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是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勒兹(GillesLouisRénéDeleuze,1925-1995)运用自己的"欲望哲学"重新解读康德的三大批判的尝试。在这种眼光下,康德的先验方法就是从人的各种先天机能,包括认识机能(感性、知性、理性)和欲望机能(低级欲望和高级欲望)构造出人的生活经验,这些机能是一切表象的源泉。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是把认识的先天原则归结到主体的先天的立法机能,但问题在于如何能够把这种先天机能与后天机能结合起来?单凭先验的图型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把第三批判中的"共通感"引入进来才能解释这些机能的相互和谐。知性和理性的机能后面隐藏着的其实是欲望机能,这就是《实践理性批判》所讨论的问题。纯粹实践理性为自由立法,这同时也使它成为知性在理论上为自然立法、在实践上为道德律建立类比"模型"的决定性根据。而理性与知性的后面这种相互配合一致同样也立足于理性本身的"道德共通感",纯粹实践理性的三大悬设都是通过这种道德共通感,特别是其中的想象力而现实地作用于感性自然的,想象力为自然界设定了终极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辨理性从属于实践理性。在《判断力批判》中,加入了一种比一般感性机能更高的情感机能,这就是体现为审美判断力的鉴赏机能,它既不关思辨的兴趣也不关实践的兴趣,仅仅表示各机能活动的主体性条件。但它与所有其他机能都相关,构成它们的相互协调活动。而这种自由协调活动虽然是超功利的,但它本身具有某种理性的兴趣作为自己的原则。所有机能的未决定的超感性统一体和从其中抽引出来的自由的和谐是心灵中最深的部分,它准备了那最高尚的东西的到来即欲望机能的至高地位,并且使得从知识的机能向欲望的机能之过渡成为可能�

  • 标签: 先天机能 欲望 共通感 道德律 自由 终极目的
  • 简介:基于自我确认理论开展的大量研究,有助于理解自尊对人际互动行为的调节作用.然而,研究者对自尊的测量工具不尽相同,筛选实验被试的标准也不尽一致,实验范式忽略了对实际人际互动情境的操纵,单纯采用人际选择反应作为测量自我确认的指标,因而难以形成具有整合性的理论模型.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在编制合适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将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置于整合性实验范式下开展研究,同时采用对人际评价信息的认知判断和对评价者的交往选择的双维指标,以全面揭示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对自我确认过程的相对作用及其心理机制.

  • 标签: 整体自尊 特殊自尊 人际互动 认知判断 人际选择 自我确认
  • 简介:当今由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群体和个体心理障碍层出不尽,已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我们讲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factors)是构成社会心理的各种现象的总和。社会心理是由大群体心理、小群体心理、集体心理及个性心理构成的。属于大群体心理的有民族心理,例如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风俗与习惯、民族传统以及民族的社会定势等;其他大群体心理也都有各自的社会心理成分。

  • 标签: 团体心理咨询 社会心理因素 群体心理 实务 民族自我意识 民族心理
  • 简介:通讯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新闻竞争的平台,中国新闻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吸收新的理论。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治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的核心是“公民社会”,倡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治理理论给受众参与的启迪在于:有利于受众投资媒体、有利于受众参与的法治化和调动受众参与的主动性。

  • 标签: 治理理论 受众参与 新闻法 公民社会 全球化 新闻传播业
  • 简介:<正>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从母胎里分娩出来,一开始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它施加影响,使他成其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个人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人的主动性。这种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个人对于社会事物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通常被人们称为“社会化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这种社会化全过程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生长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该社会有它的道德标准。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要求个人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道德标准的人。个人也相应地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做出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人从生来是无

  • 标签: 道德社会化 玩具 年幼儿童 道德判断力 皮亚杰 判断是非
  • 简介: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讲,较之西方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更为积极有力,更为先进的文化系统。同时,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着被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危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乱。面对这一异常严峻的形势,

