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为实现深远海潮汐动态变化信息的实时监测,在历元间差模型基础上进行星间差,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星间历元间差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利用1Hz静、动态实测GPS数据验证结果表明,静态观测下Z、F、Z方向的历元坐标差均小于1cm,各坐标分量精度(RMS)优于0.16cm;海洋浮标低动态下,与成熟的GAMIT/TRACK软件解算结果比较,二者在X、F、Z方向的坐标差较差均小于2cm,各坐标分量较差精度(RMS)优于0.5cm.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星间历元间差分模型 精度分析 TRACK
  • 简介:在研究国内已出版的影像地图集设计的基础上,对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兰州城区影像地图集的变比例尺设计方案和以东西向街道和主要建筑群作为幅依据、南北图幅线与区域内主要街道平行的机动幅模式。

  • 标签: 影像地图集 地图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 河谷盆地型城市 地图分幅
  • 简介:摘要: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更加深入,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更加广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完善的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的环境中,采用集权式的公司发包,授权项目的实施管理,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管理结构,着重于合同管理和生产过程目标管理的方式,是较为有效的分包管理形式。

  • 标签: 项目 项目管理 分承包管理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领域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会避免不了一些相关的工程问题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大多是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控制不当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立足土建工程施工实践一线,首先就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土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旨在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 标签: 土建工程 施工质量 问题及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不断开拓,海洋、沙漠、高山等无地面通讯网络覆盖地区的位置定位测量需求越来越强烈,星站差技术应运而生。星站差技术是通过在全球各地建立的GNSS地面观测站获取导航卫星误差数据,利用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将差改正信息播发给地面的用户接受装备,从而获得稳定的高精度的定位数据,满足了特殊地区的位置服务需求。

  • 标签: 星站差分 困难地区 无人机 测绘
  • 简介:给出了矩阵体积法的原理和方法,并使用矩阵体积法研究了水下差GPS定位中设计矩阵的态性,导出了星形空间网中设计矩阵的体积与观测向量高度角参数的函数关系式,为研究星形空间网图形强度提供了数学模型。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水下差分GPS 矩阵体积 矩阵体积法
  • 简介:摘要:完工百比法,是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前,对收入成本进行核算的主要方法凭据,根据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来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此,会计准则也进行了详细的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完工百比法因为计量依据的确定,存在不规范性,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本文对完工百比法的优势及缺点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建筑企业 完工百分比 利弊
  • 简介:摘要:光热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光热电站施工系统调试作为确保光热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能源产出性能与长期稳定性。本文旨在探讨光热电站施工系统调试对能源产出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旨在为光热电站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与指导。

  • 标签: 光热电站 调试 产出性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室接受治疗的200例胸痛患者为主要分析对象。时间从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采用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研究组名称的对比分析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他们利用了日常护理或维护。优化了急救流程,并统计了研究期间的相关患者数据。记录抢救病人的成功率。结果: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急诊胸痛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望儿山矿区深部中段南北两翼的通风问题、高温高湿问题成为了制约井下工作的关键因素,严重影响着井下作业人员以及设备的工作效率,人与设备工作效率降低带来生产能力的降低,生产能力的降低势必带来企业效益的降低。

  • 标签: 子域分区通风 制约因素 实践应用
  • 简介:本文是三量地震在陆相薄互层地震勘探中应用成功的首例。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储层预测的主要难题是密井网条件下厚度2m以上砂体的边界识别问题,常规单一纵波地震解释存在多解性,引入横波信息可增加地震解释的可靠性。本文根据纵、横波对气藏的响应特征,利用纵、横波联合振幅属性、分频属性对气藏进行了分析,能够很好地反应气藏的边界,体现了横波受流体影响较小的优势。通过测井曲线岩石物理定量的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是密度、λρ和μρ三种物性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储层岩性变化。在以地震数据分频为核心的高精度地震参考标准层解释基础上利用纵、横波联合反演得出的纵、横波速度比、λρ、μρ等属性与测井解释的储层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多波属性λρ沿层切片描述了开发小层的砂体平面展布,与井砂岩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刻画了井间砂体边界变化的细节,并指示了剩余油挖潜的有利区域。

