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8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外伤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配对试验,观察神经节苷脂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伤后1周内给药,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3周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表(MMSE)评分和临床观察。结果神经节苷脂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发现用药后第2、3周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3周后神经节苷脂组认知功能障碍完全康复率为91.4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6.00%(P〈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对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有较好疗效的。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醒脑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昏迷持续时间(7.4±3.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3±3.6)d(P<0.05)。质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中应用醒脑静联合盐酸洛纳酮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昏迷 盐酸纳洛酮 醒脑静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颅外段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的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的收缩期内径(diameterof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of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elasticmodulus,印)、硬度指数(stiffness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index,Al)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pulsewavevelocity,PWVβ),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J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弹性
  • 简介:目的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ChiariⅠ畸形(CMI)患者术中环枕骨性减压硬膜剪开前及硬膜成形术后枕大孔区脑脊液动力学进行研究,评价环枕骨性减压硬膜成形术对枕大孔区脑脊液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20例CMI患者(合并脊髓空洞17例)采用后正中人路枕大孔区减压术,取Neuropatch修剪成形修补硬膜。术后依据Tator评分、MRI评价患者疗效及脊髓空洞消减情况。在硬膜切开前及硬膜成彤术后10~12d对患者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经枕部骨性减压窗分别于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腹、背侧蛛网膜下腔测量脑脊液的头向及尾向流动的流速。结果术后15例患者Tator评分为优,余5例患者为良,无术后恶化者,术后改善率为75%。术后MRI示17例脊髓空洞患者中14例脊髓空洞有明显缩小(改善率82.4%),所有患者枕大池均重现。患者术后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均可见脑脊液的头向及尾向流动,与心动周期对应,并有呼吸节律,尾向流速为(8.92±5.19)cm/s,头向流速为(6.85±2.44)cm/s;术中环枕骨性减压后硬膜成形前11例可见脑脊液流动(55%),尾向流速为(5.68±3.25)cm/s,头向流速为(4.40±2.93)cm/s。结论环枕骨性减压硬膜成形术是治疗CMI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恢复枕大孔区脑脊液的流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CMI患者术中及术后测量枕大孔区脑脊液流动的有效实用方法,可为术中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CHIARI Ⅰ畸形 硬膜成形术 彩色多谱勒超声 脑脊液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联合社区压疮管理网络在社区老年压疮高危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对压疮高危患者及其照顾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9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纳入医院联合社区压疮管理网络进行干预,干预后对照顾者的压疮相关知识、翻身技能、照顾行为等进行评估。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照顾者相关知识、翻身技能、照顾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联合社区压疮管理网络有助于维持照顾者的压疮认知水平,改善照顾行为,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家庭照顾者 照顾行为 延续性护理 社区老年人群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异常过程。方法运用GMPI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进行调查,分析2组人群差异及发现某些规律。结果失眠患者与健康人在三个年龄段存在的差异不同,其中童年期的差异尚小,仅仅表现于自主性发展水平弱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症患者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格发展不足,重点表现在思维方式、社会恐惧感、自主性三个方面(P〈0.05或0.01);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上小学之前,小于36岁的患者与大于50岁的患者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P〈0.05或0.01),但36~50岁之间的患者未发现与这2组患者的明显差异;在上小学至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格发展方面,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但在这个阶段,在某些方面,小于36岁的患者组与36~50岁之间的患者组的差异也渐趋明显,尤其体现在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方面。普遍的,小于36岁的患者组失眠症患者在自我分量表以及情绪情感分量表表现出的发展水平较低,而特殊的,在事业观维度,小于36岁的患者组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存在差异,而且具有时代烙印。

  • 标签: GMPI 原发性失眠症 人格发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家庭监控在左心发育不全及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分期手术间期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EMbase、Pubmed、Medline、BIOSISPreview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中英文发表的关于家庭监控在左心发育不全及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分期手术间期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类实验性研究。参考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9项类实验性研究,共1257例患儿。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分期手术治疗间期体质量增长的差值为1.64g/天(95%CI:-1.31~4.58)以及存活率比值比为3.24(95%CI:1.64~6.42)。结论:家庭监控可提高左心发育不全及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分期手术间期的存活率,但对患儿体质量的影响不确定。