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8年5月,为出席中共六大,周恩来由上海去莫斯科,直至10月回国,在苏联逗留近半年之久,其间曾去法国访友。在苏期间,他除去参加中共六大,还曾为莫斯科中山大学“江浙同乡会”假案平反。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大连遇险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并率军南下,后去香港养病,年底才回到上海,是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政治形势,制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央决定尽快地召开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开会的地点,因当时国内白色

  • 标签: 周恩来 中共六大 共产国际 同乡会 莫斯科 中国革命
  • 简介:1977年11月28日,中共安徽省委发出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后简称为“省委六条”。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它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处于迷茫徘徊的中国,突破左倾禁区的第一份开拓性文件,为农村的伟大变革吹响了号角,拉开了序幕。

  • 标签: 省委 安徽 中共 农村经济政策 出台 “四人帮”
  • 简介:在1947年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毛泽东即曾准备访问苏联,但因故未能成行。1949年1月底、2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委员米高扬访问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但他称自己是受斯大林之命带着耳朵来听意见的,并未就有关问题转达苏共中央的意见,或发表个人的看法。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194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

  • 标签: 苏共 刘少奇 委员 政治局 中共中央 西柏坡
  • 简介:作为国共合作的首倡者马林,为什么在中共三大以后国共合作从现实层面即将全面启动之时却失宠于莫斯科而被召回?其原因是,马林在对张作霖的评价和中东铁路权益的归属问题上,与苏俄领导人产生了意见分歧;中共三大以后,马林在推动孙中山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全面实施国共合作战略方面,力不从心,收效甚微;而中共党内一直存在着反对马林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 标签: 马林 共产国际 中东铁路 孙中山
  • 简介: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部队炮轰广州观音山、企图谋害孙中山的事件,在若干论述中都只是指出这是国内政局上的叛乱。去年11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研讨会小组讨论会上,中山大学的桑兵教授和暨南大学的张晓辉教授都曾指出,这一事件具有国际政治意义与影响。可惜找不到足够的文献资料来证明。今年4月,有朋赴香港为访问学者,带回《陈竞存先生年谱》一书。由于该书并未公开发行,学术界鲜有人知。该书可助厘清陈氏反孙前后的一段历史。

  • 标签: 陈炯明 陈氏 叛乱 中都 孙中山 生年
  • 简介:刘少奇对晋绥土改的批评1947年3月上旬,共产党派驻北平、南京等地代表先后回到延安,国民党飞机开始轰炸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国共内战全面打响。3月19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大举进占延安。已经撤出延安的中共中央10天后正式决定一分为二,毛泽东、周恩来、

  • 标签: 中共中央 土改运动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军 一分为二 延安
  • 简介:贝特兰是在新西兰出生的英国记者,他于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两次在陕西采访,向国内外报道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与西安事变的真相。毛泽东接见他时的谈话还被收入《毛泽东选集》,贝特兰因此成为闻名的记者和中国人民熟知的朋友。

  • 标签: 西安事变 抗日斗争 《毛泽东选集》 中共 中国人民 全面抗战
  • 简介:4.陈纳德私下里主动地向新四军伸出了求助之手.李先念连着4次电告中共中央,请予指示.毛泽东沉着应对.中美双方签订了第一份军事合作协议.

  • 标签: 中共美国 交往续 军事交往
  • 简介:关于周恩来曾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工作的说法,最初见于中共中央的悼词,只是一句话:"并在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工作"。于是此后的一些文章、回忆录、著作就越来越发展了这个说法。如《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说:1922年8月,"经党中央决定,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周恩来同志和赵世炎、陈延年同志都担任了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中共旅欧总支部由三个支部组成:(一)旅法支部;(二)旅德支部;

  • 标签: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赵世炎 中共中央 领导工作 青少年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933年至1935年是最艰难的时期。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一时期中共在"白区损失了百分之百,苏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然而,1934年间上海地下党、中共特科通过国民党爱国人士的帮助,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建立起一处红色堡垒。