  • 标签: 三分量 薄互层 气藏描述 纵、横波联合属性 剩余油挖潜
  • 简介:为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计量标校。浙江省气象局结合本省实际,在3个市气象局试点开展气象仪器检定所建设。截至6月底,共完成了189个区域站的标校。通过“检定所”这一载体,实行气象装备巡查、维护、排障、标校、修理等多功能集约化保障,推动了区域站定性检查向定量检测进步,发现并排除了多起传感器超差现象,提升了区域站的稳定运行水平,推动了业务人员(特别是地面测报人员)向一专多能方向转型。

  • 标签: 气象装备 检定 实践 评估
  • 简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干涉测量技术监测湿地水位变化,对湿地保护、恢复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C波段VV极化和L波段HH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同步野外测量和调查工作,在各季节不同时间间隔下,研究不同湿地类型的后向散射特性差异和干涉相干性差异;在对影响干涉相干性的因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差干涉测量湿地水位变化监测的函数模型,利用获取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天然湿地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差干涉测量技术不仅可以获取湿地水位变化,而且还能提供水位变化的空间细节,这是本技术最突出的特色。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 差分干涉测量 天然湿地 水位变化 黄河三角洲
  • 简介:利用时移或四维地震数据可以确定未波及和未采出油气的分布并优化加密l井井位,从而增加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四维地震还可以通过减少油藏地质模型和流动模拟的不确定性、优化完井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干井的数量来降低作经营成本。四维地震简单地讲就是在在产油气田内开展多次地震测量。由开采引起的饱和度和压力的变化一般会引起地震响应的变化。

  • 标签: 四维地震数据 技术 工具 油藏地质模型 不确定性 流动模拟
  • 简介:针对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频散问题,本文将交错网格技术和紧致差分格式相结合,推导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一阶速度一应力波动方程的紧致交错网格差分格式;对比分析了紧致交错网格差分格式、交错网格差分格式以及紧致差分格式的截断误差主项,并利用Fourier误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上述三种差分格式的近似精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上述三种差分格式进行了波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差方程阶数相同时,紧致交错网格差分格式截断误差最小,数值频散最弱,差精度最高,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紧致交错网格 一阶速度-应力波动方程 数值频散 波场模拟
  • 简介: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地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必要.

  • 标签: 格局和变化 土地覆盖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准格尔丘陵沟壑区
  • 简介:对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来说,初始条件的准确与否已成为影响预报技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大气观测资料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以及存在的观测误差,使得我们必须引进资料同化方法,为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最优的初始场。由于传统的三维变同化(3DVar)方法缺乏模式约束以及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B矩阵)不具有流依赖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样本投影的3DVar(HSP-3DVar)方法,它不仅具有流依赖的B矩阵,而且比传统的3DVar简单易行。为了评价HSP-3DVar的同化性能,我们基于区域暴雨预报模式AREM(AdvancedRegionalEtaModel)对其进行了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结果表明:HSP-3DVar能够有效融合观测信息,模式初值在各层的均方根误差都显著地降低。

  • 标签: HSP-3DVar AREM模式 观测系统模拟实验
  • 简介:基于1992、2001和2013年沙溪河谷地带TM影像解译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基础上,应用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网格分析、空间插值和梯度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多维度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比重达80%以上,21年间城镇化快速发展,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增幅高达85.61%和398.05%;2)河谷沿岸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其中500m缓冲区为高值区,21年间扩张至3000m,随着远离河谷土地利用程度降低,500-1500m缓冲区为下降剧烈区,大于1500m下降速度降低。河流梯度上峰值经过永安、三明、沙县建成区及沿岸乡镇,其中沙县地区最高;3)垂直梯度上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低海拔(〈150m)和平坦坡(〈5°)地带,低丘(150-300m)及缓坡(5-15°)地带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随着海拔和坡度提升土地利用程度不断下降且降幅减小,海拔〉450m及坡度〉25°地带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且保持稳定;4)21年间土地利用程度整体上升,且后期上升速度较快,各维度土地利用程度高值区不断扩张,低值区不断萎缩,主要由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扩张造成。

  • 标签: 土地利用程度 多维度分异 福建沙溪河谷
  • 简介:【摘 要】防水工程为建筑工程的项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目的是做好各环节的防水工作,加强防水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防止渗水、漏水。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防水工程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先阐述项防水工程施工的重要性,而后总结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包含洗浴间、门窗、屋面、地下室等,最后归纳防水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应用要点,通过加强洗浴间、门窗、屋面以及地下室等渗漏部位的技术处理,提高整体工程的防水效果,真正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希望可以为有关建筑防水施工单位提供参考。

  • 标签: 重要性 防水工程 建筑工程 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