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好,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PS)微.以PS微为核,用浓硫酸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带有负电.加入一定量的[Ag(NH3)2]+溶液,由于静电吸引,使其吸附在PS微表面,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PS/Ag核/壳结构复合微.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对PS/Ag复合微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PS微的表面改性,在其表面引入了磺酸基团,提高了微表面的电负性和亲水性,对包覆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稳定剂(PVP)和不同还原剂(一缩二乙二醇DEG和乙二醇EG)的使用,形成的PS/Ag核/壳复合微球形貌不一样,同时研究表明制备出的PS/Ag复合微可以用于催化剂催化还原有机染料溶液,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

  • 标签: 聚苯乙烯/银 还原剂 稳定剂 催化剂
  • 简介:为了同时实现成像系统的大视场、长焦距和高分辨率,设计了基于同心透镜的四镜头探测器阵列拼接成像系统。首先,阐述了四镜头探测器阵列拼接方案的原理;介绍了同心透镜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其成像优点。然后,完成了满足实际拼接应用的同心广角、长焦成像系统(拼接子系统)的光学设计。最后,给出了拼接子系统的像质评价并对其进行公差分析。结果表明:拼接后的系统可实现100mm焦距和120°视场成像。该系统解决了大视场和长焦距之间的矛盾,可实现超高像素成像,相对于传统光电成像系统具有巨大的优势。

  • 标签: 同心球透镜 探测器阵列 超高像素成像
  • 简介:给出了C^n单位上的Bloch空间上的复合算子的下有界的一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对必要条件得出了较优的结论.

  • 标签: BLOCH空间 复合算子 下有界性
  • 简介:主要分析垃圾焚烧污染物的排放问题,针对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建立污染物传播的对流扩散模型,考虑到风向、风速、降雨、混合层等多方面因素,对模型加以修正,利用迎风格式的有限元素法进行数值模拟;以深圳市某垃圾焚烧为例,模拟得到厂区周围方圆5km区域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并对模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季节性特征将监测点进行归并,得到全年的动态监测方案。

  • 标签: 对流扩散方程 迎风格式有限元素法 聚类分析 监测方案
  • 简介:将热分解法应用于费-托合成模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并对一系列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搅拌速率和升温速率都对催化剂的分散度和颗粒的均一性有很大的影响.前驱体与载体比过大会导致颗粒致密堆叠,过小会导致颗粒过于分散.搅拌速率过慢会导致部分颗粒不依附载体生长,导致团聚;而转速过快会导致部分小颗粒形成大团簇.另一方面,升温速率会明显影响颗粒在载体上的成核结晶,进而影响颗粒的粒径大小,颗粒粒径会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为0.024,搅拌速率为1800r/min,升温速率为8℃/min时,催化剂分散良好,粒径为16.9nm,催化剂负载量为11%,将此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测试发现催化剂在210℃,1.0MPa时转化率达到28.5%,C5+选择性达到85.5%,反应后催化剂形貌与结构得到了保持.

  • 标签: 费-托合成 模型催化剂 氧化亚钴 碳球 纳米颗粒
  • 简介:利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B3LYP结合6-311++g(2df,2p)基组研究了(H2O)m(HBr)n(m+n≤4)混合簇的结构及红外光谱.确定了簇的稳定结构以及键能,发现分子间以红移氢键的形式结合形成混合簇,且H2O分子个数为3时HBr发生解离.理论模拟了稳定结构的红外光谱,并分析了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所对应的振动模式.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发现了红移氢键是由质子供体与质子受体间的超共轭作用决定的.

  • 标签: 混合团簇 红移氢键 红外光谱 自然键轨道分析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项目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逐步发挥出较为显著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事实上还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应用。文章先阐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现状,接着从工程设计与运作中存在显著的能源浪费、整体工程的质量水平不高、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电气工程的网络构架相对来说比较松散等层面提出了整体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 标签: 电气工程 自动化 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在混合基组水平上对Al掺杂Sn12-簇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Al内掺杂Sn12-簇能量更低更稳定,但LU-MO-HOMO能隙较小.外掺杂多面体簇中,电荷从Al原子移向Sn12-笼,趋向形成[Al+Sn122-]结构;内掺杂多面体簇中,电荷从Sn12-笼移向Al原子,趋向形成[Al-@Sn12]结构.

  • 标签: Al掺杂Sn12-团簇 结构及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采用1-氨基蒽醌经酰氯化,合成含双键的单体,再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随后对共聚物进行了Hofmann反应,制得含伯胺侧基和蒽醌生色的水溶性聚合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光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含蒽醌生色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性能.

  • 标签: 蒽醌 水溶性聚合物 Hofmann反应 电子转移
  • 简介:以氮掺杂碳作为载体负载银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对过氧化氢进行检测.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扫描速率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对过氧化氢还原响应快速、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以达到1.5μmol/L的检出限.

  • 标签: 复合材料 非酶电化学传感器 贵金属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的水平上系统研究了CaSin(n=1-10)簇的几何构型、稳定性与光谱(红外与拉曼)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aSin簇构型是在CaSin-1构型上戴帽1个原子而形成的;当n≥4,CaSin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均为立体构型;Ca原子的掺杂降低了体系的化学稳定性;CaSi3与CaSi5是幻数结构;在相同的观察频段内,CaSi3簇的红外与拉曼活性在低频段均表现较好,而在高频段拉曼活性则表现较差,与之不同的是CaSi5簇的红外与拉曼活性在整个频段内都表现的较好.

  • 标签: CaSin团簇 结构与稳定性 光谱性质
  • 简介:垃圾焚烧造成污染物的补偿问题是由深圳环保部门提出的。参加2014年'深圳杯'的同学们在研究此问题时,给出了不同的模型,分析了对污染物实行动态监控、选择最优监控点等问题,设计了周围居民的经济补偿方案。本文仅对参加夏令营C组讨论的学生代表队所提交的论文给出简单评述。

  • 标签: 模型 污染 垃圾焚烧 动态监测 赔偿
  • 简介: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延安市污水处理污泥中的Zn、Cu、Cr、Cd、Pb和Mn六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形态提取,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对其中各元素的总量及其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b、Cd多以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分别占总量的76.84%和78.59%,对生物具有潜在有效性。Zn、Cu、Cr多以稳定的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易迁移到环境中去。

  • 标签: 污泥 重金属 形态分析 TESSIER连续提取法
  • 简介:近年来,以聚多巴胺支撑的纳米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聚多巴胺有表面功能化基团如-OH、-NH4等,决定了聚多巴胺可以充当多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活性载体。利用聚多巴胺良好的还原性制备并负载银纳米粒子于聚多巴胺表面,制备出的新型复合材料银纳米粒子一聚多巴胺(以下简写为Ag@pdop)。Au修饰电极和银纳米粒子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利用两者特点将其复合制备修饰电极实现对H2O2的无酶传感,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4.7μA/(mm01·L。),检出限可达11.8〉mol/L,线性范围0.2~6.0mmol/L,检测结果及抗干扰能力均令人满意。

  • 标签: 聚多巴胺球 银纳米粒子 无酶传感器 过氧化氢
  • 简介:证明了对于一个n-维赋范空间X,如果b#=2n-1,则它一定包含一个与(R^n-1,‖‖∞)等距同构的子空间.

  • 标签: 球覆盖 Banach空间 暴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