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岳阳市洞庭湖区洲滩地貌类型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方法采用AreGIS10.2软件,按照地貌特征对岳阳市洞庭湖区的洲滩进行分类,并生成由2440个六边形组成的洲滩类型格网系统。收集2010—2014年岳阳市28个血防站的洲滩查螺数据,生成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六边形格网系统。对洲滩类型格网系统与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格网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洲滩地貌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岳阳市洞庭湖区洲滩可按地貌类型分为9类。其中,凹陷型洲滩的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平均值分别达到9.62只/0.11m。和3.66只/0.11m2,为最高水平;带外堤洲滩、岛型洲滩次之;河口洲滩、一般洲滩、窄型洲滩、宽型洲滩居中,而隆起型洲滩、带林洲滩的钉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结论洲滩地貌类型与钉螺密度具有空间相关性。如能以工程措施对凹陷型洲滩、带外堤洲滩的地貌加以改变,则可有效降低区域钉螺密度

  • 标签: 血吸虫病 空间行为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癫痫的治疗、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6例癫痫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密度与骨代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94.83%,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量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离子、血磷离子、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的对比(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癫痫的治疗效果类似,但后者可使癫痫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骨代谢影响较小,对骨密度影响较大。

  • 标签: 新诊断癫痫 左乙拉西坦 骨密度 骨代谢
  • 简介: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迎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开始由计划体制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因此,我国更是需要有完善而发达的金融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基础,而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对其研究也就具有实用意义。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营业机构,研究银行业的发展也就离不开对银行网点发展的研究。

  • 标签: 商业银行网点 经济发展 营业机构 阿拉善右旗 鄂托克前旗 阿尔山市
  • 简介:摘要阐述了当前500kV变电站(开闭站)SF6断路器和GIS设备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加装校表阀的改造方法及步骤,对加装校表阀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标签: SF6气体密度继电器 校表阀 加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高原寒冷缺氧地区不同年龄成年人骨丢失率与骨密度情况,为该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长期居住在高原寒冷缺氧地区的成人568位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EXA-3000测定实验对象的右脚部跟骨骨密度值。结果该地区男女都在30~39岁达到骨量峰值,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开始逐渐下降;该地区男性骨密度含量高于女性,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女性骨密度略低于低海拔,更年期后更明显,但男性居民骨密度比低海拔要明显高,P<0.05。结论高原寒冷缺氧地区不同年龄、性别的成年人骨密度含量有差异,不同海拔地区成年人骨密度含量也不同,应依据不同年龄、性别及海拔建立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 标签: 高原寒冷缺氧地区 年龄 骨丢失率 骨密度
  • 简介: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Discovery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骨代谢标志物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腰椎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广州地区成人年龄、性别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了188名女性和122名男性,年龄为17~88岁的广州地区居民。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terminal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个亚组:严重缺乏(〈10ng/mL),缺少(10~20ng/mL),不足(20~30ng/mL),充分(≥30ng/mL)。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39±19.32)岁。女性的血清25(OH)D水平(25.35±6.59)ng/mL明显低于男性(27.25±7.94)ng/mL,P〈0.05。男性25(OH)D严重缺乏(10ng/mL)的比例为1.6%,女性为0;男性25(OH)D缺少(10~20ng/mL)的比例为22.9%,女性为20.5%;男性25(OH)D不足(20~30ng/mL)的比例为65.6%,女性为73.4%。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9,P〈0.01),而在女性中二者没有相关性(r=0.13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分别为r=0.382,P〈0.01;r=0.384,P〈0.01)、青年男性(分别为r=0.332,P〈0.05;r=0.260,P〈0.05)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呈正相关。当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仍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325,P〈0.05;r=0.323,P〈0.05)。但年龄校正后的血清25(OH)D水平与年轻男性的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78,P〈0.05),与股骨颈骨密度没有相关性(r=0.165,P〉0.05)。校正年龄后的血清25(OH)D水平与中青年妇女和中老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无论是否校正年龄,血清PTH水平和其他骨代谢指标均与受试者的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有超过2/3的广州居民存在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

  • 标签: 25(OH)D 年龄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位于2.5~10ng/mL和10.1~20.0ng/mL患者前列腺癌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两家医院中PSA在2.5~20.0ng/mL之间,行经直肠前列腺体积测量并行前列腺穿刺的461名患者临床资料,入选者分为PSA2.5~10.0ng/mL和PSA10.1~20.0ng/mL两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PSAD与PSA在预测前列腺癌的诊断效力。结果PSA2.5~10.0ng/mL和PSA10.1~20.0ng/ml两组的曲线下面积比较,PSAD均高于PSA。在PSA2.5~10.0ng/mL组,PSAD预测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点为0.15ng·mL~(-1)·mL~(-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4%和64.6%;在PSA10.1~20.0ng/mL组,PSAD预测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点为0.33ng·mL~(-1)·mL~(-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3%和82.7%。结论对于PSA2.5~10.0ng/mL和10.1~20.0ng/mL的中国男性,PSAD是一种更优的前列腺癌预测指标。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 前列腺癌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化三醇不同给药方式防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骨化三醇每周3次,每次2μg;B组口服骨化三醇每周2次,每次2μg;C组每日口服骨化三醇0.5μg,观察20周。结果经配对t检验及SNK-q检验,A、B两组骨密度较前均有所改善,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A、B两组其iPTH明显下降,与C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但A组引起高钙血症3例,B组1例;C组iPTH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无高钙血症发生。结论常规剂量骨化三醇不能有效防治尿毒症血透患者SHPT,而用较大剂量冲击治疗确能有效控制。其两种剂量的冲击疗法中,每周3次2μg与每周2次2μg组间对比降低iPTH、改善骨密度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而且每周3次2μg的给药剂量更易产生高钙血症,所以冲击疗法以每周2次2μg为宜。

  • 标签: 尿毒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骨化三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66例已婚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量表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明显降低,FACESⅡ-CV“拱极模式”中,平衡型家庭比例(33.8%),明显减少,中间型比例(49.5%)增加,极端型比例(16.7%)无变化。家庭适应性僵硬的比例(52.0%)也明显增加,且家庭经济状况愈差,分型表现愈不佳。结论已婚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家庭体系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提出应根据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与家庭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女性 产后首发 家庭 亲密度 适应性
  •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酸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烷酸(C17:0)、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酸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酸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酸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 标签: 高密度二氧化碳 大肠杆菌 脂肪酸 蛋白质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并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同期选取50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临床护理,了解患者对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同时测定血糖值了解患者血糖改善。结果(1)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血糖控制效果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血糖控制均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青少年1型糖尿病 亲密度 适应性 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