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中毒是一种危急症,中毒后脑水肿是中毒急性期脑损伤后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是水通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丰富的表达,对脑水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脑损伤可以引起炎性递质的分泌,造成或加重继发性脑水肿,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被证实与脑水肿关系最为密切,可通过调控AQP-4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脑水肿 重症中毒 肿瘤坏死因子α 水通道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雪草苷(Asiaticoside)对人增生性瘢痕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mRNA及Ⅰ型胶原(TypeⅠCollogen)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上收集烧伤后5-8个月增生性瘢痕标本18例,其中经积雪草苷治疗组和非积雪草苷治疗组各9例。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增生性瘢痕中TNF-αmRNA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图象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TNF-αmRNA在增生性瘢痕中主要表达于单核吞噬细胞胞浆,仅少部分表达于基底层细胞胞浆。经积雪草苷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TNF-αmRNA表达明显增多,胞浆浓染,统计学上明显高于非积雪草苷治疗组TNF-αmRNA表达(P<0.01)。Ⅰ型胶原表达于增生性瘢痕中,经积雪草苷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Ⅰ型胶原含量较少,排列整齐,与非积雪草苷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雪草苷能促进增生性瘢痕中TNF-αmRNA的表达,减少Ⅰ型胶原合成,达到减轻瘢痕增生的作用。

  • 标签: 积雪草苷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增生性瘢痕 Ⅰ型胶原
  • 简介:摘要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2(TNFAIP8L2,TIPE2)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TNFAIP)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中分布广泛。除在免疫调控、炎性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外,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TIPE2最新研究成果,就其在消化系统中疾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2 消化道疾病 免疫负调控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危险因素包括过度吸氧、营养不良、感染、炎症等,其中炎症对ROP的影响受到更多关注。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蛋白,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其可能通过促进VEGF表达、参与并加重炎症反应、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及诱导细胞凋亡在ROP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了解TNF-α与ROP相关性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可为进一步研究ROP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学 肿瘤坏死因子α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α)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47例NSCLC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而试验组在给予NP化疗的同时,分别在第1~7天和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α4MU/m^2,两组均21天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有效率、KP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1例因病情进展放弃治疗,余28例均完成2周期治疗。试验组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有效率为22.2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出现轻中度发热、感冒样症状、注射局部疼痛的例数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症状均可耐受,并在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rmhTNF-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与NP方案化疗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使晚期NSCLC患者获益的药物。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化学治疗 毒性
  • 简介: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和sTNF-R2)在男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TNF-R1和sTNF-R2在CPPS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PPS患者均来自2008年3月-2009年1月,其中ⅢA级24例、ⅢB级20例,并与15例健康人作对照。直肠按摩取出前列腺液,EusA法检测前列腺液sTNF-R1和sTNF-R2的蛋白浓度。结果:CPPSⅢA组前列腺液sTNF-R1和sTNF.1t2的蛋白浓度显著高于ⅢB组[(46±6粥41±6),P〈0.05;(13.0±4.8US7.9±4.1)ng/mL,P〈0.01]且ⅢB组前列腺液srINF-R1和sTNF.R2的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8)、(2.5±1.9)ng/mL,均P〈0.01]。结论:男性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sTNF-R1和sTNF-R2的蛋白浓度增加,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CPPS的炎症过程。

