呈现动态α-θ频率增快。差异谱分析提示CPB浅低温状态时在4~8 Hz具有较高的能量[两个阶段间能量分布在4~8 Hz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频谱图在CPB浅低温阶段发生显著改变,θ波能量增强和β波、α波、δ波能量降低的脑频谱图可作为丙酚维持输注CPB麻醉状态分析的参考。

  • 标签: 脑电图 体外循环 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药物(丙酚、瑞芬太尼、七氟醚)作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方法:统计学分析支持下,遴选样本时间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时段内,治疗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遴选样本例数为74例,控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形成样本结果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麻醉对比设置为:对照组对应丙酚符合瑞芬太尼,观察组对应丙酚符合瑞分太尼加入七氟醚。比较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改良后,针对腹腔镜胆囊炎的患者使用丙酚、瑞芬太尼、七氟醚进行复合麻醉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切除术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七氟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疝气修补术中采用不同方案麻醉的价值。方法:筛选实施疝气修补术患者80例均自2020年3月~2021年6月入本院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修补术中应用七氟醚、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前者可降低躁动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氯胺酮 麻醉 疝气修补术 躁动
  • 简介:【摘要】: 本文对奥氏体不锈钢SA213-TP347H(以下简称347H)铁素体热强钢SA213T22种钢焊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合理的坡口形式、行之有效的工艺措施,完成了347HSA213T22种钢的手工氩弧焊对接,获得了优质的接头,在生产前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做了工艺验证试验,经过了外观、无损检测、机械性能和金相等的检验,获得了成功的焊接工艺参数,并成功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一次RT合格率达到99%以上,保证了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 标签: 347H  SA213T22  异种钢  手工氩弧焊。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压力容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容器,它在化工领域的应用频率比较高,种钢在工业机组容量扩展的背景下得以广泛使用,在连接种钢时采取的焊接技术也逐渐被提上研究日程。为确保焊接作用得以维继,全新的焊接技术应运而生。但是在当前的行业应用中,焊接技术仍旧存在着应用弊端,亟待操作人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升操作质量。

  • 标签: 压力容器 异种钢 焊接 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