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荧光探伤作为一种检验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无损检测方法,在暗室操作的环境下,具有灵敏度高、对比度明显、检测可靠性强的优点。检测过程中所用到的荧光是重要介质,其性能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TB/T3568.1-2021《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1部分:磁检测材料》对荧光提出了一些新的检验方法,因此对荧光检验方法的应用与研究刻不容缓,以满足荧光检验新的技术标准要求。

  • 标签: 灵敏度 悬浮性 非磁性物质 短期耐久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BBR)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细胞器靶向性及双光子成像效果,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采用HeLa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以商业线粒体染料为比较对象,探讨其亚细胞水平的靶向区域和靶向能力,并将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探讨BBR对其组织渗透性和双光子成像性能,最终应用白光光源辐照,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潜在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结果BBR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对线粒体的靶向性能与商用线粒体染料具有94%的共染率,且其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在840 nm的双光子激发下能够良好的激发其进行整体斑马鱼的成像;采用低能量白光辐照下,其光动力治疗杀伤效果显示,在较低的浓度下,肿瘤细胞可被大比例杀伤(杀伤率>90%)。结论BBR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可以在聚集状态下发光更加明亮,且其是一种良好的线粒体染料,其具有良好的双光子吸收、发射性能和光动力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黄连素 线粒体 双光子成像
  • 简介:棕榈藤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中重要的森林资源,优质的藤材是重要的加工利用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叶片光合能力对藤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黄藤(Daemonoropsjenkinsiana)、大白藤(Calamusfaberii)、小白藤(C.balansaeanu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棕榈藤的光合能力和选择适宜的栽培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3种棕榈藤的光系统Ⅰ(PSⅠ)实际光量子效率Y(Ⅰ)为小白藤〉大白藤〉黄藤,光系统Ⅱ(PSⅡ)的Y(Ⅱ)为大白藤〉黄藤〉小白藤;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白藤、黄藤和小白藤;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则是小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大白藤最低;PSⅠ的电子传递效率ETR(Ⅰ)是小白藤〉大白藤〉黄藤,而PSⅡ的ETR(Ⅱ)值则是小白藤〉黄藤〉大白藤;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维持在0.78~0.8范围内,且大白藤显著高于黄藤和小白藤(P〈0.05)。由此可见,在实验室条件下小白藤的光合效率在这3种藤中最高,其次为黄藤,大白藤最低;且光保护能力为大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小白藤最低。

  • 标签: 棕榈藤 黄藤、大白藤、小白藤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 简介:飞利浦公司于日前宣布,他们成功地发明了一种新型OLED光源材料。这种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利用表面整体发光。据介绍,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窗13在白天可以呈现透明外观;晚上则会亮起,成为照明灯光。

  • 标签: LED光源 飞利浦公司 材料 发光 表面 发明
  • 简介:摘要:本文对无机电致发光的分类、机理、典型的无机电致发光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国内外的各种发光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性能和性能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无机材料 电致发光 发光机理 薄膜制备
  • 简介:摘要:采用高温(1100℃)固相反应,球磨(t=0~180 min)和低温(750℃)进行退火,得到了用于平板显示的 ZnS: Cu电致发光材料。研究发现,球磨会导致某些衍射峰的强度减小,峰值宽度变大,同时吸收边出现轻微的红移,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经球磨180 min后,其发光强度降低了58%,最佳电致发光强度为90.13 cd/㎡。球磨会导致微小的结构缺陷,对其光致发光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ZnS
  • 简介:以油酸(OA)作为表面修饰剂,在乙醇一水体系中合成了油酸修饰的LaF3:Tb3+纳米粒子(OA—LaF3:Tb3+),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S)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A与纳米粒子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性很好;纳米粒子大小均匀,粒径约为10nm;纳米粒子的晶相为LaF,的六方体结构;在312nm紫外光激发下,纳米粒子发射Tbn的特征荧光,表明表面修饰剂OA对Tbn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

  • 标签: 表面修饰 纳米粒子 铽离子 荧光性能
  • 简介:采用快速燃烧法制备了Sr2.98-xAlO6:Eux^2+,Dy0.02^3+2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测试(PL)、余辉特性测试及热释光特性测试(TL)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均为Sr3Al2O6纯相且具有纳米花状形貌;当x=0.08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大Sr2.98-xAlO6:Eux^2+,Dy0.02^3+样品展现出较好的余辉特性,原因是材料中具有合适的陷阱能级,其深度约为0.674eV.

  • 标签: 铝酸锶 长余辉 稀土掺杂 陷阱能级
  • 简介:摘要:荧光探伤是检验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目前已被大量用于金属表面的缺陷检测。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车轮对必须进行定期的荧光探伤,检验其表面是否存在裂纹,然而,是否存在裂纹最终结果仍是通过人工用眼镜来识别裂纹,其劳动强度高,检测效率低。因此,文中探析了荧光探伤中工件表面污染物的产生原因分析和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铁道车辆 铸钢件 荧光磁粉探伤 背底异常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零部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金属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金属零部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荧光探伤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属零部件质量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标签: 荧光磁粉探伤技术 金属零部件 质量检测
  • 简介:用月桂酸对纳米3Y—TZP体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最佳工艺为:月硅酸用量10%、改性时间75min、改性温度60%。经表面改性的体,由引起团聚的强极性多羟基表面结构变为非极性有机表层结构,体间作用力减小,硬团聚消失,大幅度提高了陶瓷体的烧结性能。