  • 标签: 邓小平人权理论 中国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阵营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在确立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拉开了一场发展观上重大变革的序幕。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真正的理解了中央提出的这一发展观,才能使之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届三中全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 简介:自由正义理论是否存在道义基础,是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罗尔斯在与哈贝马斯的争论中强调自己的正义观是“自由站立的”,即对其证成并不依赖于广包的道德或宗教学说,但这并不表示它背后没有道德基础。社会契约和公共理性是正义的理论基础,而尊重人、永远把人当作目的的观念则是其核心的道德根基.这是民主社会中人们的重叠共识得以形成、发展并遵守的根本所在。它超越具体的道德和宗教学说的信念,却是普适的根本准则。人民主权只有在服从最高的道德原则、规定为关注并尊重人这一普遍义务时,才能理解为体现了合乎理性的共识,从而达成正义的基本原则,成为人民普遍遵从的法则。

  • 标签: 正义论 政治自由主义 道义基础 罗尔斯 哈贝马斯
  • 简介: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国,远在战国时期医学便已达到相当高度,出现了体系较完整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数千年来,我国的医学积累了广博丰富的文献资料,就现有书目记载便有五、六千种,至於散录於经、史、子、集、文艺作品以及《道藏》、《佛藏》中的,更是丰富多彩。东汉出现的《太平经》,里面便包含有古代医学方面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太平经》 《道藏》 佛藏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 三洞珠囊
  • 简介:通过对弗洛伊德力比多(libido)概念的产生背号、具体含义的梳理,力比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的探讨,使读者在头脑中构建清晰地力比多理论体系。

  • 标签: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力比多理论
  • 简介:风险决策理论对于人们是否作出冒险行为的选择提出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解释:一种解释把风险决策归因于人们共有的基本过程,即“较冷”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这些理论认为风险选择是由人类基本的心理和感觉机制引起的。而另一种解释则把风险决策归因于“较热”的情感和动机过程。这些理论认为,情境和人格因素会增强风险决策的动机并导致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存在。本文对这两种解释的不同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 标签: 风险决策 基数效用理论 展望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 简介:《启蒙辩证法》的主旨在于反思启蒙如何倒退为神话,以及如此与神话纠缠的启蒙是否还能通过对自身倒退为神话的环节进行反思从而找到拯救自身的出路.《文化工业》一文则表明以真理样态出现的意识形态早已将自己构造出来的系统伪装为'自然',引诱大众深陷其中.对于生活在技术,更进一步说,是技术背后的权力为他们打造的完美世界之中的大众来说,在这个华美的牢笼中反思启蒙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但文化工业理论本身的面世似乎向世人表明事实不尽然如此.于是,挖掘启蒙拯救自身的可能就变得非常必要.

  • 标签: 启蒙 神话 理性 权力
  • 简介:<正>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理论的预言与实验观察结果相一致,就证实了理论;科学理论的预言与实验观察结果不一致,或者相悖,就否证了理论。这种观点是过于简单化的,实质上是错误的。它没有了解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构及其复杂性。为了检验一种科学理论,就必须导出种种可与观察经验相比较的预言(用科学方法论的术话来说,称作“检验蕴涵”),然后,拿这个预言与实验观察相比较,看它们是

  • 标签: 辅助假说 爱因斯坦 科学理论 逻辑 商务印书馆 不相容
  • 简介:一、定义所谓网络心理咨询,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当事人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就目前而言,网络咨询方式主要包括即时聊天软件(QQ,IC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正如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喜忧参半。互联网被人们形象地喻作“双刃剑”一样。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形式,

  • 标签: 网络心理咨询 理论与实践 电子邮件 心理学理论 “双刃剑” 心理问题
  • 简介:《导论》是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的初步研究成果。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发展中自觉追求科学建设的具有标志性的专著之一。它从性质、定位、对象、要素、形态、范畴、理论的生成和转化、理论理论体系等方面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整体综合创新研究。体现了新思路,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高度。学科建设是个艰巨系统工程。由于偏重于规律法则的逻辑探讨,对历史的方法有所忽略,因此《异论》有些论述显得粗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文学理论科学建设 自觉探索 综合创新
  •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的原始创新与实践的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的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的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的文字游戏式的时髦话语堆砌上。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特点 研究和阐释 创新理论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