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古近系和白垩系是四棵树凹陷重要的勘探层系,但在沉积相发育类型、沉积环境及其演化方面认识并不深入,严重制约了该地区该层系的勘探进程。为了厘清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发育特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明确了该地区的沉积相发育特征。

  • 标签: 四棵树凹陷 古近系 白垩系 沉积相 沉积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西省某大型煤矿企业煤尘危害分级及肺功能损害的状况。方法于2019年1~6月,选择山西省某大型煤矿企业接触煤尘的51个生产岗位及598名生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煤尘(呼尘)样品并检测,计算煤尘的危害分级指数,将接触煤尘(呼尘)的作业岗位划分为相对无害组、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组。各组工人测定第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值,并以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煤尘(呼尘)危害等级与肺功能之间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岗位中共有13个岗位环境煤尘(呼尘)浓度超标(25.5%),肺功能异常者共168名(34.78%)。与相对无害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煤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异常构成比均较高(P<0.05),轻度、中度、重度危害煤尘作业人员的FEV1、FVC、FEV1/FVC值均较低(P<0.05)。煤尘(呼尘)等级与FEV1、FVC、FEV1/FVC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要关注相对无害和轻度危害煤尘岗位的监督管理。FVC可能是接触煤尘敏感的肺功能指标之一。

  • 标签: 尘肺病 呼吸功能 分类 用力呼气量 肺活量 流行病学研究 大型煤矿企业
  • 简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鲁克沁地区湖盆经历了由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的过程。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水下扇沉积,扇中水道形成多期叠置的厚层泥质砂砾岩沉积,砂砾岩分布面积大,物性较差。梧桐沟组二段和三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变浅,湖岸坡度变缓,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形成了几套厚10~15 ̄ ̄m的砂砾岩沉积,分选性好于水下扇形成的砂砾岩,物性相对较好。相比较而言,扇三角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扇砂体顶部的含砾砂岩是较好的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将对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储集层预测及区带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吐哈盆地 梧桐沟组 扇三角洲 水下扇 沉积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煤工人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制修订煤尘呼吸性粉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至8月,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家国有煤矿的24 834名采煤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偏倚处理后共9处煤矿21 000名采煤工人纳入研究分析,收集各煤矿开始生产之日至2012年底的采煤工人职业健康档案记录,以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出采煤工人在呼吸性粉尘(呼尘)和总尘累积接尘量组段对应的累计患病率,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单侧区间统计控制,按接尘30年或25年累计患病率≤1%且安全系数取1.2,分别计算得到呼尘和总尘的接触浓度限值。结果尘肺病患者共3 224人(15.35%),呼尘、总尘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logistic呼=5.649 lgD呼-16.573(R2=0.925)、logistic总=5.712 lgD总-18.767(R2=0.897)。当接尘30年尘肺病患病率≤1%时,呼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分别为2.2、4.8 mg/m3;当接尘25年尘肺病患病率≤1%时,呼尘接触浓度限值为2.7 mg/m3。结论建议严格执行现行煤尘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废止相关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 标签: 呼吸性粉尘 煤尘 尘肺病 剂量-反应关系 寿命表法
  • 简介:目的:探讨瓷沉积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制作镍铬合金烤瓷冠、高金合金烤瓷冠、铸瓷冠及瓷沉积冠各30件。用Easyshade电脑比色仪检测4种烤瓷冠的颜色,临床检查烤瓷冠的边缘密合度,冠的颜色以及瓷崩瓷裂情况,观察时间为18个月。结果:瓷沉积冠、铸瓷冠及高金合金烤瓷冠的边缘密合度一致,均明显优于镍铬合金烤瓷冠(P〈0.05);瓷沉积冠、铸瓷冠的颜色基本一致,比高金合金烤瓷冠更接近天然牙,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瓷沉积冠、铸瓷冠及高金合金烤瓷冠的颜色均较镍铬合金烤瓷冠更接近天然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者在瓷崩瓷裂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瓷沉积冠颜色美观,边缘密合性良好,抗折力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前牙 瓷沉积冠 烤瓷冠 牙科材料
  • 简介:摘要唾液酸沉积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神经氨酸酶1(NEU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笔者现围绕唾液酸沉积症的病因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对该病的漏诊误诊。