  • 标签: 纳米3Y-FZP 表面改性 亲油化度 烧结
  • 简介:摘要本文就民用建筑节能措施以及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的分析,结合现阶段我国民用建筑节能的效果以及其发展的现状,制定出应用办法,提高民用建筑节能的效用,在基础上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提高整个建筑楼体的节能效用,以此来保证其民用建筑的安全稳固程度,减少该建筑设施在施工建造时耗费的资源能源。提高建筑设施的性能,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利用好相关的资源能源进行民用建筑设施的改变,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 标签: 民用建筑 节能措施 设计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检测牛腺病毒3型(bovine adenovirus type 3, BAV-3)的方法,用于生物制品用牛源材料的检测。方法分别以牛鼻甲骨细胞、传代牛肾细胞、原代牛肾细胞培养BAV-3,筛选最适宜的敏感细胞培养BAV-3,纯化获得抗原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抗体技术制备抗BAV-3单克隆抗体(单抗),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用制备的单抗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AV-3,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中间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用抗BAV-3单抗检测牛腹泻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毒、羊轮状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采用该方法检测牛鼻甲骨细胞培养的BAV-3,3次传代可检出的最低病毒含量和标准差分别为0.10和0.05 CCID50。结论建立的免疫荧光检测BAV-3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中间精密度,可用于BAV-3的常规检测。

  • 标签: 外源病毒 牛腺病毒3型 抗体,单克隆 免疫荧光试验
  • 简介:3位患者均静脉注射诊断用药荧光素钠注射液20min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症治疗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症状好转。

  • 标签: 荧光素钠 过敏反应 诊断用药
  • 简介:测量了Er3+:YVO4晶体的吸收谱,得到Er3+离子在YVO4晶体中的光辐射特性。通过Dexter理论计算得到了4I13/2+4I13/2→4I9/2+4I15/2和4I11/2+4I11/2→4F7/2+4I15/2的交叉弛豫几率分别为P1=6.718×105s-1和P2=1.676×105s-1,同时建立了描述Er3+离子跃迁的动力学模型,利用速率方程讨论了P1、P2对1550nm荧光的影响。

  • 标签: 交叉弛豫几率 速率方程 Er3+:YVO4晶体 1550nm荧光特性
  • 简介: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r3+-Yb3+-Er3+共掺杂的NaYF4微管。在980nm的红外激光激发下,微管产生了强的可见上转换荧光。相比于Yb3+-Er3+共掺NaYF4微棒,微管的绿光和红光强度分别提高30倍及20倍。上转换荧光增强的原因被归结为Cr3+掺入引起稀土离子周围晶体场对称性的减弱。对微管的生长过程及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上转换荧光 微管 水热法 稀土
  • 简介:采用燃烧法合成了La1.6(MoO_4)_3:Eu_0.4^3+纳米晶末,研究了其声子一掺杂-晶格相互作用和发光性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在500~900℃退火后,La1.6(MoO_4)_3:Eu_0.4^3+样品为单一晶相。对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PL)测量,激发Mo^6+-O^2-电荷迁移带,观察到Eu^3+的系列发光,表明Mo^6+-O^2-带和Eu^3+间存在能量传递,中心波长分别在λ1=469nm和λ2=426nm处的两个one-phonon边带,相应的声子能量分别为767和1202cm^-1,分别对应于Mo=0和Mo-0-Mo伸缩振动。同时,计算了两个局域模电子一声子耦合强度的黄昆因子分别为S1=0.055和S2=0.037,为揭示其三价离子高传导特性及其负热膨胀物理特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发光特性 燃烧法 La1.6(MoO_4)_3:Eu_0.4^3+纳米晶 局域模 one-phonon边带
  • 简介: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直径约100nm、呈树枝状的Na_(0.45)La_(3.16)W_5O_(20):Re~(3+)(Re=Eu3+,Tb3+)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所制备Na0.45La3.16W5O20:Eu3+、Na0.45La3.16W5O20:Tb3+微纳材料的结构、形貌;采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指明了荧光谱图中波峰和跃迁的对应关系。从材料的色坐标图可以看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红色区域,色坐标从(0.6028,0.3215)变化到(0.6424,0.33);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绿色区域,色坐标从(0.303,0.4179)变化到(0.3108,0.5351)。

  • 标签: 钨酸盐 荧光 稀土掺杂 沉淀法
  • 简介:新型胶凝材料-FMS-A型双灰胡广贤,张世娟通化市水泥制品厂FMS-B型双灰是吉林省建材设计研究院科技成果,该产品可用于建筑工程上,代替部分水泥砂浆。但因该产品使用时比较麻烦,不易拌合,强度偏低,用户难以接受。一九九三年我厂同吉林省建材设计研究院...

  • 标签: 新型胶凝材料 双灰粉 社会效益 水泥砂浆 经济效益 A型
  • 简介:<正>稀土离子和半导体纳米晶(或量子点)本身都是很好的发光材料,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否生出新型高效发光或激光器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科学问题。与绝缘体纳米晶相比,半导体纳米晶的激子玻尔半径要大得多,因此量子限域效应对掺杂半导体纳米晶发光性能的影响变得很显著,从而有可能通过尺寸调

  • 标签: 半导体纳米晶 纳米发光材料 激光器件 玻尔半径 量子限域效应 量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