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病理特点是慢性滑膜炎,导致关节逐渐退化、破坏、融合,最终可导致残疾。传统治疗RA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等),只能使部分患者病情达到临床缓解。近年来,随着免疫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拮抗剂 TNF HBV 自身免疫病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行免切割闭合器单吻合器法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9例直肠癌患者使用免切割闭合器单吻合器法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及脏器损伤。术中、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残端无肿瘤细胞残留。手术时间180~305min,平均(243.9±43.4)min;术中出血量30~100ml,平均(51.1±20.0)ml;淋巴结清扫数量5~12枚,平均(7.9±2.7)枚;术后住院10~17d,平均(13.4±1.9)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4.0±12.3)h,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3~2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免切割闭合器单吻合器法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早中期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单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咆(hUVECs)来源的微囊泡(MVs)促进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增殖及促进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血管化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hUVECs.无血清培养法刺激释放MVs.并对MVs行电镜检测。WMC与hUVECs来源的MVs体外共培养.对细胞及上清液分别行CCK、ELISA和RT—PCR检测。将rPMC种植在小肠黏膜下层(SIS)表面,分别与加入MVs的培养基和单独培养基预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2周后取出移植物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透射电镜下可以看到有完整的膜结构的hUVECs分泌的MVs。加入MVs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屁促进rPMC增殖(P〈0.05),同时在上清液中加入MVs组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对两组rPMC行VEGF的RT—PCR检测.加入MVs组比对照组表达明显增高。对取出的移植物行HE染色.加入MVs组和对照组相比.可见新生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hUVECs来源的MVs能够明显促进rPMC的增殖,诱导rPMC产生VEGF高表达.刺激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血管化.为以腹膜问皮细胞作为尿道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大范围尿道缺损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微囊泡 腹膜间皮细胞 组织工程 血管化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哑铃状补片封堵治疗成人疝的新方法。方法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腹腔镜下哑铃状补片封堵治疗成人疝30例,其中右侧20例,左侧9例,双侧1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哑铃状补片封堵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平均35min,双侧60min。术后平均4d出院,无并发症。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哑铃状补片封堵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肠粘连、肠梗阻、腹腔感染﹑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疗效满意。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亚铃状补片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经验。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单纯肾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15例,传统腹腔镜手术去顶术15例,所有手术均为同一位外科医师主刀,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近期随访手术疗效。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中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传统腹腔镜与单孔腹腔镜在手术时间(63.5minvs52.5min,P=0.104)、术中出血量(20mlvs25ml,P=0.721),术后住院时间(4.3dvs4.9d,P=0.64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取得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单位,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是安全可行的,其与传统腹腔镜肾囊肿去项术相比,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

  • 标签: 单孔腹腔镜 肾囊肿 去顶减压术
  • 简介: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发挥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在引导学科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中国科协自2006年起开展学科发展进展研究及发布活动。今年,我学会申报了“2012~2013年体视学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经中国科协审批,共有30个学会开展学科发展研究,我学会被列入之一。

  • 标签: 中国科协 技术学 体视学 学会 科学 国家创新体系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团块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微骨折组18只,实验组18只。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微骨折组利用做骨折技术制作网格状做孔;实验组在制作网格状徽孔后在缺损表面填盖上碎屑样软骨团块。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恢复,修复的软骨组织在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做骨折组和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平均分别为(5.0±1.0)、(6.7±1.5)、(13.0±1.0)分,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2.3±0.6)、(5.0±1.0)、(7.7±1.2)分,对照组平均分别为(0.0±0.0)、(1.3±0.6)、(1.7±0.6)分,实验组不同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GAG含量平均分别为(6.25±0.31)、(13.11±0.21)、(16.23±0.66)μg/mg,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3.04±0.21)、(5.75±0.24)、(7.03±0.21)μg/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悄样移植是一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新选择,其能够有效提高软骨修复的效果。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软骨 关节 移植 自体
  • 简介: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作为一种潜在的男性避孕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按依次交叉的方式给予安慰剂和坦索罗辛(单次口服剂量为0.4mg或0.8mg),每次给药之间有7天的间歇期。每次给药后4~6小时,评估每个受试者的射精情况,同时记录性欲和坦索罗辛的不良反应。结果服用0.8mg坦索罗辛后,所有受试者均发生了不射精症;服用0.4mg的坦索罗辛后,有功能的精子总数显著减少。6名受试者表示服用0.8mg的坦索罗辛后出现可忍受的不适,其中1名出现眼睑下垂、2名出现鼻塞、3名出现乏力。症状在服药10小时后消失。结论坦索罗辛可导致男性射精异常,且存在剂量相关性。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坦索罗辛在将来可能成为一种男性避孕药,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男性避孕 α1A-受体拮抗剂 射精障碍
  • 简介:目的通过眼底断层扫描(HRT)检测可疑性青光眼与正常眼,对照个体视盘结构参数变化,探讨在招飞体检中使用该检测手段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6例正常个体、18例可疑性青光眼个体进行HRT检查,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例正常对照组HRT检查均正常,可疑性青光眼组中部分HRT结果则出现不同程度改变,改变随杯盘比值的增大阳性率增加。结论应用HRT可以早期发现开角型青光眼,且HRT具有更高的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在招飞体检中使用该检查有助于区分可疑性青光眼中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正常大生理杯眼。