  • 标签: 中共地下党 1934年 党的历史 爱国人士 毛泽东 国民党
  • 简介:1938年.周恩来同志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要分管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搞统一战线工作,二是主管外事工作。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中共中央长江局内成立了国际宣传组。这是我党的第一个外事工作部门。当时,我具体在那里负责,下面还有章汉夫、毕朔望,只有这么几个工作人员,也没有什么办公楼,记得是在汉口意大利饭店里办公。国际宣传组的第一个任务是翻译毛泽东同志的《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这也是第一次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印成外文向国外发行。

  • 标签: 外事活动 武汉 毛泽东同志 中共中央长江局 共在 期中
  • 简介:中层理论是介于抽象的统一性理论和具体的经验性描述之间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范式,发端于社会学,后被应用于政治学。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中共党史学科,在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对自身学科话语进行必要之转换。本文对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主要中层理论在中共党史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深度的分析,提出要实现中共党史研究的话语转换,需要学者们关注国际研究学术前沿,并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尽最大可能以社会科学概念和框架来分析实证问题。中共党史研究今后的发展应主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区分为导向;要立足于史料,但不能限于史料;要有理论创建的自觉性,但不能空谈理论。唯其如此,才能摆脱中共党史学科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方法的尴尬境地。

  • 标签: 政治学 中层理论 中共党史 社会科学研究 学科话语转换
  • 简介:为认真落实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作用,现就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教育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部 教育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
  • 简介:1979年7月2日,“一大”的亲历者包惠僧去世了。由于悼词迟迟没有写好,追悼会到7月22日才召开。盖棺方可定论,为何包惠僧的悼词这么难写?死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包惠僧,原名包道亭,湖北省黄冈县人,1894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包惠僧毕业于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了新闻记者,先后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等报社做过记者。由于他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加之文笔又好,因此在武汉青年学生中小有名气。这时,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陈独秀。包惠僧曾两次采访了到武汉文华大学做报告的陈独秀,陈独秀这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陈独秀等

  • 标签: 包惠僧 中共“一大” 陈独秀 共产主义小组 蒋介石 国共合作
  • 简介: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又是对党史工作总体布局和发展思路的丰富充实。在党史工作登上新起点、面临新形势、承载新使命的新情况下,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推动党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

  • 标签: 中共党史学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史工作 党史研究 实际行动 总书记
  • 简介:作为一代伟人,关于毛泽东生平的史实已经受到了研究者们的详尽挖掘,关于毛泽东的传记著作和文章也可谓是汗牛充栋。可是,关于毛泽东在1921年夏参加中共一大期间到过杭州和南京的史实却鲜为人知,即便是相关专著也语焉不详。个别论著偶有提及,也不够一致和确切。例如,

  • 标签: 中共一大 毛泽东 1921年 研究者 史实
  • 简介:抗战初期,中共在山东敌后的“交通”联络分散而低效,后期设立统一的战时邮局,状况逐步改善,交通干线在抗战形势好转后有较大伸展。中共在山东凭借扎实的基层组织发展和群众工作及统战政策,充分调动民众的力量和智慧,通过多种路径和方法,建立并维护着秘密、无形、流动的交通网络,保障了山东各战略区党政军机关及上下级间的信息互通、人员往来和物资运送等,对山东抗战贡献不凡。

  • 标签: 山东 中共 交通站 战时邮局
  • 简介:1980年初,《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刊登了邵维正关于中共一大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文章。该成果立即引起轰动效应,被全国几十种报刊杂志报道或转载,并被译成英、日、俄、法文等在国外多种刊物发表,国外学者将其视作中共党史研究走向思想解放的新开端。将近40年过去了,邵维正早已成为著作等身的党史研究大家,其对党的一大“悬案”的考证也成为党史研究的经典范本。回顾考证过程,邵老感慨万千:“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党的一大考证成果。”本刊特约曾任邵维正学术秘书的李步前撰写此文,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97周年。

  • 标签: 历史考证 中共一大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正对 国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