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门诊护理诊流程优化对分诊准确率产生的影响以及具体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9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分诊护理流程,实验组运用优化分诊护理流程,针对两组患者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组的诊错误为7例,诊正确为73例,实验组的诊错误为1例,诊正确为79例,实验组的诊正确人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人性化服务、问诊技巧、业务熟练程度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分数分别为(3.42±0.69)、(3.57±0.79)、(3.82±0.74),实验组分别为(4.32±0.65)、(4.36±0.41)、(4.24±0.42),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诊流程的优化有利于促进诊准确率的提升,提高患者对分诊的满意程度。

  • 标签: 门诊护理 分诊流程 分诊准确率 患者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我院发热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预检诊工作及防控实施效果。 方法:纳入 2020 年 1 月 20日-3月20日期间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主体,对此期间一站式发热门诊的诊疗情况和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0例,院内感染0例,死亡病例0例,漏诊0例,交叉感染0例,感控总体正确率由1月27号的 92.58%提升到3月14号的 99.20%。 结论:完善发热门诊管理模式,优化预检诊流程,针对性实施疫情防控策略,有助于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防控策略 发热门诊 预检分诊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普外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普外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带管患者193例,作为研究组。将实施风险管理前在我院普外泌尿外科的142例带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阻塞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积极的风险防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通畅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管道堵塞率、导管相关感染率等管道护理问题,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 护理 风险管理 带管患者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晨间十钟提问在提高结直肠肛门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2020年6月至2021月6月直肠肛门外科护理交班流程,以常规护理交班与晨间10 min提问式交班流程为对照,比较护士专科知识解程度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开展晨间十钟提问后护士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好于A组(P< 0.05),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A组低,(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晨间十钟提问交班模式,通过典型病例进行提问有助于提高护士专科护理知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晨间十分钟 护理质量 典型病例 结直肠肛门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为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HIS系统调取2017年~201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处方及病例资料,从中随机抽取3000份,分析和评价评价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 中西医结合用药合理处方为2887份(96.23%),不合理用药以抗生素滥用、用法用量不合适、联用不适宜和重复用药为主。报告135例(4.50%)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是用药不合理、有药物过敏史和年龄≥50岁。结论 我院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用药基本合理、经济和安全,但仍存在用药不合理导致不良反应等问题,需加强管理进一步改进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妇科疾病 中西医结合 用药方法 合理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提高急诊预检诊正确率中品管圈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方法:本次纳入品管圈实施前(2019年1-6月)、实施后(2019年7-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患者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实施后的急诊预检诊正确率、救治成功率、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的患者急诊预检诊正确率、救治成功率高于实施前,满意度评分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的实施可促进急诊预检诊正确率以及救治成功率的提高,还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急诊 分诊 品管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号源管理结合诊区筛查对提高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6月为对照阶段,以2023年1月~2023年6月为观察阶段,通过宁夏重大慢性病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系统调取相关数据资料。通过宁夏重大慢性病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系统调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高血压慢病数据,计算得出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以此为对照数据,实验阶段引入号源管理以及诊区筛查方法,与实验阶段慢病筛查准确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阶段中,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为49.48%;观察阶段中,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为68.1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入号源管理以及诊区筛查措施对提高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有积极意义,对优化慢病防控效果价值突出,值得引起重视。

  • 标签: 高血压 筛查 号源管理 分诊区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号源管理结合诊区筛查对提高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6月为对照阶段,以2023年1月~2023年6月为观察阶段,通过宁夏重大慢性病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系统调取相关数据资料。通过宁夏重大慢性病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系统调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高血压慢病数据,计算得出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以此为对照数据,实验阶段引入号源管理以及诊区筛查方法,与实验阶段慢病筛查准确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阶段中,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为49.48%;观察阶段中,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为68.1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入号源管理以及诊区筛查措施对提高高血压慢病筛查准确率有积极意义,对优化慢病防控效果价值突出,值得引起重视。

