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16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n=83)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n=83)采取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2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97.59%)显著高于对照组(86.75%)(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61%)显著低于对照组(10.84)(P<0.05)。结论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产妇采取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围生期护理干预 剖宫产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64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实验组则给予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干预。干预后统计并对比两组DVT发生率,伤肢肿胀改善程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d伤肢肿胀程度均明显缓解,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科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度凝结状态,对预防DVT、缓解伤肢肿胀、减轻患者痛苦均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护理 疏血通注射液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延续护理在下肢静脉血栓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所有患者根据入院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均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延续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护理在下肢静脉血栓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临床治疗方案,为骨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6年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创伤手术患者,根据有无静脉血栓分为30例实验组以及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病因、手术外在因素以及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实验对象内在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对象手术时间外在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配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综合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包括手术时间、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疾病等,需要在综合内外在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血液透析静脉雏护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维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对照纽按照传统方法以75%乙醇消毒2次、碘酊消毒2次,两组消毒方法一致,范围一致。连续维护4周,比较两组所需消毒时间、耗材成本及导管相关感染率。结果两组均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所需操作时问更短、消耗成本更低,敷贴粘附效果更好(P<o.05,P<0.01)。结论2%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血液透析静脉置管维护,效果好,且省时方便。

  • 标签: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 葡萄糖酸氯已定 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孟鲁司特钠、沙美特罗替卡联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价值,为儿童哮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沙美特罗替卡治疗的对照组以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期间肺功能改善情况、咳嗽缓解以及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P>0.05。结论给予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治疗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效果佳、肺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孟鲁司特钠 沙美特罗替卡松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四头肌训练结合复方倍他米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倍他米关节腔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股四头肌训练结合复方倍他米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治疗治疗膝骨关节炎,采用股四头肌训练结合复方倍他米关节腔注射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股四头肌训练 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注射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采取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解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将所选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解术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患者采取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解术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显著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出现,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 关节镜 小切口粘连松解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2017年06月份~2017年12月份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式分析,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我院将单纯性的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酸氟替卡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进行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丙酸氟替卡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通窍鼻炎颗粒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与孟鲁司特联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我院呼吸科接收的11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的患者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肺功能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孟鲁司特 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与预防性护理联合用于ICU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3月至2017年07月我院ICU病房9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n=46例)和实验组(n=46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VT风险因素评估表评估并联合启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ICU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20.502.10)cm/s、腘静脉血流速(15.103.40)cm/s均低于实验组(27.003.20)cm/s、(21.703.3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DTV发生率(32.61%)高于实验组(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风险因素评估表、预防性护理合并推行于ICU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静脉回流,避免DVT,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 预防性护理 ICU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评价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需行血液透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接受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时间比较,研究组(13.60±1.70)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1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给予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效果评价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出现下肢骨折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的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常规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率,减少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所有临床科室送检的4281例次静脉导管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4281例次静脉导管标本中,754例次的标本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7.6%,其中检出多种病原菌占10.2%。共检出83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分别占37.0%、44.8%和18.2%。烧伤病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普外科、心胸外科及ICU。5种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8.0%)、表皮葡萄球菌(13.4%)、金黄色葡萄球菌(12.0%)、铜绿假单胞菌(9.7%)及白念珠菌(7.5%)。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第一次送检的阳性标本主要为G+菌,而第二次及以后阳性标本的病原学从G+菌为主逐渐转为以G-菌为主。结论:静脉导管病原菌分布较以前有所改变,目前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预防导管定植、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亟需普及。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耐药性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2016年11月22日到2017年12月11日),分组方法主要是根据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式(分2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例数为3例,对照组为11例。数据之间明显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临床效果与药物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值均比对照组高,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提升,患者出现的药物副反应情况发生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替卡松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 临床效果 药物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联合了沙美特罗替卡的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患者不良反应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有参考价值(P<0.05)。结论在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时,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替卡松 慢阻肺 急性加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探查肠粘连解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粘连肠梗阻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探查肠粘连解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程度及止痛药使用率;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自主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粘连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程度及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自主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粘连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08%),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肠粘连解术运用于老年粘连性肠梗阻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 胃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糠酸莫米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2017年度2-9月期间90例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且各45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糠酸莫米乳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并对疗后的相关数据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要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复发率为2.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复发率为2.22%。结论采用糠酸莫米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其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情况,还可提高患者的恢复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 糠酸莫米松乳膏 卡泊三醇软膏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