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被更加频繁地用于化疗后进展的转移胃癌,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然而ICI在不同患者中的疗效差别较大,所以越来越多地开展了关于预测ICI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及EB病毒亚型是目前预测ICI治疗反应率相对确切的生物标志物;程序性死亡配体1及肿瘤突变负荷的预测作用仍存在争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纤维蛋白样蛋白1、选择性启动子以及其他一些预测因子也正在研究中。

  • 标签: 胃肿瘤 免疫疗法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为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EGC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切除的172例EGC患者,年龄62(52,68)岁,通过病例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的变量,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结果显示,172例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9.19%(33/172)。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60岁(OR=5.556,95%CI:1.757~17.569,P=0.004)、浸润深度(OR=4.218,95%CI:1.418~12.548,P=0.010)和脉管癌栓(OR=13.878,95%CI:4.081~47.196,P<0.001)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是0.883 5(95%CI:0.818 8~0.948 2)。校正曲线显示风险评估模型与实际结果吻合良好,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区分度。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的最常见转移部位是第3组,其次是第4组淋巴结。因此,年龄≥60岁、发生黏膜下浸润和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患者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s,EGCs)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未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9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病理诊断符合EGCs的老年(≥65岁)患者,以分化型EGCs为对照,比较分析未分化型EGCs(即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用Logistic回归对老年未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老年EGCs共165例,其中未分化型EGCs 82例(印戒细胞癌11例,低分化腺癌71例),分化型EGCs 83例。淋巴结转移率方面,老年EGCs淋巴结转移率为9.1%(15/165),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率为4.8%(4/83),未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率为13.4%(11/82)。未分化型EGCs中,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5.5%(11/71),印戒细胞癌1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浸润深度(P=0.019)、病变大小(P=0.006)、合并溃疡(P=0.006)、凹陷型(P=0.003)与老年未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黏膜下层浸润(OR=11.98,95%CI:1.17~122.84,P=0.037 )、病变直径>2 cm(OR=11.95,95%CI:1.88~76.07,P=0.009)是老年未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满足扩大适应证的老年未分化型EGCs无淋巴结转移。结论黏膜下层浸润、病变直径>2 cm是老年未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满足扩大适应证的老年未分化型EGCs患者适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转移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1例,分析上下切缘距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的关系。比较不同上下切缘距离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上切缘距离增大与肿瘤大小〉5cm、TNM分期、肿瘤部位、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下切缘距离与肿瘤大小〉5cm、有血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上切缘≤3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显著的高于上切缘〉3cm的患者的46个月(P〈0.001);下切缘≤3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显著高于下切缘〉3cm的患者的44个月(P〈0.001)。结论:胃癌术后上下切缘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显著相关,上下切缘〉3cm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上下切缘≤5cm者。

  • 标签: 胃肿瘤 切缘 预后 生存时间
  • 简介:目的:研究Sprouty2(SPRY2)基因在胃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沉默SPRY2基因,并用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blot检测其SPRY2、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SPRY2基因沉默后的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结果:在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SPRY2基因的人胃癌BGC-823细胞中,SPRY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SPRY2沉默后人胃癌细胞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多(P〈0.05),vimentin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此外,SPRY2沉默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值均P〈0.05)。结论:Sprouty-2基因通过调节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参与胃癌细胞的上皮一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 标签: 胃癌 Sprouty-2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显微镜下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显微镜下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建立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结果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12/16),腹水形成率为12.5%(2/16)。结论显微镜下建立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成功率高,且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原位移植 疾病模型 裸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ICAM-1,TGF-β1,bFGF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TGF-β1,bFGF在60例胃癌原发灶的表达,同时进行癌灶病理学,腹膜形态学,浆膜印片及腹腔脱落细胞检查。结果ICAM-1阳性的表达率为38.3%,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GF-β1阳性表达率为43.3%,多见于腹膜呈明显病理改变及腹膜转移(+)的病例(P<0.05);bFGF的表达率为63.3%。其阳性表达者腹腔脱落癌细胞多为阳性(P<0.05),TGF-β1,bFGF均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bFGF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关系密切,二者阳性表达者易发生腹膜转移,可作为预测腹膜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ICAM-1 TGF-β1 bFGF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罹患转移胃癌的患者在替吉奥给药基础上,取奥沙利铂联用展开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罹患转移胃癌的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肿瘤科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按照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做分组处理,各40例。其中,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病例应用替吉奥联合顺铂给药方案,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就两组疾病控制率评估值、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值、肿瘤标志物指标检测值、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检测值、生活质量评测分值、不良反应观测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观察组所抽取的患者疾病控制率的评估,数据相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后,CD3+、CD4+均有升高、CD8+均有降低,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后,各项目数据均有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0.05),在施以治疗后,各项目数据均有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0.05),在开展治疗工作后,各分值均有上升,且与对照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居更高水平(P

