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院就诊的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8例,在麻醉诱导之前,先采取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穿刺桡动脉,将动脉导管置入,采取有创血压监测,同时在右侧手臂采取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系统稳定之后,同时监测两侧的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水平。5分钟之后,对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平均压水平做出统计。并且对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做出统计。结果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间,舒张压的差值是(3.23±7.14)mmHg,收缩压的差值是(0.08±8.36)mmHg,平均压的差值是(2.62±6.87)mmHg,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在全身麻醉当中,应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可在连续、无创的基础上,确保患者血压监测的准确与安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 标签: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全身麻醉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2016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9例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前后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针灸 失眠症 抑郁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因肛裂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便秘的患者护理当中,系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在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出现肛裂症状的患者并且在接受手术之后存在便秘症状的病例当中选择31名,把他们依照抽签的形式来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以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并做以对照。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三天内首次排便概率、排便阻碍概率、粪便质地硬概率、肛门存在堵塞感概率等方面均显著好于参照组,且在统计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意义显著。结论在临床当中,对于接受肛裂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便秘症状的情况,可以对其行以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对其便秘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 标签: 肛裂手术 系统化护理干预 便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单纯采取CT诊断效果不佳,而联合磁共振诊断,则能提高确诊率,而且能更好地栓出各种脑病,使得重视。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奥马哈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进行干预评估,制定完整的临床护理体系,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奥马哈系统进行护理,分别于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来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评价其临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SA)较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具有可操作性,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护理的评估和整体护理的实施。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 简介:肺癌临床表现复杂,原因是其具有广泛转移性,首发症状常被其他临床表现所掩盖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现将65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肺肿瘤 误诊 神经系统损害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43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4月,对以上患者实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为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为13例,脑囊虫病的为6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为3例,新型银球酵母菌脑膜炎的为1例,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明显比CT高,但是两种方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高于CT和磁共振单独检查,p<0.05。结论单独的磁共振检查效果要比CT高,但是还是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将二者联合,充分利用CT和磁共振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降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处口腔科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患者(10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下颌第二恒磨牙,根尖孔发育完全。观察98例患者C形根管系统X线诊断、显微镜诊断情况,以及根管预备、充填效果。结果98例患者通过根管治疗,手术前X线片主要影像显示锥形融合根,根中30%存在条索状X线低密度区。根管显微镜下,98例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口,主要表现为C1、C2、C3。结论C形根管的形态比较多变,合理分类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应联合X线、显微镜诊断,以此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

  • 标签: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临床诊断 观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2016年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抑郁和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延长睡眠时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儿科普儿一科收治的患儿114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氧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45(78.9%)较研究组总有效率54(94.6%),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喘息消失时间(5.4±2.1)、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07±1.2)、咳嗽消失时间(3.24±1.5)、呼吸急促消失时间(1.9±0.2)、住院天数(8.23±1.01)较对照组喘息消失时间(6.1±1.3)、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6.22±1.7)、咳嗽消失时间(5.77±1.6)、呼吸急促消失时间(2.8±0.7)、住院天数(10.14±1.23),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与最大呼吸流量比较,无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临床不适。因此,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上。

  • 标签: 雾化吸入 临川应用 呼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纤溶系统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用介入支架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即在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和神经功能情况,血浆tPA与PAI-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低于观察组97.78%,对照组进行治疗后血浆tPA与PAI-1水平分别为(12.5±2.1)ng/ml,(67.2±20.2)ng/ml均高于观察组的(10.5±2.0)ng/ml,(10.5±2.0)ng/ml,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对患者的纤溶系统进行改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支架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在胎儿结构畸形筛查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进行早孕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并与中晚孕期超声结果以及出生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孕期和中晚孕期在诊断情况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和中晚孕期在水肿、四肢异常胎儿畸形结构诊断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在脊柱裂、内脏反位以及室间隔缺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应用在胎儿畸形的筛查中,作用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早孕期 系统超声 切面检查 胎儿结构畸形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系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3例。系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系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发病3d后的活动情况。结果系统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6.06%)显著低于对照组9例(27.27%),系统组发病3d后的下床活动几率30例(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66.6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脑梗死患者 身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探究超声弹性系统检查联合乳腺钼靶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同时依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A组、B组和C组,即A组行常规乳腺彩超加弹性成像系统,B组行乳腺钼靶检查和C组行乳腺钼靶联合常规彩超加弹性成像系统。对各组的诊断敏感性、诊断特异性及检出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在三组中,C组的诊断特异性最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诊断特异性方面,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组中,C组的检出率最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系统检查联合乳腺钼靶在术前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相较于单纯的彩超检查或钼靶检查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钼靶 诊断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分别采用APACHEⅡ和REM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死亡概率进行预测,实际情况为患者诊疗后死亡28人,存活59人,将其分别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结果显示,两个评分系统以及对死亡率的预测均是死亡组患者较高(P<0.05);两个系统中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死亡率的预测结果较REMS评分系统更加准确(P<0.05),基本接近真实的死亡率。这表明,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治中应用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可以较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其中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在临床工作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 急诊内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部微创手术中应用3D胸腔镜系统的实践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80例在我院应用3D胸腔镜系完成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评价3D胸腔镜系统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138.0±1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3±10.5)mL,术后胸腔平均引流时间(2.5±0.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0±2.0)d,术后回访3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及病情的复发、转移。结论将3D胸腔镜系统应用在胸部微创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3D胸腔镜系统 胸部微创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化护理在消化内科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的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9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应用效果的对比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胃溃疡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消化内科 胃溃疡 临床症状改善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社会不断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服务需求,适应体检发展的需要,医院开发了一套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该体检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体检业务管理之中,它改变传统的体检模式,实现了体检业务的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建立了全新的体检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费用支出成本,坚持以个性化服务为宗旨,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为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个性化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1例。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WMS(记忆商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WAIS——RC(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实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共计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30例患者一组的实验组A和实验组B。A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A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要低于B组患者(20%),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也要高于B组(80%),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出院后的自理能力,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手术 系统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