  • 标签: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C-857T多态性与冠心病(C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WebofScience、万方、重庆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对合格研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计8项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928例CAD患者和3495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TNF-α基因C-857T多态性与CAD易感性在整体人群中无统计学相关性,而在亚洲人群及对照来源于医院的研究中却发现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敏感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结果稳定性良好,且未检测到发表偏倚。结论TNF-α基因C-857T多态性与CAD易感性之间可能无相关性,此结果仍需大样本量的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多态性 冠心病 易感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IL-6、IL-8和TNF-α水平[(158.4±25.8)ng/L、(168.3±18.8)ng/L、(2.9±1.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8)ng/L、(62.3±7.5)ng/L、(0.8±0.2)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依次逐级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IL-6、IL-8和TNF-α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AIP6)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从而探讨其在脑胶质瘤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309例脑胶质瘤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资料,并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脑胶质瘤患者(550例)进行验证。应用R软件分析TNFAIP6在不同级别、不同分子分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验证TNFAIP6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NFAIP6不同表达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TNFAIP6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NFAIP6与其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评估TNFAIP6表达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NFAIP6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Ⅲ级及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均P<0.0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P<0.01)。TNFAIP6在WHO不同级别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1);TNFAIP6在经典型和间质型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前神经元型和神经元型(均P<0.01);TNFAIP6在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甲基化者(均P<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NFAIP6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级别(HR=2.371,95%CI:1.686~3.335)、放疗(HR=0.431,95%CI:0.286~0.651)及TNFAIP6的表达水平(HR=1.305,95%CI:1.041~1.636)均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TNFAIP6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分别为1 064个和1 954个(r≥0.5,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血管外基质组成、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炎症应答等。结论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TNFAIP6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TNFAIP6主要参与血管外基质组成、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炎症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其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及潜在的研究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由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2018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8个中心纳入22例TEN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22 ~ 75岁。采用rhTNFR:Fc 25 mg/次皮下注射治疗,首剂加倍,每3天1次,连续治疗6 ~ 8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7、10、13、16、19、22、25天评估患者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改善指数(DASI50、DASI75、DASI90);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检测外周血及疱液TNF-α水平。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体温、皮疹变化及肝肾功能,记录不良事件。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未合并感染的20例在首次治疗后24 ~ 72 h体温停止升高,48 ~ 120 h恢复正常。22例首次治疗后24 ~ 48 h控制水疱新发,48 ~ 96 h皮肤颜色由鲜红色转为暗紫色,2周后皮损基本恢复正常。治疗2 ~ 4周,1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治疗4 ~ 13 d,7例肾功能异常者肌酐、尿素氮得到控制。治疗过程中,22例患者DASI评分逐渐下降(F = 532.81,P<0.01),从治疗前53.64 ± 8.67降至治疗25 d时的2.05 ± 1.21(t = 26.60,P < 0.001)。治疗第10天,22例(100%)改善达DASI50;治疗第19天,22例(100%)改善达DASI75;治疗第25天,20例(90.90%)改善达DASI90。22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从治疗前(33.95 ± 27.90)ng/L降至第25天时(2.38 ± 0.79)ng/L。治疗前15例患者疱液TNF-α水平为(111.99 ± 99.41)ng/L,疱液/外周血TNF-α比值1.83 ~ 28.21。治疗前,22例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 = 0.10),15例患者疱液TNF-α水平与D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9,P = 0.0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各种急性不良反应。2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各种并发症。结论rhTNFR:Fc是治疗由药物引起的TEN有效及安全的药物。

  • 标签: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治疗结果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NC(rhTNF-NC)注射液单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组的320例患者中,可进行疗效评价310例,脱落9例,剔除1例。310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瘤71例,恶性胸腹水169例,恶性黑色素瘤18例,肺癌20例,肝癌12例,乳腺癌10例,结肠癌7例和肾癌3例。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等实体肿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rhTNF-NC60万~90万IU/m2,最大剂量≤100万IU/m2,1次/d,连用4周;恶性胸腹水患者予以胸腹腔注射rhTNF-NC,剂量为200万~300万IU/次,1~2次/周,连用2~3周;体表肿瘤(主要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rhTNF-NC静脉给药的同时予以瘤体内或瘤床注射,推荐注射剂量为50万~100万IU/次,2~3次/周。结果可评价的患者310例,其中恶性胸腹水169例,实体肿瘤141例。实体瘤患者中获CR2例,PR21例,有效率(RR)为16.3%(23/141),疾病控制率(DCR)为79.4%(112/141)。恶性淋巴瘤的RR为28.2%(20/71),DCR为84.5%(60/71);恶性黑色素瘤的RR为11.1%(2/18),DCR为83.3%(15/18);肺癌无CR病例,获PR1例,MR2例;肾癌获MR1例;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均未见明显疗效。恶性胸腹水病例中获CR15例,PR102例,RR为69.2%(117/169),DCR为98.8%(167/169);其中,恶性胸水的RR为74.5%(105/141),恶性腹水为42.9%(12/28)。全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3),特别是恶性胸水患者提高更为明显。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38.8%)和寒战(23.5%),绝大多数为1、2级。结论注射用rhTNF-NC治疗恶性淋巴瘤和恶性胸腹水疗效明确,对肺癌、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一定疗效,并能够明显改善各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NC(rh TNF-NC) 肿瘤 胸腹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寻常型银屑病和氧化應激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对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重度组17例,轻中度组29例,并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NF-α、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中度组合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对照组低,血清CAT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轻中度组低,CAT水平比轻中度组高(P<0.01,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T-AOC、SOD、CAT、GSH-Px、TNF-α、OPN水平是对患者病情程度诊断的检测指标,临床中可以积极的预防。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疾病活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清泻法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含量变化,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临床分两组,A组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内服中医清泻法自拟方加减治疗做对比观察,观察术前第1天,术后2,5,8天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检查结果。结果临床通过两组患者做比较,观察到B组治疗0J,患者各时相LPS、TNF—a均早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清泻法治疗0J,疗效确切,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7-0184-02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简称0J)是肝胆外科常见病,多需手术治疗解除梗阻。而病人手术前后,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我们通过前期的动物实验研究[1],发现OJ易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与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的出现有关,它们可造成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改变,如肝、肾、胃、血液系统等,导致多种并发症[2]。临床中,我们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发现采用中医清泻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能降低手术后患者LPS、TNF—a的含量,证实对减少OJ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阻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30只健康小鼠,将其按双盲法平均分为对比组、实验组,每组15只小鼠,以单纯熏香烟法建立慢阻肺模型,后取小鼠伸趾长肌,将其分别置于有或无TNF-α的孵育液中,并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泛素蛋白、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泛素mRNA、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TNF-α对慢阻肺骨骼肌蛋白分解有促进效果。