  • 标签: 奥沙利铂 替吉奥 转移性胃癌 肿瘤标志物 疾病控制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可预测Ⅱ~Ⅲ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神经网络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Ⅱ~Ⅲ期(第8版AJCC分期)胃腺癌;(2)术前胸片、腹部超声及上腹部CT等检查无肝、肺、腹腔等远处转移;(3)行R0切除。病例排除标准:(1)术前接受过新辅助化疗或放疗;(2)一般临床资料不完整;(3)残胃癌。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 231例Ⅱ~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组共1 035例患者经术后证实淋巴结转移,196例患者未出现淋巴结转移。416例(33.8%)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815例(66.2%)为Ⅲ期。全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建模组861例(69.9%)和验证组370例(30.1%)。先运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建模组的病例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筛查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变量,确定人工神经网络输入节点的变量项目,再使用多层感知器(MLP)训练N+-ANN。N+-ANN由Logistic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构成输入层。人工智能依据输入数据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模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术前系统性免疫性炎性指数(SII)、肿瘤大小、临床N(cN)分期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将以上因素连同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糖类抗原19-9、术前癌胚抗原、肿瘤位置、临床T(cT)分期作为输入层变量构建N+-ANN。建模组N+-ANN对术后淋巴转移预测准确率为88.4%(761/861),灵敏度为98.9%(717/725),特异度为32.4%(44/136),阳性预测值为88.6%(717/809),阴性预测值为84.6%(44/52),AUC值为0.748(95%CI:0.717~0.776);而验证组,N+-ANN的预测准确率为88.4%(327/370),模型灵敏度为99.7%(309/310),特异度为30.0%(18/60),阳性预测值为88.0%(309/351),阴性预测值为94.7%(18/19),AUC值为0.717(95%CI:0.668~0.763)。根据N+-ANN所输出的个体化淋巴结转移概率,取截点0~50%、>50%~75%、>75%~90%、>90%~100%,将患者分为N0组、N1组、N2组、N3组。建模组和验证组的N+-ANN对pN分期总体预测准确率分别为53.7%和54.1%,而cN分期对pN分期的总体预测准确率仅为30.1%和33.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ANN能准确预测Ⅱ~Ⅲ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基于N+-ANN的个体化淋巴结转移概率相较于cN分期,对pN分期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外科治疗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80例医院收诊的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对胃癌合并肝转移的孤立病灶行同步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仅对胃癌原发病灶进行切除+术后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1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35例,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治疗25例,治疗有效率为62.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生产情况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55.0%和12.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提供有效的局部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癌症进展,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胃癌合并肝转移 外科治疗效果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口服三途径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效果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胶囊口服+多西他赛静脉+顺铂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腹腔灌注三途径给药)47例和对照组(替吉奥胶囊口服+奥沙利铂静脉双途径给药)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化疗两个疗程后的近期疗效:有效率观察组为44.7%(21/47),对照组为8.4%(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8,P<0.001);疾病控制率观察组为97.9%(46/47),对照组为60.0%(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9,P<0.001)。远期疗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对照组(6.50个月与3.83个月,χ2=16.399,P<0.001);观察组总生存期高于对照组(15.60个月与10.83个月,χ2=9.219,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水量、化疗方式、姑息性手术、有无肝转移、Lauren分型、Her-2表达与预后有关(P均<0.05);不同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转移(HR=1.996,95% CI=1.194~3.338,P=0.008)、Lauren分型(HR=1.979,95% CI=1.265~3.094,P=0.003)、Her-2表达(HR=3.872,95% CI=2.202~6.808,P<0.001)、化疗方式(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化疗)(HR=1.826,95% CI=1.046~3.188,P=0.034)及腹水量(HR=2.785,95% CI=1.644~4.718,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口服三途径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疗效显著;有无肝转移、Lauren分型、Her-2表达、化疗方式(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及腹水量是胃癌腹膜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腔灌注 化学治疗 胃癌 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肿瘤行姑息性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胃癌远处腹膜转移未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期间存活38例,存活率95.00%。中位生存时间(14.001±0.185)个月。对照组随访期间存活20例,存活率66.67%。中位生存时间(4.477±0.157)个月,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者行姑息性切除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腹膜转移 姑息性切除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技术运用于诊断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且均经病理确诊.按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8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0例),于术前分别对患者实施三维超声检查和二维超声检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及肿瘤体积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使用ROC曲线对肿瘤体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二维超声检查胃癌结果比较,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肿瘤的立体结构及病灶间的凹陷溃疡面,计算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组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分别为(26.09±6.91)cm3、(1.59±0.30)cm较无淋巴结转移组[(13.14±2.82)cm3、(1.12±0.31)cm]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23、5.991,P〈0.05);肿瘤长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为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以16.84cm3的肿瘤体积为判断标准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结论三维超声检查可于术前对患者胃癌肿瘤体积进行预测,进而通过肿瘤体积对胃癌腹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间接评价.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淋巴转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4v5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5兔抗人单克隆抗体,采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8例胃癌标本CD44v5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CD44v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58.33%,其中淋巴结转移者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4.4%(P<0.05)。结论CD44v5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作为一个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 标签: CD44v5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不含食管胃结合部癌)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从美国SEER癌症数据库中纳入2010—2016年确诊的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非食管胃结合部胃癌患者590例,其中,接受胃癌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的患者291例(手术+化疗组),接受胃癌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的患者299例(手术+放化疗组),对两组患者采用1∶1倾向得分匹配(PSM),回顾性分析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并评估不同MLR患者选择术后辅助放疗的意义。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分析结果,将0.5定为MLR的截点值。在纳入研究的两组Ⅲ期胃癌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3、5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1%、33.2%和22.8%。手术+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1、3、5年的OS率分别为72.2%、33.6%和23.1%,但两组患者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亚组分析发现,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OS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8.542, P < 0.05)。PSM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种族、T、N分期、MLR和辅助放疗是影响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OS的重要因素(Wald=8.544、7.547、10.925、18.047、10.715, P < 0.05)。两组Ⅲ期胃癌患者经PSM后分析发现,手术+放化疗组和手术+化疗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OS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6.944, P < 0.05)。PSM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种族、T、N分期、MLR和辅助放疗是影响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OS的重要因素(Wald=7.154、8.023、7.744、17.016、4.149, P < 0.05)。两组Ⅲ期胃癌患者PSM前后的预后分析结果相符。结论MLR是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MLR≤0.5患者的OS未见从术后辅助放疗中获益,而MLR > 0.5患者则建议接受术后辅助放疗以期改善预后。

  • 标签: 淋巴结转移率 Ⅲ期胃癌 术后辅助放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