  • 标签: 青光眼 开角型 视盘 体层摄影术 早期诊断 航天医学 体格检查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同种异体移植后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因此逐渐成为再生医学和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同种异体BMSCs(Allogeneic,allo—BMSCs)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免疫调节等方向的应川研究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进入临床应用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同种异体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同种异体 再生医学 组织工程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50例脑梗死患者(ACI组)和226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浆Fib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ACI组血浆Fib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8%vs.9.3%,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含量[(5.82±1.51)mg/L]明显高于中型[(4.17±1.09)mg/L]、轻型[(4.26±1.15)mg/L]患者(均P〈0.01)。血浆Fib含量升高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者明显低于Fib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恶化者明显高于Fib正常组(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浆Fib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症状和体征 预后
  • 简介:您有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项目吗?您希望这些试验的结果在SCI收录的优秀期刊发表文章吗?北美临床试验中心的项目注册将有助于您完成这一心愿。

  • 标签: 临床试验中心 SCI 试验研究 注册 北美 投稿
  • 简介:目的探讨Roux-en-Y胃转流术对自发糖尿病GK大鼠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0只GK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行Roux-en-Y胃转流术,对照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动态检测两组大鼠血液中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并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大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手术组术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术后第4周时其血糖值显著低于术前(9.8±2.6)mmol/L降至(7.3±2.2)mmol/L及OGTT2h血糖(27.3±3.1)mmol/L降至(23.6±3.4)mmol/L(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4周,手术组大鼠血液FFA较术前显著降低(204.2±55.6)umol/L降至(179.4±32.54)umol/L(P〈0.05);术后4周血中TNF-α的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32.4±1.3)pg/ml降至(24.9±1.0)pg/ml(P〈0.01);术后4周CRP的含量显著低于术前(648.5±36.23)ng/ml降至(32.9±37.8)ng/ml(P〈0.01);而手术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其HOMA-IR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8.46±1.66降至5.20±0.79)(P〈0.05);而对照组术后4周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oux-en-Y胃转流术能显著降低GK大鼠的血糖,其可能机制是手术后通过降低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减少,从而使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

  • 标签: 胃转流术 GK大鼠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研究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对23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椭圆形补片(OP)行开放式腹膜前置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6~13个月,无复发。结论正确认识腹横筋膜层,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是手术的关键,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效果良好。

  • 标签: 腹股沟 复发 外科手术 椭圆形补片
  • 简介: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深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8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石(IL-6)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瘦素(r=0.592)、TNF—α(r=0.553)和IL-6(r=0.388)呈显著正相关,与髋部BMD(r=-0.477)、腰椎BMD(r=-0.391)、前臂BMD(r=-0.32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脂联素、瘦素和炎性反府等名冈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脂联素 瘦素 受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50例(T2DM组)、T2DM合并CHD患者48例(T2DM+CHD组)、单纯CHD患者47例(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F-2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并作相关比较和分析。结果T2DM+CHD组血清FGF-21水平均明显高于砣DM组、CH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3.55、3.74、3.96,P均〈O.05);T2DM+CHD组FGF-21水平与腰臀比、三酰甘油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0.195、0.255、0.189。P均〈0.05);FGF-21和糖化血红蛋白是T2DM危险因素,FGF-21和三酰甘油是T2DM合并CH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FGF-21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
  • 简介:目的研究仿生脉冲磁场(BEMF)联合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模型的促血管再生、骨再生的修复作用。方法取成功造模的液氮型ONFH模型24只,并随机分为4组,A组为制作模型而不填充任何材料,B组为单纯明胶海绵和PBS液填充,C组为填充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明胶海绵,D组为填充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明胶海绵,并予仿生脉冲磁场照射4周(2h/d)。于治疗后2、4、8周对各组股骨头进行解剖学、X线片、CT、组织切片观察及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结果(1)股骨头大体及CT观察:A组2周时可见典型的骨坏死;B组2周时可见明胶海绵吸收,4、8周骨坏死缺损清晰可见;C、D组:2周可见明胶海绵吸收,4周有新骨形成伴髓腔再通,8周新生骨与宿主骨界限模糊;(2)血管计数:术后4、8周C、D组新生血管计数大于A、B组(P〈0.05),C、D两组比较,D组新生血管计数大于C组(P〈0.05)。结论BEMF联合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坏死股骨头内血管再生和骨修复作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仿生学 电磁场
  • 简介: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补片钉合固定与医用胶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补片钉合固定组(55例)和医用胶固定组(50例)。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疼痛评分、近期疝复发率。结果二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均无近期复发。医用胶组术后疼痛评分比钉合固定组低,但是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医用胶固定补片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补片固定 医用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