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肩难产产妇和其胎儿,根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接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旋肩,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另外,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28.21%相比较有着较大优势。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处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和产妇风险事件产生,还能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旋肩法 肩难产 臂丛神经损伤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采用2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产科检查及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孕5-10周(早孕早期)进行第1次超声检查,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孕11~13周(早孕晚期)进行第2次超声检查,并参考第1次超声结果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比较早孕早期单次超声和早孕期2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准确率。结果:33例双胎妊娠孕妇分娩后经胎盘病理检查.证实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20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11例.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双胎者为2例。早孕早期单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准确率为78.78%(26/33).早孕期2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准确率为93.93%(31/33)(P〈O.05)。结论:早孕期2次超声可弥补早孕早期单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不足,且具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

  • 标签: 双胎 绒毛膜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的结果。方法先用ELISA检测8506例患者血清,再用TPPA及WB实验检查阳性标本,以分析假阳性的结果。结果ELISA检出的阳性标本有324例,其中老年组中204例患者是阳性,中青年组中120例患者是阳性。老年组中,经TPPA检测发现,阳性为198例,假阳性率是2.94%,经WB检测发现,阳性为191例,假阳性率是6.37%,经数据分析,TPPA与WB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中,经TPPA检测发现,阳性为117例,假阳性率是2.50%,经WB检测发现,阳性为115例,假阳性率是4.17%,经数据分析,TPPA与WB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增加梅毒检测准确率,在ELISA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史及表现,用WB或TPPA再次进行复查。

  • 标签: ELISA法 梅毒抗体 假阳性 分析
  • 简介:目的: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确保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通过更新排班方法,将儿科护士分为新生儿组和普儿组各15例,新生儿组采用固定轮转式排班,普儿组采用人性化排班,测评其满意度。结果:固定轮转式排班与人性化排班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合理搭配人员进行按需排班是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新方法。

  • 标签: 儿科护理学 病人满意/统计学和数值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常子宫出血使用宫腔镜下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我院的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腹腔镜下刮宫治疗,观察组使用宫腔镜下切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均超过了85%,两组检出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稍长,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切术治疗的检出率和宫腔镜刮宫术相似,效果更加突出,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镜 电切术 刮宫术 子宫异常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下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症检出率均在85%以上,检出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对患者的有效预后提供准确依据,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稍长,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切术的方法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检出率与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方法相似,但是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宫腔镜 电切术 刮宫术 子宫异常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优质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做出对比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我院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分配法,把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向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向研究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8.92%),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仅为(77.26%),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配合优质护理模式,有效干预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快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应在临床领域广泛地推广下去。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电切除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前应用保列治与普适泰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术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66例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各22例。术前A、B组分别口服保列治、普适泰4周,并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C组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比较3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组和C组均缩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出血量较B组和C组均显著减少,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B组平均出血量亦较C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8.18%、36.36%、54.55%,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列治与普适泰均可缩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术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其他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且保列治优于普适泰。

  • 标签: 保列治 普适泰 前列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仿真生物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仿真生物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把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评分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真生物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有良好影响,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意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仿真生物电刺激 早期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下切术和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断和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各组为45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出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出率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痊愈率(62.22%)对比,观察组痊愈率(88.89%)明显更高,P<0.05。结论宫腔镜下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对比,宫腔镜下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更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宫腔镜下电切术 宫腔镜下刮宫术 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膀胱痉挛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8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切术治疗,对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的177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结果手术因素、精神因素、膀胱冲洗液因素、气囊过大、频繁翻身是诱发术后膀胱痉挛的主要因素;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5.5%,优于对照组的79.5%(P<0.05)。结论通过分析诱发术后膀胱痉挛的主要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可大大改善患者痉挛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凝止血术应用于难治性鼻出血病人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鼻出血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止血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凝止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出血量、治疗中及治疗后48h疼痛评分、鼻腔恢复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较少、治疗中及治疗后48h疼痛评分较低、且鼻腔恢复通气时间较短,这些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4.87%,远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9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AS、SDS、HAMA、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凝止血术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止血,效果确切,且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身心康复。

  • 标签: 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镜 电凝止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多焦视网膜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ERG)特点。方法应用国外最新发明生产的RETIScanmultifocalERGVersion3.15系统,对16例单眼中浆患者进行研究。患眼为研究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刺激为61个六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5个环,同时测定31°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kernel),并进行双眼对照。结果在1环和2环上,患眼组的a波、b波幅值降低;1环的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中浆患眼黄斑中心区a波、b波幅值明显下降,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中心性浆液性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腔镜下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当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入院较早的患者定为对照组,46例,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入院较晚的患者定为观察组,46例,实施宫腔镜下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月经量相比无显著差异,手术后观察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实施两种手术治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宫腔镜下切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 宫腔镜下电切术 刮宫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将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所在科室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样本确定为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汽化切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治疗情况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汽化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前列腺症状评分较低,值得临床深究。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绿激光汽化术与等离子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是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等离子切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绿激光汽化术与等离子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后患者的恢复较快,具有更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绿激光汽化术 等离子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应用LEEP(宫颈环形切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9月15日—2017年09月15日于我院治疗的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5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25例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疗法,观察组25例患者行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分析之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治疗之中应用LEEP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保障患者近期确切疗效,手术期间并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 治疗效果 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宫腔镜下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切术,B组行刮宫术,对比效果。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0.70%,B组为74.42%,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下行切术可以有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刮宫术 电切术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口服孕激素治疗后的疗效及妊娠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宫腔镜切术,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疗法,两组术后3个月后开始进行宫腔镜下活检、血清CA125检查、妇科检查,记录经量及经期,每3个月进行1次检查,术后半年开始进行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口服孕激素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早期子宫内膜癌 宫腔镜电切术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B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C组采用保留半肝血流阻断。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45±20.92)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2.08±18.94)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95±17.83)min,A、C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11.27±2.58)d、B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53±1.85)d、C组患者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41±1.36)d,B、C两组患者术胆红素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中出血量及血流阻断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3种血流阻断均能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半肝血流阻断及保留半肝血流阻断安全性更高,且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流阻断法 原发性肝癌 肝血流阻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