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管理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23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117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诊疗质量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医疗费用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发现,两组治疗效果之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脑梗死患者和医院获得双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其它疾病中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蔡惠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自贡市荣县新城医院蔡惠英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在发生改变,与之则来的相关疾病的高发病率,尤其是相关脑部疾病:脑梗死、脑血栓、脑冲血等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占位性脑水肿是一种严重威胁小脑梗死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可发生于17%~54%的患者。对于恶化风险较高的小脑梗死患者,应密切监测意识水平和跟踪CT/MRI改变。伴临床恶化的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应行脑室造口术/脑室外引流和枕下颅骨切除减压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小脑疾病 减压颅骨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本文阐述了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进展。重点介绍了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尽早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即发病6h内的"治疗窗",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早期的治疗包括降纤(代表药物为东菱克栓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奥扎格雷钠疗效优且安全可靠,纤溶酶是新一代溶栓抗凝药物;进展型脑卒中的治疗以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常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本文还就各种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缺血半暗带 治疗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我科对56例脑梗死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基本治愈16例、显著改善24例、改善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9.3%。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53例治愈、24例患者显效、2例无效、无死亡,满意率达98%。结论护士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从发病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头颅CT、头颅MRI、多普勒超声、化验室生化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收治患者采用银杏达莫20ml+NS500ml静滴,2次/日,依达拉奉30ml+NS100ml静滴,2次/日进行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8例(37.5%),显著好转23例(47.9%),好转5例(10.4%),总有效率95.8%。高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饮酒、吸烟等是患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良好的生活习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1例治愈、17例患者显效、2例无效、无死亡病例发生,满意率达98%。结论护士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将199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没有独特症状,CT在诊断小脑梗死上受到一定限制,头部MRI有高度的分辩率,30例患者中28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痊愈20例,好转7例,1例死亡,2例外科手术治疗中痊愈1例,好转1例。结论小脑梗死宜早期治疗,易漏诊,头部MRI是诊断本病的最有价值的检测手段,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应注意小脑梗死

  • 标签: 小脑梗死 临床特点 病因 影像学检查 误诊 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