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泥质、钙质、物性3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和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钙质、泥质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钙质隔夹层为辅,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同时也受后期成岩作用与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隔夹层较差的孔渗性与封堵性影响油水在储层中的分布,易形成油水同层现象。

  • 标签: 隔夹层 油水分布 测井识别 准噶尔盆地
  • 简介:一、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准噶尔为我国厄鲁特蒙古四大部落(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之一,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较强。特别是经过部落首领哈刺忽喇(1606—1634年)、巴图尔洪台吉(1634—1653年)和僧格(1653—1671年)三代的努力,准噶尔部在厄鲁特各部加强与清政府交往和抗击沙俄入侵的斗争中,都居于核心地位,为以后汗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671年僧格被刺杀,其弟噶尔丹乘机夺取了洪台吉的位置。噶尔丹上台后,为了加强对各部的控

  • 标签: 准噶尔普尔钱 巴图尔洪台吉 噶尔丹 准噶尔汗国 阿喇布坦 厄鲁特
  • 简介:<正>一我踯躅在荒野上,心底一派苍凉。深秋,面对阿尔泰山的金黄诱惑,我没有动心,我执拗地思念着另一个地方。婉拒了朋友的邀请,我独自走进这片寂寥、悲怆的荒野深处,这片废弃的影影绰绰夹裹着惆怅与忧戚的历史暗影深处。舌尖弹射着三个既陈旧又清新的汉字,灵魂里揣摩着潜伏已久的暗示。唐——朝——渠,它从我胸膛中进发出来,一字一字犹如沉重的铅块,咚咚作响。它在我胸腔里已经积攒了十七

  • 标签: 龙骨河 胡杨树 守捉 阿雅尔淖尔 活下去 漫天飞舞
  • 简介:清朝建国和蒙古诸部漠南蒙古话部领主大多数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达延汗的子孙,与喀尔喀系同族。清朝则是兴起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满洲人建立的王朝。1635年之前,满洲人被称为女真人,原本是狩猎、畜牧、农耕并举的人们。明代,他们通过貂皮等交易富强起来,之后,被称为清朝太祖皇帝的努尔哈赤统一诸部,于1616年建立了王朝,称“后金国”。1624年,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之弟术赤合撒儿的后人、蒙古科尔沁部领主联姻,结成同盟关系。1626年努尔哈赤死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父位,开始逐步征服蒙古诸部。当时,在蒙古方面,达延汗直系后人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压制蒙古诸部领主,打算再次统一蒙古。然而,他却在1634年为远征西藏而向青

  • 标签: 哲布尊丹巴 噶尔丹 喀尔喀部 康熙帝 土谢图汗 准噶尔
  • 简介:哈萨克锡喇系准噶尔噶勒杂特三宰桑之一,其在清朝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归附清朝,并受到乾隆帝的重用,仅半年时间就从散佚大臣跃居参赞大臣,并得封公爵,然而不久就反叛清朝.现利用满汉文文献试图从清朝对其招抚、反叛后的剿捕、反叛之缘由等方面,来窥探乾隆帝对归而复叛之人的政策.

  • 标签: 哈萨克锡喇 招抚 剿捕 叛因
  • 简介:准噶尔造山带地壳结构复杂,构造形态多样。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特别是国家“305”项目可可托海至阿克塞地学大断面反映出,准噶尔造山带至少由四个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地质块体拼合而成。地体间为深断裂或超岩石圈深断裂分隔。在地块内部不同层次之间也常有巨型水平剪切或滑脱带存在,造成了准噶尔造山带在垂向上有明显的分层性,在横向上具有不均一性和不连续性。

  • 标签: 准噶尔 地壳结构 超岩石圈断裂 地体拼合
  • 简介:<正>准噶尔地区的蒙古族信仰黄教。黄教是西藏的教派之一,是藏传佛教的格鲁派,由宗喀巴(1357—1419)创立,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藏传佛教与通常所说的佛教,既有其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的一面。它是佛教与吐蕃时期的本教长期斗争、吸收、接近、融合以后的佛教。一、黄教在准噶尔地区的传播一提起蒙古地区的佛教,人们就会想到“喇嘛教”。其实“喇嘛教”一词,是很不确切的,犹如称内地佛教为“和尚教”,称天主教为“神甫教”,称基督教为“牧师教”一

  • 标签: 准噶尔地区 喇嘛印务处 僧人 宗喀巴 蒙古族 蒙古社会
  • 简介:摘要斑岩型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便于机械化开采特点,由于其经济意义巨大,对其成矿远景的研究工作一直是矿床学界的研究热点。新疆地质构造复杂,壳幔作用强烈,形成大批金属矿床,其中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因此对其成矿远景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 简介:在蒙古族的历史上,除元朝曾铸行过多种铜币外,自元朝灭亡后,直至整个明朝(公元1368-1644年),无论东蒙古还是西蒙古,皆未铸行过任何铜币。清朝初期,西蒙古准噶尔部兴起;噶尔丹统治时期,更称汗建国,征服叶尔羌汗国。传至策妄阿拉布坦及其子噶尔丹策零,更兼并了天山南路,势力大盛,经济力量暴涨,于是出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要,开始铸行普尔钱。这是一种西方形制的打压铜饼币。

  • 标签: 准噶尔汗国 普尔 经济力量 蒙古族 清朝初期 准噶尔部
  • 简介:闲暇之余翻看自己收藏的钱币,有几枚面文字上面一些细小、但纹路非常明显的准噶尔普尔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手头现有的几种版式比对,发现是一种复打币,即:在策妄阿拉布坦钱体上重新打压上噶尔丹策零的字号。下面是几枚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带有纹路钱币的比对钱币(见图一:1,策妄普尔;2,策零普尔;3,4,复打币),重新打压之前残留的旧钱痕迹清晰可见(图二:四枚背图)。

