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水平差异,分为LuminalA型组(n=100),LuminalB型组(n=120),HER2型组(n=54),三阴性组(n=9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SF1、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F1的表达与HSP70、Bcl-2、BAX和MIF的相关性,比较HS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LuminalA型组和LuminalB型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SF1、HSP70、Bcl-2和MIF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HER2型和三阴性组患者,BAX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ER2型组和三阴性组患者(P﹤0.05)。乳腺癌组织中HSF1与HSP70、Bcl-2和MI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HSF1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4.24%,明显高于HSF1阳性表达患者的18.29%(P﹤0.01)。结论HSF1在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HSF1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

  • 标签: 热休克转录因子1 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术的96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9.1±5.3)个和(20.3±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3,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1,P〈0.05)。两组疗效相比,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2.0%,开放组总有效率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全切术 临床效果 淋巴结清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32例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种组织中USP9X的表达情况,分析USP9X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为44.21%,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USP9X强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5.84,P=0.012;HR=2.24,P=0.028).结论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USP9X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USP9X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M肿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甲基化状态在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35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接受过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中国香港GBM患者的资料,从石蜡包埋的GBM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基因MGMT甲基化状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和MGMT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4岁。35例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7个月(3.1-6.2个月)和11.7个月(6.5-16.6个月),其中1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2个月(3.4-5.0个月)和5.8个月(2.0-9.6个月),17例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6.0个月(2.0-10个月)和13.2个月(8.1-18.3个月),P值〉0.05。15例(43%)肿瘤组织中存在MGMT甲基化,MGMT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的中位OS分别是16.9个月(12.7-21.1个月)和10个月(5.8-14.1个月),P值〉0.05。结论: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放疗比较,接受了同期放化治疗的GBM患者显示出了更长的总体生存趋势,MGMT甲基化可能是GBM的明显预后较好的因素。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标志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替莫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