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恶性胸腔积液胸腔引流术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胸腔引流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远较对照组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辅助综合护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提高引流量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钳式脏层胸膜活检联合胸腔积液CEA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92例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例资料,对胸膜活检联合胸腔积液CEA检测及单项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进行分析.结果经皮穿刺钳式脏层胸膜活检的诊断率为A,胸腔积液CEA检测的阳性率为B,两种检查联合的阳性率为C,高于任一单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活检,PCEA).结论经皮穿刺钳式脏层胸膜活检联合胸腔积液CEA检测可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关键词经皮穿刺钳式脏层胸膜活检;CEA检测;胸腔积液;恶性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11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其中良性胸腔积液6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6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KLK-11浓度。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KLK11水平为(64.4±16.3)μg/L,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的(24.6±18.9)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2.3μg/L为临界值,KLK11测定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6.5%、准确度93.8%。结论胸腔积液中KLK-11水平测定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 标签: 胸腔积液 恶性/良性 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1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总计62例纳入研究,给予全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按护理差异分组。一组采取常规护理,设对照组,30例患者。另一组采取全面护理,设观察组,32例患者。护理后组间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和住院时间短,护理总有效率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采用全面护理,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全面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恶性胸腔积液联合胸腔内注射顺铂(cisplation,又称DDP)和人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0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导管组(56例)患者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积液引流完毕后胸腔内注射IL-2和DDP;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抽液,胸腔内注射方法和剂量同导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有效率71.4%(40/56),对照组有效率47.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患者发生胸部不适和发热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好,不良反应较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逐年递增,但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至呼吸科就诊相对少见。2021年10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发现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胸腔积液 肿瘤
  • 简介:目的:本文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策略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2例。结果:实验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论:实验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利于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肿瘤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肿瘤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9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化疗治疗,即为试验组。B组患者9例,采用传统治疗性胸穿。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定期物理治疗,同时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病理变化。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A组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通过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温热腔内化疗这种方法疗效显著,不仅使胸腔内的癌细胞数量减少,而且方法简单、安全,稳定性高,患者能够轻松接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肿瘤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进行治疗(收治于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的胸腔注入顺铂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2.50%,而对照组只有67.50%,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而观察组只有12.50%,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6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沙培林联合顺铂,另一组单用顺铂,观察疗效、健康状况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治疗组有效率88.89%。结论应用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副作用低。

  • 标签: 沙培林联合顺铂 恶性胸腔积液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和顺铂联合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胸水后联合注入重组人白介素-2和顺铂,2次/wk,连续2wk。判断指标总有效率(CR+PR)、生活质量状况及毒副反应。结果本组38例病人总有效率为73.7%,生活质量状况提高52.6%,4例发热(10.5%),2例胸痛(5.26%),心电图、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联合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重组人白介素-2 顺铂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胸部增强CT示右侧胸膜多发结节,增强扫描示中度不均匀强化,较大约3.4cm×3.5cm.镜下示上皮样改变,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示CK5/6、WT-1、Calretinin等均阳性,Ki67(+)标记指数约30%,TTF-1(-)、NapsinA(-)、CDX-2(-)、P53(-)、villin(-)等均阴性.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胸腔积液需警惕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需与腺癌、血管肉瘤、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等相鉴别.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主张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腔积液;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73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24-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注入胸腔治疗53例恶性胸腔积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的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胸腔积液明显减少,26例完全有效,21例部分有效,6例无效,病情恶化。结论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是目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减少积液的渗出,减轻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2 恶性胸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的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单药顺铂组(对照组)22例和恩度联合顺铂组(研究组)18例治疗,视胸水吸收情况重复给药,用药结束后评价疗效、观察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胸水改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恩度 顺铂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24例,单纯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卡氏评分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7);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5);对照组58.33%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观察组33.3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54.17%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观察组25.00%患者出现骨髓抑制(P<0.001);对照组25%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观察组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发热率33.33%,观察组发热率12.50%(P>0.05);对照组41.67%患者出现胸痛,观察组12.5%患者出现胸痛(P<0.05);对照组58.3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观察组29.1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心电图异常。结论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逐水方 热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24例,单纯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卡氏评分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7);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5);对照组58.33%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观察组33.3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54.17%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观察组25.00%患者出现骨髓抑制(P<0.001);对照组25%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观察组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发热率33.33%,观察组发热率12.50%(P>0.05);对照组41.67%患者出现胸痛,观察组12.5%患者出现胸痛(P<0.05);对照组58.3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观察组29.1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心电图异常。结论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逐水方 热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处理积液,并向胸膜后喷洒滑石粉,对照组患者在置管引流后向胸膜腔内灌注滑石粉胶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出现肺水肿,1例出现肺不张,对照组患者1例出现胸痛,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电视胸腔镜 胸膜粘连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科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后注入康莱特治疗的效果、毒副作用进行观察并实施相应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提供了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康莱特 胸腔循环热灌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