  • 标签: 唾液酸沉积症 眼底樱桃红斑 进行性肌阵挛 癫痫
  • 简介:利用脉冲激光沉积装置在钼筒上沉积镧氧膜,通过俄歇能谱仪确定其表面成分并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离子刻蚀对薄膜进行剖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除去薄膜表面少许C,O吸附外,本制备方法污染小,定量分析证明薄膜为富镧的镧氧薄膜。

  • 标签: 热阴极 薄膜 脉冲激光 表面
  • 简介:气藏开发实践表明,利用规则井网理论开发气藏,尤其是辫状河沉积气藏,会产生大量的低效井和无效井,规则井网理论对辫状河沉积气藏已不再适用。根据辨状河气藏的储层沉积特征,提出了其气藏不规则井网开发模式,给出了不规则井网的一般布井原则。应用不规则井网对苏里格苏10区块进行了虚拟开发,开发效果表明,不规则井网开发效果明显优于规则井网,能够更好地适应辫状河沉积气藏的高效开发。图3参6

  • 标签: 辫状河气藏 不规则井网 井网模式
  • 简介:另2例患者CT表现虽为双肺,  4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对称分布大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患者表现为双肺非对称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 标签: 影像学特征 沉积症 症影像学
  • 简介:兴山下奥陶统由西陵峡组、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组成。岩石类型包括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缅粒灰岩、内碎屑灰岩、白云岩等,为一套典型的台地或沉没台地型陆表海碳酸盐沉积。颗粒灰岩在剖面中占绝大多数,其中,缅粒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多数生物碎屑灰岩均为亮晶方解石胶结。缅粒和砂屑的粒度参数和曲线分布特征说明,砂屑和角粒在形成过程中均经历了较强的水动力搬运或搅动。早奥陶世从西陵峡组沉积开始到牯牛潭组沉积结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局限台地潮坪环境到开阔台地再到浅海陆棚的演化。其中,潮坪环境包括云坪、灰坪、灰云坪等,而开阔台地环境为各种颗粒滩和生物礁。环境的演化反映了从早到晚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

  • 标签: 湖北 兴山 早奥陶世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 简介:南岭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广泛发育,在空间展布上具SE-NW向分带、NE向雁行展布的特征。盆地先后经历了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基底(AnMz)、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T3-J1E)、裂谷盆地(J1L-J2)、NE向构造域对EW向构造域的置换改造(J3-K1)、大规模伸展断陷(K2-E)和挤压抬升剥蚀(N-Q)等六个阶段。不同时代形成的沉积盆地类型不同,其形成与演化除早期(T3-J1E)前陆盆地受太平洋板块和印支陆块联合作用(后碰撞期构造作用)外,多数盆地与太平洋动力体系下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形成于拉张的大地构造环境,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和改造。

  • 标签: 新生代 盆地特征 南岭 地球动力学背景 大地构造环境 前陆盆地
  • 简介:鄂西铁矿含矿建造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及铁质岩组成。共生岩石组合具有明显的稳定型沉积特点,石英净砂岩、泥质岩、灰岩及具有鲕状结构的铁质岩均形成于稳定陆块的滨海环境。建造内未发现火山沉积和热水沉积,物源均来自周围古陆。建造形成过程中,盆地拗陷幅度小,沉积物厚度薄,属地壳沉降和物源补偿低速率共生模式。

  • 标签: 建造分析 沉积铁矿 泥盆纪 鄂西
  • 简介:深海泛指由半深海斜坡(200~2000m水深)至深海(2000~6000m水深)的广阔海域,充填于其中的古代沉积记录由于缺乏原地的实体化石和其它指相标志,使其对沉积环境的恢复和古地理重建产生了困难。古代深海沉积中极丰富的遗迹化石可为阐明古生态环境寻找...

