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的现代诊断方法,着重于介绍和评估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00余例心血管病患者的数据。使用了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查除外阻塞性冠心病存在,即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来进行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估。结果:通过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本研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障碍。与非侵入性检查相比,有创检查提供了直接和明确的微血管功能信息。结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CMD的诊断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非侵入性测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诊断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有创性评估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研究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在甲亢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选择从 2022年5月到2023年6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甲亢未经治疗的患者10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组,另随机抽取100例排除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使用成都思多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掌上彩超设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像图以及血流特点,并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灰阶、血管指数、血流指数以及血流血管指数的检测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数据对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研究价值。结论:能量多普勒(PDI)可以定性定量判定甲状腺腺体的回声水平和血流情况,可作为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对正确诊断甲亢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能量多普勒 甲亢诊断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高血糖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以及血管内部的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同时检测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期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56例(62.2%)分布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有46例(51.1%),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处有9例(10%),分布在椎动脉处有1例(1.1%);对照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11例(12.2%)分布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有8例(8.9%),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处有3例(3.3%),椎动脉处未出现斑块,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腔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斑块较小时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斑块较大时会引起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加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分布以及发展进程,对颈部血管病变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颈部血管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周血管疾病在临床当中使用彩超(即CDFI)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在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当中择取80名,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取用彩超检测仪对其进行全面的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作以对照。结果经过彩超检查,可以发现彩超检测下,外周血管病变特征被非常清楚的显示出来,而且检测准确率达到97.5%。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外周血管病变,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病变,且诊断准确性比较高,对于降低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协助临床治疗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外周血管疾病 彩超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的周围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诊断出多种周围血管疾病,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可用于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

  • 标签: 超声 周围血管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近年来我院门诊收集的96例肝血管瘤的超声显像特征,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肝血管瘤,根据声像图特征,可将肝血管瘤分为3型(1)高回声型;(2)低回声型;(3)混合回声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前置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本院52例血管前置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病理检查是100.00%,超声检查是90.38%,超声检查略低于病理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管前置临床诊断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将胎盘分布状况反映出来,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血管前置 彩色多普勒超声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过程中实施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对本院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580例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580例患者实施电脑随机分组处理(各29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对试验组患者加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试验组诊断后的病变血管检出率、闭塞血管检出率、单侧狭窄检出率、双侧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评估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十分明显,能更好的评估患者颈部血管的狭窄部位和狭窄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颈部血管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脑小血管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挑战,日益引起重视。早期发现和预防脑小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视网膜微血管是唯一能够在活体上观察到的人体终末血管,可作为脑小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观察窗口。文中通过病理生理、定量定性分析等对眼底病变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视网膜微血管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HIV感染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SM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比较3种方法检测斑块内血流的敏感度。结果SMI和CEUS在HIV感染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测中灵敏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SMI和CEUS检测灵敏度均优于普通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用于HIV感染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测时,操作简便、安全、快捷,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能够有效评估患者颈动脉斑块具体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超微血管成像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0月的194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7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NO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影响ET-1与NO的表达从而对微血管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益处。

  • 标签: 微血管心绞痛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患者颅内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为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surgicalneum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了解面神经受压迫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脑下外侧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观察责任血管及其来源后将其推移,在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减压垫棉。结果3D-TOF-MRA检查显示面神经被微小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92%。术中发现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占66%(70/106)。34例患者中发现面神经根区(rootexitzone,REZ)存在明显的压迫切迹。术后104例抽搐症状立即完全消失;2例抽搐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内延迟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血管压迫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术中REZ的显露、准确判断责任血管、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以及垫棉的大小和放置的位置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面神经疾病 减压术 外科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最大课题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梗死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由通心络有效防治心肌“无再流”、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而用于AMI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获得显著疗效,联想到其在脑梗患者的应用也与其对缺血区微血管的保护有关,因此提出缺血区微血管的保护可能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MVD和VEGF,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200倍视野内MVD计数范围为21~89,平均为43.13±15.40,中位数为42;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28/47例);②MVD计数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O.05);复发转移者较无病生存者MVD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与月经状况、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无关忪O.05);③VEGF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MVD,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MVD(〉42)和低MVD(≤42)、VEGF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VD和VEGF与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复发转移状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另一预后预测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