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8例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儿干预3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训练三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S-S法语言评定总有效率为94.7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8.43%,且观察组患儿的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语言、运动等功能的发育,利于患儿的健康发育。

  • 标签: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 发育迟缓患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6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两组患者护理12个月之后的效果和IPROS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治疗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PRO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在治疗和护理之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肢体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康复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语言、肢体康复情况,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研究。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康复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中开展游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病例筛选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医院收治的语言障碍患儿120例,将所有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添加游戏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语言水平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最终患儿的生活活动能力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语言障碍儿童康复过程中添加游戏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的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语言障碍儿童 游戏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 : 通过对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质量。 方法 : 选取于 2017年 1月— 2017年 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47例为研究对象,诊断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针刺结合言语训练组 )24例和对照组 (单纯针刺治疗组 )23例。对照组只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对照组的 23例患者中,有 1例痊愈, 4例显效, 12例有效和 6例无效,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73.9%。治疗组的 24例患者中,有 3例痊愈, 7例显效, 11例有效和 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7.5%。两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 1。 结论 :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 中风 失语症
  • 简介:摘要精神病人存Ⅲ⑴在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其自身气管对病态的认识和判断,拒绝接受自己有病的说法,因此大多数病人为被动就医、哄骗就医、或强迫就医。随着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恰当地运用语言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故在护理工作中,讲究语言护理更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观念,要求护理人员提高运用语言护理的能力。在此我们对50例精神病人进行语言护理作为评定疗效的工具,探讨语言护理对精神病人的效果。

  • 标签: 语言护理 效果 显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3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小儿护理中进行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80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人员与患儿的肢体语言沟通,以不同的护理手段及结果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前后医嘱接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在满意度评分、医嘱接受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加入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地加强小儿对医嘱的接受意愿,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成效,因此,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加入肢体语言沟通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按摩联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患儿发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收治的5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语言训练,实验组联合接受口腔按摩,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双方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腔按摩联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患儿发音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口腔按摩 语言训练 联合 自闭症 患儿 发音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7月期间收治的 8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肢体语言沟通,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儿依从性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同时,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儿科患儿肢体语言沟通有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

  • 标签: 儿科 临床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4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儿科来说,重视肢体语言沟通使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其抵触感,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保障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配合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 90例于 2018年 1至 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治疗的各类疾病小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 45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常规儿科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家长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显著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肢体语言 沟通 小儿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性语言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 60例手术室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护理,护患沟通技巧组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效果。结果:护患沟通技巧组满意问卷总评分、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值、护患沟通质量、手术治疗注意事项认知、手术治疗配合度、手术住院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组更有优势, P< 0.05。结论:者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效果确切,可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提高护患沟通质量,提高手术室患者对手术室自我护理知识的了解水平,促使患者配合度提高,减轻不良心理,并减少护理差错。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患沟通性语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应用脑梗塞患者中对语言和肢体康复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脑梗塞患者,病例收集时间2016年3月~2016年8月,两组均给予常规载量,观察组联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80.69±5.98)分,FMA运动功能评分(77.25±7.54)分,Barthel指数评分(81.65±8.43)分;对照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68.72±4.21)分,FMA运动功能评分(63.18±5.46)分,Barthel指数评分(68.37±6.0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5%显著优于对照组8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脑梗塞患者中有助于恢复语言和肢体康复观念,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高压氧治疗与语言发育的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2年12月12日到2018年3月16日,共纳入研究对象307例,均为语言发育落后或迟滞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28)采用语言训练、口肌按摩、针灸、醒脑开窍汤治疗,观察组(n=179)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8.77%高于对照组35.9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语言发育落后或迟滞患儿患儿在采用语言训练、口肌按摩、针灸、醒脑开窍汤的基础上可早期开展高压氧治疗,对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有良好疗效。

  • 标签: 婴幼儿 高压氧治疗 语言发育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度以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对治疗的接受率以及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工作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性语言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60例手术室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护理,护患沟通技巧组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效果。结果护患沟通技巧组满意问卷总评分、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值、护患沟通质量、手术治疗注意事项认知、手术治疗配合度、手术住院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者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效果确切,可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提高护患沟通质量,提高手术室患者对手术室自我护理知识的了解水平,促使患者配合度提高,减轻不良心理,并减少护理差错。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患沟通性语言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