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家庭监控 分期手术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睡眠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选格列美脲+胰岛素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2组睡眠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73.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66%(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佳安全性高,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因此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胰岛素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型,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型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性壳核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壳核 视辐射 扩散张量成像 视野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rtomographyperfusion,CTP)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前适应证选择及术后血流变化评价的作用。方法40例经DsA检查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照DSA检查结果对缺血部位代偿良好的2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代偿不良的20例患者行狭窄部位支架成形术,行CTP检查,此较非手术组及手术组基线和术后1年的cT相对灌注参数,并比较手术组基线、术后7d、术后1年的手术侧和健侧的绝对灌注参数。结果手术组基线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bcerebralbloodflow,rCBF)明显较非手术组降低,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me,rCBV)升高(P分别为0.018和0.015),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问(relativemeantransittime,rMTT)无差异,1年后手术纽rMTT较非手术组低(P=0.012),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侧相比,手术组术前患侧基线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延迟、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减低、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增高,术后7d患侧MTT缩短、CBF明显增加、CBV回落,术后1年MTT、CBF、CBV惠侧与健侧相比更加接近,两组比较尽管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12、0.037),但三个变量总体趋势逐渐接近;手术组术前、术后7d,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惠侧与健侧绝对灌注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O.001,0.009,0.028);支架成形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6,0.002,0.052)。结论CTP#@合DSA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有一定指导作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表面力学参数与非脑血管病人群的差异及在斑块表面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59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NCD)50例。使用AcusonSequoiaC512(Siemens)超声探测仪采集颈动脉图像资料。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颈动脉斑块表面近心端基底部(P1)、近心端肩部(P2)、斑块顶部(P3)、远心端肩部(P4)、斑块远心端基底部(P5)的运动信息,获得应变(S)、应变率(SR)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比较两组间相同部位参数的差异,斑块不同部位参数组间均数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ACI组P1-Smax、P2-Smax小于NCD组(P〈0.05);ACI组P4-Smax、P5-Smax均大于ACI组P1-Smax,ACI组P4.S、P5-S分别大于P1-S、P2.S(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非脑梗死患者而言具有减低的纵向应变,以近心侧肩部减低更为明显。

  • 标签: 速度向量成像 颈动脉 斑块 应变
  • 简介:目的评价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症状的发生率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7年9月~2008年8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2862例既往无癫痫病史的发病14d内住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时记录患者发病时或住院期间是否合并痫性发作症状,根据是否合并痫性发作分为合并痫性发作组和未合并痫性发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评价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幕上脑出血累及部位和体积、住院合并症与痫性发作的相关性。结果2862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年龄中位数62.0岁(四分位间距53.0~72.0),1115例(39.0%)为女性,1921例(67.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3例(4.6%)患者合并痫性发作。与未合并痫性发作患者相比,合并痫性发作患者GCS平均评分低(9.5vs12.5,P=0.006),合并脑积水(5.3%vs1.5%,P=0.050)和肺炎(30.1%vs17.0%,P〈0.001)的比例高。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下列因素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发作独立相关:入院时GCS评分每降低2分[比值比(oddsratio,OR)1.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21~1.45]、血肿累及皮层(OR5.82,95%CI3.88~8.72)、合并脑积水(OR2.73,95%CI1.14~6.56)和合并肺炎(OR1.65,95%CI1.09~2.52)。结论痫性发作是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昏迷程度、血肿累及皮层,以及合并脑积水和肺炎是并发痫性发作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痫性发作 危险因素
  • 简介:2017年1月10日至14日,由亚澳小儿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华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上海市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天津市赵以成医学科学基金会共同承办的2017年第12届亚澳小儿神经外科高级培训班(AAACPNCoupe2017)暨上海市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成立仪式在太仓玫瑰庄园隆重召开。本次培训班得到亚澳小儿神经外科学会的鼎力支持,邀请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小儿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学者近20名进行授课培训。来自全球各地50多家医院的70名小儿神经外科同道共同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 标签: 小儿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学会 高级培训班 中华医学会 专家学者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