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在提高大枣粗多糖得率的同时保持其抗凝血活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大枣粗多糖;设计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探讨温度、pH值、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料液比对大枣粗多糖体外抗凝血活性和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是:超声温度69℃,pH7.15,超声功率80W,料液比为1:10(g/mL),超声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大枣多糖既能保持良好的体外抗凝血活性,又具有较高的得率。

  • 标签: 大枣粗多糖 抗凝血活性 超声辅助提取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效果。方法:配制以两种低聚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对两种双歧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对比吸光度(OD值)反馈双歧杆菌的增殖情况,进而评价两种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从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从对数期到稳定期,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值始终高于蔗糖低聚果糖;从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当双歧杆菌处于对数期时,初期蔗糖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菊粉低聚果糖,但在24h后,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逐渐高于蔗糖低聚果糖,最终是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蔗糖低聚果糖。结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但菊粉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促生长作用优于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

  • 标签: 低聚果糖 菊粉 蔗糖 双歧杆菌 增殖
  • 简介:丙烯酰胺是食品热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源性化学污染物,能引起细胞毒性。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作为一种果蔬中广泛存在的花色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目前应用花色苷进行AA细胞毒性的干预尚无系统性研究。为了筛选适用于AA细胞毒性干预的细胞模型,对体外培养的HepG2、L02、Caco-2、BHK-21及MDA-MB-231等细胞,通过不同浓度AA和Cy-3-glu培养,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率,最终确定AA最适的作用时间为24h,适宜作用浓度分别为2.5mmol/L和5.0mmol/L;Cy-3-glu的最适预处理时间为4h。筛选出适合Cy-3-glu干预的AA诱导的细胞模型为MDA-MB-231细胞。通过Cy-3-glu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和谷胱甘肽的降低并验证,10~100μmol/LCy-3-glu预处理表现出显著的AA毒性的保护作用,为毒性干预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 标签: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丙烯酰胺 细胞存活率 体外模型 筛选
  • 简介:目的研究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4种交链孢毒素对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体外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Het-1A用不同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处理,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双染法、PI单染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Het-1A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交链孢毒素对Het-1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4.31、43.38、121.91和141.96μmol/L,均可引起细胞凋亡,并可通过引起G_2-M期比例上升而影响细胞的周期分布。AOH和AME可通过剂量依赖增强caspase-3活性引发细胞凋亡。结论AOH、AME、TeA和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诱导G_2-M周期阻滞等对Het-1A产生急性毒性。

  • 标签: 交链孢毒素 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 A 急性毒性 体外试验
  • 简介:为测定保健食品中的总黄酮含量,探讨用单扫示极谱法测定总黄酮的快速方法,研究发现在pH8.6Na2HPO4-KH2PO4底液中,峰电位Ep-0.74V(vs·SCE)处黄酮化合物产生灵敏的极谱还原,以芦丁作对照品,该的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芦丁浓度在0.05-1.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直线关系。检出限为0.02mg/L。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用于保健食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单扫示波极谱法 测定 保健食品 总黄酮
  • 简介:针对造纸生产线上纸病在线检测系统光源不均匀性和纸病难以识别的问题,通过建立纸病图像背景模型实现动态补偿光源的不均匀成分,并根据不同纸病图像的灰度分布规律,两次使用二维小变换增强其灰度轮廓信息和提取灰度特征,以实现纸病的在线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纸病辨识精度.

  • 标签: 纸病在线辨识 图像背景灰度的动态补偿 褶皱纸病 二维Daubechies小波变换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黑豆、黄豆、绿豆豆芽中异黄酮、多酚的水平,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方法分析3种豆芽异黄酮和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异黄酮对黑腹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豆芽的异黄酮、多酚含量最高,黄豆芽次之,绿豆芽最低。4种异黄酮单体中,从黑豆芽中检出染料木苷、大豆苷和黄豆黄苷,从黄豆芽中检出染料木苷和大豆苷,从绿豆芽中只检出大豆苷。3种豆芽异黄酮、多酚提取物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剂量依赖性,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R2)在0.8957~0.9997区间,提示异黄酮、多酚质量浓度与自由基清除率之间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黑豆芽异黄酮、多酚的IC50值最低,黄豆芽次之,绿豆芽最高,表明黑豆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黄豆芽和绿豆芽。3种豆芽异黄酮的IC50值均低于多酚,说明异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高于多酚。用含有0.5mg/g豆芽异黄酮的培养基饲喂果蝇,可使其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黑豆芽异黄酮提升果蝇抗氧化酶活力的效果最佳,优于黄豆芽和绿豆芽。本研究为豆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豆芽 多酚 异黄酮 抗氧化活性 黑腹果蝇 抗氧化酶
  • 简介:目的:观察金线莲多糖(A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及分泌IL-2、IFN-γ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ARP单独及协同ConA、L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A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D值明显升高(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ARP与ConA或LPS共同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其OD值明显高于ConA、LPS单独刺激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RP组G0/G1期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S期、G2/M期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P〈0.01);ARP组IL-2、IFN-γ分泌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ARP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并与ConA、LPS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使小鼠脾淋巴细胞通过G1期限制点,加速G0/G1期向S期,S期向G2/M期转化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并且可能与其促进IL-2、IFN-γ的分泌有关。

  • 标签: 金线莲多糖 脾淋巴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IL-2 IFN-Γ
  • 简介:难忘2010年激动人心的那一刻--中国设计师周晓童在2010国际鞋类设计大赛上,捧起了女装作品金奖和210全场设计金奖两项大奖的奖杯,这是中国鞋类设计师首次获得国际鞋类设计大赛金奖!在场的业界人士无不为之鼓舞,尤其令大家振奋的是,2010“真皮标志·致富杯”中国鞋类设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在这次国际大赛中共获得10个奖项。

  • 标签: 鞋类设计 中国 美术学院 服装系 染织 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