  • 标签: 遗迹化石 沉积体系 古代深海
  • 简介:1.概况:在南海海盆取了26个表层样和2个柱状样。通过沉积物成分分析,得知南海深海盆沉积物主要有碎屑矿物(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风化矿物、角闪石、锆石、锐钛矿、石榴石、电气石等);生物碎屑(硅质生物、钙质生物、鱼牙、鱼骨、骨针、骨刺

  • 标签: 碎屑矿物 柱状样 生物碎屑 火山玻璃 白云母 锐钛矿
  • 简介: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包括异化粒等)在沉积上的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的混合(在同一岩层内),而广义的混合则包括了狭义的和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混合沉积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尽管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研究与应用已很成熟,但对混积岩的研究多被忽视了.对狭义的混合沉积物有必要起一成因名称--混积岩.当人们接触到混合沉积时,除了分析研究它们的组分和结构特征外,还必须去思考,它们为什么能经常频繁地交互出观,或是直接混合在一起?倒底是:①陆源碎屑跑到碳酸盐的沉积背景里?②碳酸盐跑到陆源碎屑的沉积背景里?③二者分别从各自的源地跑到第三种沉积背景里?还是④二者本来就在同一沉积背景里?接下来就要思考是什么动力条件使它(们)能从这个沉积背景(环境)"跑”到另一个沉积背景(环境)里去?是水?是风?是自身?还是别的什么力量?那么,又是怎样的水动力或风动力条件呢?是正常条件,还是突发事件?很明显,要分析研究混合沉积和混积岩,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细加以考虑,深入进行研究.

  • 标签: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陆源碎屑 碳酸盐
  • 简介:摘要:河流相沉积是一种重要的陆源沉积,对于水文地质研究以及煤炭、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河流的沉积过程、河流的类型以及沉积模式的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河流相沉积的岩性、构造、生物化石等特征,为深入认识和研究河流相沉积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 标签: 陆相沉积 河流相 沉积 沉积特征
  • 简介:细粒沉积物和沉积岩的Milliken(2014)分类,是为取代基于沉积构造、粒径和成分的现有命名方案而提出改进分类的一种尝试,它所依靠的是解释的颗粒成因。Milliken认为现有的术语很混乱,因此提出用新名词tarl、carl和sarl来限定泥岩分类的三种主要类型。我们认为所提出的这种分类不具有可行性,原因在于:(a)存在与所解释的颗粒成因相关的模棱两可;(b)要确定经过成岩蚀变颗粒的原始矿物特征有难度;(c)需要有许多地质人员并不普遍具备的特殊设备和技术。在我们看来,这一新提出的分类相对于以前已确立的分类方法并没有增进地质以识.

  • 标签: 成分分类 沉积岩 沉积物 颗粒 细粒 沉积构造
  • 简介:Camp等对Milliken(2014)的细粒沉积物和沉积岩成分分类的讨论,是受欢迎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这一重要课题的机会。然而Camp等并没有提到作为这种分类基础的概念模式:原生颗粒组合的成分对于控制着地下岩石总体性质演化的化学和力学变化途径来说,是一种关键的预测因素。如果人们承认颗粒成分与成岩作用之间的这种基本联系,那么Camp@提出的异议虽然有意义和值得讨论,但也不应该用于阻拦对所提出分类的全面试验,因为可选择的其他分类都没有涉及这种基本联系。这一分类对于与页岩(石油、天然气和C02的储层和封盖层)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全岩性质预测具有潜在价值,同时支持更广泛地了解细粒沉积物在地壳沉积部分流体流动和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 标签: 成分分类 颗粒成分 沉积岩 沉积物 细粒 答复
  • 简介:摘要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中央坳陷滨北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的沉积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研究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各亚段的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和紫红色泥岩含量等单因素图件,在此基础上做出沉积相图,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青山口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4种沉积亚相。从研究区边缘到中心,沉积相类型由三角洲平原亚相渐变为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亚相;自下而上由半深湖-深湖亚相逐渐变为滨浅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亚相。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可划分为青山口组沉积早期、青山口组沉积中期和青山口组沉积晚期。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从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到青山口组沉积晚期,研究区湖盆发育总体表现出规模由大到小的特点。

  • 标签: 沉积相 沉积演化 青山口组 滨北地区 松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