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90例患者开展探究,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影像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45例,影像组采用影像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常规组行常规疾病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漏诊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特异度、灵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可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可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降低漏诊发生风险。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恶性和7例良性全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又经CT扫描检查。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13例恶性,7例良性),充盈缺损19例,(13例恶性,6例良性),肠梗阻13例,(10例恶性3例良性),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f22例恶性)。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黏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

  • 标签: 小肠原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粘液癌病(PMCA)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PMCA,原发病灶胃腺癌1例,胆管腺癌1例,阑尾粘液腺癌1例,卵巢粘液囊腺癌1例;其中2例CT平扫,2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除发现原发病变外,3例CT表现盆腹腔粘液性腹水,1例B超提示上腹部有少量腹水,CT值25-32HU,内见分隔。4例均可见腹膜和/或网膜增厚,网膜饼形成,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结论发生于盆腹腔脏器原发病灶,伴有多发囊性病灶,CT值高于水,腹膜或/和网膜结节样增厚者应考虑诊断本病。

  • 标签: 腹膜粘液癌病 粘液性腹水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中图分类号R8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15-01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骨梗死的影像方法。方法笔者通过一例典型骨梗死的影像资料中,在传统影像方法(X光检查和CT检查)并无异常的情况下,由MRI确诊早期骨坏死的例子。结论作为临床少见病,骨梗死早期病情隐蔽,不易发现,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应用MRI图像辅助X光和CT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 标签: 骨梗死,早期,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的影像资料,分析脊柱结核在X线平片、CT、MRI中的表现特点。结果X线平片表现椎间隙变窄;椎体破坏、变形,脊柱局部后突畸形;椎旁偶可见寒性脓肿。CT表现能更清楚的显示椎体破坏、钙化、死骨及病理骨折碎片;显示冷脓肿;显示椎管及脊髓有无受压情况;MRI表现显示炎性水肿及病灶周围炎性反应的范围;破坏的椎间盘及椎体信号明显异常;强化后清晰显示冷脓肿的界限及壁的情况;可清晰显示椎管、硬膜下腔及脊髓的情况。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X线平片、CT、MRI中显示各有特点,以MRI最为敏感,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脊柱 结核 影像 骨质破坏 冷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研究已经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距离影像模型的临床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医学影像数据标准化、模型泛化性、生物可解释性及临床易用性4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后,建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标准化数据库对推进影像在疾病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数据库 影像组学 数据标准化 模型泛化性 生物学可解释性 临床易用性
  • 简介:摘要人类行为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个体差异有关,但个体差异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脑影像暴露基因组(NIMEG),系统介绍了NIMEG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面临机遇与挑战及研究科学与临床意义。NIMEG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人类行为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促进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神经成像 基因组 暴露组
  • 简介:摘要高压注射伤是一种严重的复合型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为创口小、症状轻微,然而病情的发展比较迅速,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清创处理,可导致截肢的发生。运用影像技术可以对高压注射伤导致的注射异物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评估,包括异物的扩散情况、软组织侵袭范围、感染及血运情况,为了进一步阐述各类成像技术和高压注射损伤导致组织的受损情况的关系,笔者对X线、CT、MRI和超声等影像技术在高压注射损伤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压注射伤 X线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胎儿医学是一个多学科团队协作平台,在参与胎儿医学平台建设的众多学科中,超声影像以其安全、方便、经济、实时等优势,成为胎儿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是胎儿医学研究中的"眼睛"。超声诊断技术是产前筛查和诊断胎儿疾病的手段,其作用包括对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胎儿生长发育的超声监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超声监测、复杂性双胎的超声诊断与监测等。在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中,早孕期超声可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相关指标主要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而产前诊断主要是指胎儿结构畸形的超声诊断,超声检查在胎儿疾病产前筛查领域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超声影像相关的产前诊断,还包括超声引导下胎儿穿刺术及活检术。产前筛查与诊断相关的超声影像新技术蓬勃发展,包括三维容积超声技术、微血流成像技术、弹性成像技术等。超声在胎儿生长评估和异常生长筛查中起着重要作用。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超声监测包括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等血管多普勒超声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复杂性双胎产前超声检查包括对双胎绒毛膜性判断、复杂性双胎规范化检查、诊断和分型等。超声介入技术是对胎儿施行宫内治疗的媒介,涉及的胎儿治疗包括经羊膜腔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笔者拟就胎儿医学平台搭建中,超声影像的价值及其最新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彩色 胚胎和胎儿发育 先天畸形 超声检查,介入性 胎儿期疗法 胎儿医学
  • 简介:汇总临床收治的6例AIDS患者胸部影像表现:X线胸部正位片可见肺叶大片突变阴影,双肺纹理增粗,下肺大片间质纤维化:CT胸部检查为下肺野纹理增多,紊乱和斑片状影,表现为碛间质纤维化.

  • 标签: AIDS 艾滋病 胸部CT检查 影像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突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拍摄X线片确诊的6例肱骨髁上突病例,其中在外伤后摄取X线片无意中发现1例,肱骨骨折手术后复查发现1例,因患者触痛就诊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60.5岁。发生部位,左侧2例,右侧4例。结果4例门诊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不等,未见髁上突增大。2例手术证实。结论肱骨髁上突临床罕见,双侧均可出现,而以右侧居多。诊断需依据临床、X线摄片确诊。治疗方面无症状者,无需处理;疼痛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切除骨突、Struthers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以防日后复发。

  • 标签: 肱骨 髁上突 X线摄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代影像新技术(CT和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隔内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也促进了纵隔影像解剖研究的更加深入和细致。因而,对纵隔肿块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诊断 纵隔肿块 影像学 影像解剖 显示率 临床
  • 简介:目的分析眼眶神经鞘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4例眼眶神经鞘瘤,其中CT扫描26例,MRI检查4例,CT加MRI检查4例。结果27例肿块位于肌锥内,7例位于肌锥外,多呈椭圆形和类圆形。CT平扫为等密度,多数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肿瘤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肿瘤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瘤体实质部分呈均匀强化,而囊变部分不强化。结论CT与MRI均能显示眼眶内的肿块,MRI对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优于CT。

  • 标签: 眼眶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肺动脉栓塞(PulmonaryArte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有研究显示,80%~90%的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因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易漏诊、误诊[1].

  • 标签: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