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杜兴氏肌肉萎缩症(DMD)是一种与X染色体相连的严重退行性遗传疾病,它是由于肌萎缩蛋白的缺乏表达或截断而造成的,肌萎缩蛋白是透膜性蛋白复合物中的一种。肌萎缩蛋白的缺乏可以迅速造成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脏肌的退化。

  • 标签: 肌肉萎缩症 蛋白复合物 脂肪 遗传疾病 DMD 骨骼肌
  • 简介:目的采用限制下肢活动方法,建立食蟹猴肌肉萎缩动物模型,建立模型评价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分子纤维绷带固定食蟹猴右侧下肢(踝关节至膝关节)15周,期间每两周测量体重、双侧小腿腿围、下肢容积,造模11、13、15周行双侧小腿腓肠肌MRI检查,15周行肌肉组织活检。结果造模15周后,动物体重无明显变化,右小腿腿围、右大腿腿围、右下肢体积比造模前均明显下降(P〈0.05);造模15周后血清肌酐、血糖、碱性磷酸酶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MRI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右侧腓肠肌容积较造模前减小;肌肉组织活检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肌纤维变细;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结论通过外固定限制食蟹猴下肢活动的方法制作肌肉萎缩模型,造模周期适当,操作性强。综合采用腿围、下肢排水体积、生化指标、MRI成像及肌肉活检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简单、客观评价食蟹猴肌肉萎缩模型。

  • 标签: 食蟹猴 肌肉萎缩 MRI 组织病理学 血液生化
  • 简介: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酶素治疗组、猴头菌颗粒小剂量组、猴头菌颗粒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热盐水灌胃方法制作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制成后连续给药28天;处死动物后通过制备病理切片和利用试剂盒测定胃粘膜氨基己糖、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由此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猴头菌颗粒治疗组大鼠胃粘膜G、D细胞数量和氨基己糖、PGE2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尤以猴头菌颗粒大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猴头菌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G、D细胞数量
  • 简介:目的:探究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三联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上再加上胃炎康方5号治疗,观察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Hp根除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81%,Hp根除率为82.9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5%,根除率为93.62%,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炎康方5号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三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