  • 标签: 骨骼肌 慢阻肺 蛋白分解 TNF-&alpha
  • 简介: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TRAIL)在肺动脉高压(PAH)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2年间就诊于瑞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患者82例,分为2组,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PAH的患者27例作为PAH组,非PAH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RAIL水平,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WHO-FC)和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AH患者的血清TRAIL水平显著增高[(131.20±60.44)pg/mL比(77.28±26.84)pg/mL,P〈0.001]。在PAH组中,血清TRAIL水平,①WHO-FCⅢ级和Ⅳ级的患者明显高于WHO-FCⅠ级和Ⅱ级者[(155.25±49.93)pg/mL比(74.08±43.12)pg/mL,P〈0.001)];②与6MWD呈线性相关(r=-0.544,P=0.044),而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间无相关性。结论:PAH患者血清TRAIL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 WHO功能分级 六分钟步行距离 肺动脉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的变化。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IL-6及TNF-a指标。结果研究组脑脊液中IL-6及TNF-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中IL-6及TNF-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a、IL-6水平提高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指标,所以临床应针对TNF-a、IL-6的产生及释放给予相应的免疫调节及细胞拮抗剂治疗,以此尽快控制病情,保障治疗质量。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血清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类型之一,有终身复发倾向。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已成为中重度克罗恩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不耐受、失应答也较常见,导致长期安全性问题和医疗成本增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内营养联合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成人克罗恩病患者TNF-α单克隆抗体的失应答率,提高诱导缓解、维持缓解率。本文概述了肠内营养联合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成人克罗恩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Crohn病 肠内营养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失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大鼠肺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2020年1-6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Wister大鼠10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EPH组(52只)、假手术组(52只)。CTEPH组经左颈外静脉注入栓子,制备CTEPH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栓塞7 d、1个月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栓塞7 d、1个月,假手术组血浆TNF-α[(45.62±1.65)ng/L、(46.24±2.82)ng/L]均低于CTEPH组的(47.15±1.58)ng/L、(48.85±2.96)ng/L(t=3.48、3.31,均P < 0.05);栓塞后7 d、1个月,假手术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均低于CTEPH组(t=1.89、3.11,均P < 0.05);栓塞后7 d、1个月,假手术组肺动脉TNF-α mRNA均低于CTEPH组(t=3.06、3.36,均P < 0.05);栓塞后7 d、1个月,假手术组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均低于CTEPH组(t=1.73、4.17,均P < 0.05);血浆TNF-α与肺动脉TNF-α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2,P < 0.05);血浆TNF-α、肺动脉TNF-α mRNA与mPAP均呈正相关(r=0.62、0.73,均P < 0.05),与WA/TA均呈正相关(r=0.61、0.63,均P < 0.05)。结论TNF-α可能经促进肺动脉压提升、血管重塑参与CTEPH发病。

  • 标签: 动物 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血压,肺性 血管重塑
  • 简介:中药中剂量组每日以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10倍的鼻渊舒口服液〔相当于鼻渊舒口服液5ml/(kg·d)-1〕灌胃,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一组、假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②中药中剂量组

  • 标签: 中肿瘤 口服液鼻窦炎 因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