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鼻腔鼻窦平滑肌肉瘤(LMS)的临床资料及CT、MRI图像特征。女4例、男2例,年龄范围8~74岁。3例鼻腔LMS均位于鼻腔中后部或后鼻孔区,病灶边缘光滑,膨胀性生长,向后突入鼻咽腔并堵塞对侧后鼻孔区。3例鼻窦LMS病灶中位于上颌窦1例、筛窦1例、后组鼻窦1例,均伴鼻外结构的侵犯。CT示鼻窦LMS骨质吸收破坏更显著。MRI T2WI示鼻腔LMS呈稍高或高信号,鼻窦LMS呈等信号,增强后鼻腔LMS较明显强化,鼻窦LMS显著强化。5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为(0.91±0.25)×10-3 mm2/s。1例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鼻腔LMS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而鼻窦LMS易与其他恶性肿瘤混淆,确诊需依靠病理。

  • 标签: 鼻肿瘤 平滑肌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必需的电能资源。并网风电对电力系统运行有影响,只有加强对该问题的分析,才能探寻风电出力波动性规律、平滑效应等,有利于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对风电出力系统加以概述,并以某区域为例,加强对风电平滑效应的分析和阐述风电出力平滑效应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应用。

  • 标签: 风电 平滑效应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进行MRT1WI和T2WI及脂肪抑制T2WI多方位扫描,观察MRI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定位及定性价值,并总结其信号变化规律。结果MRI诊断子宫平滑肌瘤正确者52例,正确率为100%,病灶检出率为93.3%(62/66)。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轮廓不光整,部分病突出子宫轮廓外,宫腔变形。子宫平滑肌瘤在低场MRT1WI上大多数病灶表现等信号,T2WI上表现为特征性低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MRI软组织对比度好,可多方位成像,低场MRI对子宫平滑肌瘤在观察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宫腔的关系及在定性方面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理想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子宫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甲状腺平滑肌肉瘤的病例,回顾其病史、诊疗经过及临床结局,结合文献讨论甲状腺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在诊疗该疾病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平滑肌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腔平滑肌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腹腔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及来源部位。结果腹腔平滑肌肉瘤来源于胃肠的21例为87.5%,误诊3例,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为79.16%。结论腹腔平滑肌肉瘤是来源于平滑肌细胞或尤其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定位超声诊断率较低,并就其诊断率及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声检查腹腔平滑肌肉瘤的定位诊断应注意的要点及方法。

  • 标签: 腹腔平滑肌肉瘤 超声诊断 手术 病理学
  • 简介:电能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对供电质量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因其便于组建、运行灵活、不受或少受地域限制以及带有保护装置和储电装置,很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在微电网并网运行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切换时会出现各电参数越变的暂态不稳定现象。因此,如何实现微电网两种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控制变得十分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文中针对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 标签: 微电网切换 控制方法 策略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软交换技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需求,软交换向IMS的平滑演进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文章重点对软交换向IMS的平滑演进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软交换网络向IMS平滑演进的具体策略及思路,并就软交换向IMS平滑演进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观点,供参考。

  • 标签: 软交换网络 IMS 演进策略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平滑肌肿瘤增殖细胞的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40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肿瘤增殖细胞活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usMT患者中PCNA阳性率处于85%~100%,且具有显著不同,患者的LMS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对BLM患者与LM患者比较,核仁直径与核仁颗粒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但LM与LMS之间无显著差异,LM是单一型,CL为单一型,BL为单一型与混合型混合,LMS则为弥散型与聚集型;结论在usMT患者由良性过渡到恶性的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升高,PCNA的阳性表达在usMT中没有鉴别意义,但可参考其阳性率进行鉴别。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增殖细胞 活性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女,49岁,住院号1051159,因"发现盆腔包块10+年,腹胀1+月"于2012年09月21日入院。患者自诉10+年前于常规妇检时发现盆腔包块,体积不大,月经无明显改变,10+年来无特殊不适。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就诊于"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行盆腔CT平扫提示中下腹部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4.0×14.0×9.3cm)。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脏无特殊,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全腹膨隆,包块上界平脐,移动性浊音(-)。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无举摆痛。子宫常大,前位,盆腹腔内扪及一平脐实性包块,直径大小约15cm,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扪诊不清。患者入院查胸片提示1、右侧胸腔中量积液2、肠淤积?盆腔CT增强提示1、腹腔内巨大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不排除卵巢来源可能2、盆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ca125>600.0U/ml。患者因述胸闷、气短,且胸片提示右侧胸腔中量积液,于2012年09月23日行胸腔引流穿刺,引出胸腔积液呈淡血性,先后两次将胸腔积液送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未见恶性细胞,查胸水生化、胸水抗酸染色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12年09月28日在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盆腔包块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淡血性腹水,取30ml送脱落细胞检查,吸尽腹水约200ml。探查盆、腹腔被一直径约20cm大小实性、质韧包块占据,包块呈类圆形,探查包块来源于左侧附件。完整切除左侧肿瘤及附件送冰冻,子宫及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冰冻病理回示"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肌瘤。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按术前谈话及患者意愿行“筋膜外全子宫+右附件切除术”。术后患者胸闷、气短、腹胀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复查胸片提示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回示(2012-11207)"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肌瘤,部分区域富于细胞。(2012-11247)1、子宫腺肌症,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2、慢性宫颈炎伴纳氏囊肿形成,部分上皮及腺体鳞化,部分被覆鳞状上皮内见挖空样细胞,符合CINI改变。3、"右附件"卵巢见副中肾管囊肿形成,输卵管未见显著。术后12天患者康复出院。出院诊断左卵巢平滑肌瘤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预测未来某医院的入院人次,为医院管理服务.方法应用指数平滑法对2001~2004年该院的入院人次建立预测模型,并预测下一年各月入院人次.结果发现该院人次呈上升趋势;指数平滑参数α=0.45,2001~2004年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9.88%.结论指数平滑法可以很好的模拟入院人次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并可用来对未来入院人次进行预测,为拟定医院管理方案提供科学资料和理论依据.

  • 标签: 指数平滑法 入院人次 医院管理 医疗服务 时间序列
  • 简介:患者女,41岁。因“继发性、进行性痛经2年”入院。平素月经规则,7/25d,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2009年4月11日。患者2年前在外院因盆腔包块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考虑残角子宫遂行残角子宫切除术。术后即有痛经,

  • 标签: 平滑肌瘤 子宫静脉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