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宁夏眼科医院眼底病科的168例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RH/RD)、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除了AMD/PCV,其余组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玻璃切割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视功能。

  • 标签: 玻璃体积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时冠桥修复材料和制作方法,探讨各种临时冠桥制作方法和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81例固定冠桥修复病例行临时冠桥修复,评价制作效果。结论制作材料上,自凝塑料价廉、操作方便,但会刺激牙髓及牙周组织;3M临时冠材料刺激性小,效果好;玻璃离子对人体无毒性,操作方便,但脆性大。制作方法上,直接法快捷,但恢复冠外形及边缘密合性不理想;印模法制作效果好,但要求基牙预备前牙冠较完整;间接法效果满意,但耗时长。

  • 标签: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临时冠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缺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处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修复牙缺损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修复牙缺损,实验组患者采取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缺损,研究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缺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成功率高,具有高有效率及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牙体缺损 成玻璃纤维桩 修复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扁桃电切术和传统的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扁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使用扁桃电切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的扁桃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脱膜(手术切口上的白膜脱落)的时间及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术毕至脱膜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传统的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相比,用扁桃电切术治疗慢性扁桃炎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恢复快和疼痛症状轻等优点。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电切术 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四肢骨折应用关节假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年收治的66例四肢骨折的患者,把他们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关节假置换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髓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组中突发颅内出血者1例,尿路感染者1例,褥疮1例,并发率为9.10%;对照组中尿路感染者1例,褥疮2例,深静脉血栓者1例,并发率为12.1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JOA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研究组为(91.04±1.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25±5.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假置换的治疗方式能够为患者保留关节功能,避免疼痛,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关节假体置换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8例牙牙髓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作为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作为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100.0%(49/49),远高于对照组的81.6%(4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1%(3/49),远低于对照组的20.4%(1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麻醉能够有效的减轻牙牙髓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麻醉效果显著,并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 牙体牙髓病 局部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胼胝梗死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胼胝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核磁共振(MRI)表现。结果单发30例,多发5例,共检出49个梗死灶。胼胝梗死灶位于膝部30个,部10个,压部9个。结论有典型胼胝综合征的胼胝梗死患者发生率低,可能与重叠供血有关。胼胝梗死常发生于有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已经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结合MRI矢状T1加权(T1WI)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扫描是诊断胼胝梗死的准确的方法。

  • 标签: 脑梗塞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周围骨折的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有9例术中并发假附近骨折病例,没有出现假柄远端骨折情况,手术中进行了重新固定,共有23例患者术后合并假周围骨折,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30例患者经过3至9个月才骨性愈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复查,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屈曲度均超过了80°,Harris评分相比手术前要明显提升(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合并假附近骨折的临床病因比较复杂,为患者提供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进行牙牙髓正畸牵引修复;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结果随访1-2年,统计术后康复情况,并计算治疗有效率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45.5%(P<0.01);观察组牙周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采用牙牙髓正畸方式进行修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修复方式的修复效果,外形美观并且较为实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体牙髓 正畸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患,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选经皮椎成形术进行医治,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穿刺损伤、骨水泥渗漏、肺栓塞),Cobb角和椎前缘高度改善值均大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显著且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口腔种植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口腔科行种植修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数目128颗,根据种植周围是否有炎症分为健康种植组(81颗)和炎症种植组(47颗),把对侧同名天然健康牙作为对照组(62颗)。收集并称量龈沟液重量,进行牙周学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浓度,分析PLI、SBI、PD值与龈沟液中IL-6、IL-1β、TNF-α、MMP-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炎症种植组PLI、SBI、PD及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种植组和对照组(P<0.05);健康种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SBI、PLI、PD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种植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周围组织的健康状态。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炎 菌斑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 探诊深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就诊的6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恢复正常时间和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高于对照组的7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玻璃体注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型臂X光机下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5月93例98个椎压缩性骨折均在G臂下实行了经皮椎成形手术,男38例,女55例,平均年龄78.3岁(65岁-93岁)。观察术前术后1天VAS评分、每节椎的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满意度和相邻椎是否存在新发骨折的随访。结果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别是6.8±1.8和1.9±0.6,差异有显著性(P<0.05)。93例获得随访,平均18月(2月-38月)。疼痛缓解满意度95%;骨水泥注入量4.5±1.2ml,椎体高度恢复到原高度的80%;5例发生了骨水泥漏,均无灾难性症状。结论G臂下经皮椎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比C臂下手术更有利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和防止骨水泥的泄露。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 G型臂X光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体位改进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我院在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6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采用的体位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两组患者的比例为3030。常规组采用手术中常见的托架俯卧体位,而改进组则采用经过改进的过伸体位,对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Cobbs后凸角、椎后凸角恢复率、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估体位改进后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Cobbs后凸角以及椎Cobbs后凸角恢复率上,改进组更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AV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治疗后的AVS评分,改进组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经过CT扫描以及X线检查是否存在并发症,其中,改进组并未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而常规组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患者有4例。结论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中采用过伸体位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更佳,且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更少。因而,在进行经皮椎成形术时应该采用过伸体位,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性骨折 手术体位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的牙缺损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不同部位的64颗牙缺损,并随访3、5、8年,对临床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颗牙缺损修复后随访3、5、8年,治疗成功率分别为成功率分别为90.63%、81.25%及68.75%,失败病例主要表现修复松动脱落、折裂、变色、继发龋、患者出现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不同部位的牙病成功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牙体缺损修复 光固化复合树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份到2017年6月份所接收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和4%,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4%和9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方式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D-D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变化及所得数据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86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其血浆D-二聚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分析并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D-二聚水平为1.74±0.23,对照组的D-二聚水平为0.6±0.1,实验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实验组中急性期阶段患者D-二聚指标高于实验组中恢复期阶段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同时根据所得指标可了解脑梗死病情发展阶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筛选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恢复效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牙缺损的价值。方法选取牙缺损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2016年2月30日,根据患者修复材料的不同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实施铸造金属桩进行修复,对比2组牙缺损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牙缺损患者的修复成功率、颜色匹配率、边缘适合率、修复完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慢性根尖周炎复发率、桩核松动脱落率、桩核折断率、牙根折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缺损患者接受玻璃纤维桩的修复价值优于铸造金属桩,具有生物相容性高、抗根折力好、耐腐蚀、美观等特点,意义重大。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牙体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