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所谓的肠营养,具体在指的就是经由胃肠道,通过口服或者是管饲的方式,有效地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与多种营养素营养。而最重要的营养支持就是肠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伴随临床实践与研究的深入发展,肠外营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而肠营养的优势也随之彰显。基于此,文章将肠营养作为研究重点,阐述其在外科中的应用于最新的护理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肠内营养 外科 应用 护理进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CTA(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与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动脉瘤患者20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与MRA检查,以数字造影(DSA)和动脉瘤夹闭术为标准,分析CTA和MRA对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CTA对动脉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MRA,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动脉血流的形态检查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TA与MRA均可较好的显示颅动脉瘤血管形态,具有较好的检出率,而CTA的检出率更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绳梯式穿刺改善长期血透患者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长期血透患者,按照不同瘘穿刺方法将其分为区域组与绳梯组,每组都为40例,区域组应用区域法穿刺,绳梯组应用绳梯式穿刺,对比两组的穿刺效果、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绳梯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9%)高于区域组(92.1%),且穿刺点渗血、血流量不足、皮下血肿的发生率(5.0%、2.5%、12.5%)均低于区域组(15.0%、7.5%、30.0%),差异显著(P<0.05);区域组的VAS评分为(5.3±0.6)分,绳梯组为(3.1±0.4)分,绳梯组低于区域组,差异显著(P<0.05);区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绳梯组为5.0%,绳梯组低于区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绳梯式穿刺可有效改善长期血透患者瘘的效果,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且患者疼痛轻微,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绳梯式穿刺 长期 血透患者 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对接受消化镜检查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发挥的作用。方法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消化镜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28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采用动态随机化法分为各64例的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远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检查成功率高于参照组,而咽部疼痛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两组各指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消化镜检查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患者痛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心理护理 焦虑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手术后颅感染30例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中对其手术之后的颅感染患者30例,对30例患者单纯的静脉用药为12例,实施静脉加鞘注射患者为16例,静脉加鞘注射以及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患者为1例,脑室内的注药为1例。结果30例患者中已经治愈者为23例,死亡者为1例。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之后的颅感染,应该积极的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早的发现,针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对其采取不相同的措施,以降低颅不感染的概率,进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30例临床分析
  • 简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又名螺旋CT血管造影(helicalCTangiographv,HCTA)或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一项新的微创神经影像学技术,其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采用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对颅脑进行连续薄层容积扫描,并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可快速、无创伤地显示脑血管的三维立体结构.CTA对颅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有很高价值,近年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文对CTA在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数据采集 图像重建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对急诊危重病患给予肠营养(EN)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上半年(1月~6月)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急诊抢救转入急诊ICU治疗的危重病患1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病患均实施肠营养支持,但是对照组给予病患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给予改良肠营养护理,将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例(18.31%)远远高于实验组1例(1.27%)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1周、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病患进行肠营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促进病情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肠内营养 护理 急诊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Acutrak2螺钉治疗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07月-2017年12月期间采用微型Acutrak2螺钉治疗掌骨骨折共9例,采用TAFS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病例最后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感染等病例出现,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6周;TAFS功能评分优良率100%。结论微型Acutrak2螺钉治疗长螺旋形及长斜形掌骨骨折,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掌骨骨折 微型Acutrak2螺钉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78例,采用后路手术固定的治疗方法。仔细观察两组的病人的接受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明显的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后路手术 固定治疗 记住骨折 临床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患者)、研究组(40例患者)并分别为其采取传统开颅术与微创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及血肿吸收时间、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着更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传统开颅术。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传统开颅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接诊的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镜黏膜切除术)、研究组(30例,镜黏膜下剥离术),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整块切除率、纵向边缘阴性率、横向边缘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病灶切除效果的提高,其预后良好,值得使用。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切除病灶,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肿瘤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术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结肠息肉患者治疗中采取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的43例患者均实施传统经腹腔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的43例患者均行内镜手术圈套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各项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费用均显著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行内镜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并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并降低治疗费用,该手术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手术 传统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关节置换与固定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固定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置换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86%)与对照组患者(17.14%)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应用固定术治疗相比,应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关节置换 内固定术 老年髋部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PFNA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通过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PFNA固定术治疗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保证手术效果,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5.23±5.91)min,术中出血量为(61.39±3.14)ml,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PFNA固定术治疗可以促进髋关节恢复,降低术中出血量,术中密切配合为手术配合的重要保证,临床值得椎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住 PFNA内固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是探讨肺结节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结节性病变17例,采用的仪器为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结果肺部结节性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各有其特点与区别,通过采用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进行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17例患者中,全部治愈为17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通过采取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结节性病变诊断具有很高的疗效价值。

  • 标签: 结节性病变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术式,分64例复杂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2组,29例以单侧的锁定钢板固定展开治疗为单侧组,35例以双切口的双钢板固定展开治疗为双切口组,对照2组疗效。结果2组手术用时、出血量对比显著差异未出现,P>0.05;单侧组负重与愈合时间显著较双切口组短,P<0.05;双切口组5.71%出现并发症,相较于单侧组的20.00%显著较少,P<0.05。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单侧的锁定钢板固定虽恢复较快,但并发症多,双切口的双钢板固定恢复相对较慢,但并发症少。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钢板内固定
  • 简介:近年来,宫颈上皮瘤变(CIN)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LEEP)是近年来发展来的一种新技术方法,采用低电压,高电流以及细小的环形电刀切除宫颈病变,且有术中出血少、不需要麻醉、手术时间短、出现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电外科手术/方法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外科学/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