  • 标签: 高血压 筛查 号源管理 分诊区筛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流程化护理在提高急诊预检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其中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并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另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中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流程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流程化护理在提高急诊预检诊护理质量中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差错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流程化护理 流程化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患者王××、男、19岁、身高1.87米、体重86Kg。4个月前被汽车撞伤胸部,并肋骨骨折,当时昏迷住当地医院,伤后1个月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腹胀、食欲下降,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外伤性肌部室间隔缺损,没做特别治疗。近3个月来心慌、气短、腹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肝大、14腹水、双下肢轻度浮肿转入我院就诊,查体见颈静脉轻度怒张,胸廓扁平,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抢救成功 创伤性 轻度 心慌 气短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CRF(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型与血清钙、磷、肌酐水平的关系,进行客观化的辨证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CRF患者102例进行辨证型,其中脾肾气虚证患者20例,脾肾阳虚证患者20例,气阴两虚证患者20例,肝肾阴虚证患者20例,阴阳两虚证患者22例,测定102例患者的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结果并与20例正常受检者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RF各中医型组患者血钙、磷代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与脾肾气虚证的血钙、磷代谢紊乱比较较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血钙降低程度和血磷升高程度较为明显,与气阴两虚证血钙降低和血磷升高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各中医辨证型患者BUN和Scr水平由高至低顺序为: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BUN和Scr升高水平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BUN和Scr升高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各中医型的患者与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钙磷代谢 血肌酐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BL结合三钟+任务式教学模式在住院药房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药剂科进行实习的60名药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接受CBL结合三钟+任务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个人能力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处方分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三分钟+任务式教学模式 实习带教 住院药房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急诊预检诊识别流程下潜在危重病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入的危重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诊,观察组采用基于急诊预检诊识别流程。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及诊准确率、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三个月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潜在危重病患者采用基于急诊预检诊识别流程,可早期识别出患者病情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及诊准确率,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检分诊 危重病患者 早期识别
  • 简介:目的:研究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SSBADSA)的影象学一般表现及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单病灶(Ⅰ)型;多病灶(Ⅱ)型及特殊(Ⅲ)型三个型。临床研究证实SSBADSA型在表达肺癌现阶段病情时较X线平片、CT、MRI灵敏度、精确度更高,能显示未构成立体结构的新软浸润灶、播散灶、或转移灶及其组织染色等更多有用的信息,对制订肺癌治疗方案、采取恰当的第一步治疗措施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做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对每次DSA录像及DSA照片进仔细研究,据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并将该型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介入治疗四周后肿瘤血管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发展倾向及预后与型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Ⅰ型为单病灶,以血管团为主,占肺癌总数的40.32%,三个亚型:Ⅰa型最适于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疗效显著。占14.66%;Ⅰb型占22.33%,宜先介入;Ⅰc型者较少,较适于手术切除。Ⅱ型者最多,占肺癌总数的59%,病灶数目多个,此型均宜先做介入治疗,不宜先手术。亦分为三个亚型;Ⅱa型占50.66%;Ⅱb型较少占3.69%;Ⅱc型占4.67%;Ⅲ型者甚少只有两例。研究型与细胞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Ⅱa型中36.8%为腺癌;36.1%为小细胞癌;25.0%为鳞癌;1.9%为大细胞癌;且腺癌58.3%、鳞癌44.7%、小细胞癌48.2%、大细胞癌60%均表现为Ⅱa型;即多病灶Ⅱa型中多为难治、恶性度高、进展较快的病例、尤其是年轻患者应倍加关注。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DSA型中,Ⅱ型者为最多,占59.0%,都应先做1-2次介入治疗后,再后手术切除或其它治疗,否则后患极大。也提示临床医师,可根据此型所提供的精密信息和规律,制订、实施肺癌治疗的最佳方

  • 标签: 肺癌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DSA分型 介入治疗 病理类型
  • 简介: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2例符合研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情况不同,越年轻感染情况越严重;且在进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不同分型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感染情况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型检测,于临床上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诊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观察指标,观察组则加入呼气末二氧化碳压监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压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呼气末二氧化碳压监测的应用,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