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科接受乳腺癌根治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SAS评分、应对方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QO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根治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改善消极应对方式,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中综合保暖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期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施行中综合保暖护理.比较两组中低体温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出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及术后麻醉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低体温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血压、心率、体温均较麻醉前有轻微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明显(P〉0.05)对照组生命体征指标下降幅度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全麻患者施行中综合保暖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中生命体征,预防低体温发生,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减少中出血量,还可促进患者术后尽快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术中保暖 生命体征 麻醉期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健康教育对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近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近视患者90例,以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为观察组,接受强化护理健康教育;以2015年3-9月收治的45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和视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和视觉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近视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视觉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近视患者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强化护理健康教育 用药依从性 视觉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中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对高危压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60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压疮风险评估护理。比较两组压疮风险评分、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压疮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压疮风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疮风险评估护理可有效降低高危压疮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减少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溃疡/预防和控制 手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床旁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1例新生儿PICC置管应用了床旁B超定位PICC导管尖端最终位置情况:1002例(87.05%)导管尖端位于腔位置;104例(9.04%)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45例(3.91%)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62例(5.39%)由于PICC置管时送管不顺,借助B超定位成功送达预定位置。100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同一患者用床旁B超定位和床旁X线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相同率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可避免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避免了移动新生儿,是新生儿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新生儿PICC置管送管不顺时的B超引导下送管,可以节省护士人力资源。

  • 标签: 新生儿 PICC 床旁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编制中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评价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框架。经文献回顾和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经预调查、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条目进行修订和筛选,并评价其信效度。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在0.90以上。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均为0.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38。形成的最终量表包括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维度共28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826%,量表Cronbaeh’s仅系数为0.942;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5。结论编制的中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价该类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情况。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人医护连续性 量表 信度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与相应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下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组,71例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收集所有患者年龄、血糖、结石皮肤距离(SSD)、结石直径、身体指数(BMI)、冲击波能量、冲击波次数的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糖、SSD、BMI、冲击波能量、冲击波次数为影响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冲击波直径、冲击波次数为影响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尿路结石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及疼痛等并发症,经分析,与结石大小和冲击波次数有关。

  • 标签: 体外振波碎石术 下尿路结石 并发症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中体温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72例和〈50岁组48例.比较两组入室时、入室30mm后、60mm后、90mm后、120mm后、150mm后和术后2h的体温.结果〈50岁组入室后各时段体温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m、120mm和150mm体温低于入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室时、入室后30mm、60mm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m、120mm、150mm和术后2h体温均高于≥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50岁组,≥50岁组在中发生体温过低的风险更高.在常规保温处理的基础,宜针对年龄稍大患者,强化体温监测和护理.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中体温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复合保温干预对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中低体温及术后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妇科宫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处理,观察组行复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围期麻醉前(T0)、麻醉后30min(T1)、60min(T2)、毕(T3)体温变化、术后24h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分;记录两组中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T1,T2,T3时体温、术后24hPCL-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复合保温干预能有效维持妇科宫腔镜患者中体温稳定,显著降低中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同时能减轻患者术后应激障碍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复合保温 低体温 应激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中危机事件促发点前瞻控制护理在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危机事件促发点前瞻控制护理实施前(2016年3-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10月)我院接受胸腔镜治疗的肺癌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肺癌患者分别设为对照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肺癌胸腔镜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中危机事件促发点前瞻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模式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医护患护理模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危机事件促发点前瞻控制护理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该类患者中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肺癌 胸腔镜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实施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的结肠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结肠癌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 肠道金属支架植入术 结肠癌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肠造口围期专业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加速康复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将2016年1-12月手行肠造口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手行肠造口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前由主管护师进行常规造口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由专业国际造口师进行专业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造口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7-30d,平均(9.52±3.84)d;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5-20d,平均(6.48±2.6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5,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6-18d,平均(8.02±3.42)d;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4-11d,平均(5.42±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9,P〈0.001)。两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造口围期专业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可以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 肠造口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安全性,并总结其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TAPVC新生儿21例,TAPVC术后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心功能的监测与处置、呼吸功能的监测与处置、营养支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感染的发生。结果死亡2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病死率9.52%。18例存活者术后复查结果满意,出院后随访1~36个月,身体发育、活动能力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需要出生后尽早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如伴随梗阻需在新生儿时期及时手术,满意的解剖矫治、合适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术后护理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三种治疗及护理方法在食管癌切除患者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食管癌切除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常规治疗组、胸腹腔镜A组和胸腹腔镜B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开胸肿瘤切除和常规护理配合进行治疗,其他两组患者均在胸腹腔镜下进行食管癌肿瘤切除进行治疗,其中A组患者同时联合常规护理配合进行手术,B组患者同时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胸腹腔镜A组和B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中出血量明显下降、术后疼痛缓解时间缩短,住院周期更短、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下降,各方面数据对比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腹腔镜A组和B组相比,B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又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胸腹腔镜联合肿瘤切除手术在食管癌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同时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护理效果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分为疼痛评估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疼痛评估组在常规组的基础给予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静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估组功能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估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估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疼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后疼痛/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置管(UVC-PICC)在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置管疼痛的动态变化。[方法]将新生儿科NICU病房的60例重症患儿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UVC-PICC置管组)和对照组(浅静脉置管组),每组3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及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估疼痛程度,观察两组置管前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表现、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PS、PIPP评分在开始置管、置管完成时、置管后5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开始置管、置管完成时、置管后5minNIPS、PIPP评分较置管前5min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应用UVC-PICC可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可减轻患儿穿刺操作性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置管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联合舒适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患者为联合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舒适护理;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视网膜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感知服务质量、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联合舒适护理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患者,护理获益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 舒适护理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