  • 标签: 准噶尔 普尔 噶尔丹 钱币 纹路 钱体
  • 简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满文准噶尔使者档,是汇抄雍正十二年(1734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之间,有关准噶尔部遣使往来的奏折、上谕、寄信、奏书、记注、咨文、札付、呈文等文件而成的专档,反映了清政府与噶尔丹策零、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喇嘛达尔扎及达瓦齐时期的议和谈判、边界划分、准噶尔赴藏熬茶及延聘喇嘛,以及相关的使者贸易、使者迎送等内容,对研究准噶尔蒙古史,以及西北边疆史地、区域民族关系史、区域民族贸易史、区域宗教史以及清代民族政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准噶尔部 军机处 使者 满文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民族关系史
  • 简介:清代接待外国、藩属国来使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内务府,此与以往各代皆以礼部执掌有不同之处.清朝接待前来朝贡之藩属,系分为“汉文化圈”和“非汉文化圈”两部分,接待朝鲜、安南、琉球等汉文化圈的朝贡者,具体由礼部负责,委派汉大臣接待,而对“非汉文化圈”的来使,如蒙、藏地区或俄罗斯等国外使者,则由理藩院、内务府负责,选派满蒙大臣接待.此情况直至近代,才在接待国外使者方面有所更张.目前学界研究清代宗藩体制、朝贡体制的学者,多侧重礼部接待使者方面,而忽略了理藩院、内务府接待使者的研究,或囿于理藩院、内务府接待使者的资料,基本为满文档案所致.然有清一代,理藩院和内务府接待使者次数,却远远超过礼部,其作用和影响,亦为礼部之接待“汉文化圈”者所不及,故理藩院、内务府接待“非汉文化圈”之来使问题值得系统研究.

  • 标签: 使者 乾隆初年 清朝 准噶尔 汉文化圈 礼仪
  • 简介:紫苏花岗岩呈岩体形式侵入于石炭纪地层中.又为碱长花岗岩侵入.紫苏花岗岩由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铁橄榄石、条纹长石、石英组成.以正εNd为特征(εNd=+4.8-+5.8)矿物组成、结构和野外产状表明:这些紫苏花岗岩是火成成因的.温压计算估测其结晶条件是T=700~800℃,P=420~575kPa.紫苏花岗岩中有小的富云母包体和巨大的条带状捕虏体.前者被认为是残留体,后者与其围岩.火山碎屑岩相当.残留体中较低的εNd正值(εNd=+2.6-+3.5)要求新生的下部地壳是紫苏花岗岩的主要源岩:来自这些源岩的紫苏花岗岩的母岩浆在结晶前与一些来自于亏损地幔中的融体混合.该地区体积巨大的碱性花岗岩可能也来自相同的岩浆源,只不过它是在较浅的地壳深度上结晶的.

  • 标签: 西准噶尔 花岗岩 岩石学 富云母包体
  • 简介:摘要:山前带具有“三复杂”特点,即“近地表、地下构造、储层”非常复杂,地震勘探难度非常大。针对山前带勘探难点,在资料采集上,基于双复杂模型正演分析技术设计观测系统,基于实际资料后评估优化观测系统,完善了西部山前井震联合激发技术,实现资料高品质;在资料处理上,发展应用了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山前复合多域去噪技术,完善了山前带深度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技术,提高了偏移成像精度。利用以上技术,在准北缘山前带取得了好的资料效果和勘探成果。

  • 标签: 准噶尔北缘 山前带 地震勘探 采集 处理
  • 简介:摘要: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前人通过对成矿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调查,陆续发现了喀拉通克镍铜铂族矿床、阔尔真阔腊金矿床、玉勒肯哈腊苏铜钼(金)矿床、扎河坝膨润土、沸石矿床等大中型矿床,尤其是喀拉通克大型镍铜铂族矿床,开发综合利用居全国前列。前人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矿床(点),且对矿床的成因划分较混乱,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在前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带中矿床的时间、空间、矿床类型及规模的分布规律,采用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客观、全面地对北准噶尔成矿带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新疆北准噶尔成矿带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北准噶尔 成矿地质特征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的重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岩石物性特征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研究区的重力场和磁力场异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重力场和磁力场特征及其成因,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该区重力异常、磁力异常和断裂之间的关系.为该区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 重磁异常 断裂构造
  • 简介: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性,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 标签: 深井盆地 活动断裂 第四纪 活动性
  • 简介:公婆泉盆地由多个凹陷和凸起组成。作为主要找矿目的层的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可分为2个层序,其中Ⅱ层序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色泥质建造,不利于层间氧化带发育,I层序为温湿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是工作区的主要找矿层段。目的层形成之后至今,区内构造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使各凹陷基本继承了目的层形成时期的地下水补一径一排体系。通过铀成矿条件对比及综合分析,认为公婆泉盆地南缘不具备形成规模较大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良好条件,且不同地段成矿条件各异。

  • 标签: 公婆泉盆地南缘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综合分析
  • 简介:研究证明,东准噶尔境内广泛发育的碱性花岗岩在空间上与深断裂、蛇绿岩及偏碱性的钾长花岗岩类紧密伴生,并可规律地分为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南带)、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简称中带)和布尔根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北带)。南、中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图...

  • 标签: 碱性花岗岩 A1、A2型 板内裂谷环境 东准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