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 9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和相应护理干预,观察分析 90例疝气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0例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 15.36±2.48) min,平均出血量( 1.67±1.24) mL,平均住院时间( 4.02±0.64) d,恢复状况良好 85例,出现腹胀症状 2例,阴囊肿胀 2例,切口感染 1例,较为疼痛 14例,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患儿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已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加上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恢复,同时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小儿疝气 高位结扎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卡孕栓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产后出血产妇,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卡孕栓治疗,观察组41例,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量、月经转归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产后出血产妇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明显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卡孕栓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卵管结扎后直视下行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段为2021.1-2022.1,研究对象为49例输卵管结扎术后行输卵管吻合术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输卵管复通、复孕情况;观察输卵管吻合长度对宫内妊娠的影响和输卵管吻合部位对复孕率的影响。结果:输卵管吻合术后,48例患者输卵管复通(占比97.96%),41例复孕(占比83.67%);其中宫内孕40例(占比97.56%),宫外孕1例(占比2.44%);输卵管吻合长度>7cm患者宫内妊娠率高于输卵管吻合长度≤7cm患者,P<0.05;输卵管吻合部位在宫角位置复孕率<峡-壶腹端复孕率<峡-峡端复孕率,两两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输卵管结扎后直视下输卵管吻合术可提高患者输卵管复通率和复孕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卵管结扎 直视 输卵管吻合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复杂肛瘘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研究组65例患者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87.69%(57/65)(P<0.05)。结论: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显著,可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使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本次实验抽取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2022.6-2023.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以随机抽取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分为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对照组与使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的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股沟疝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后患者身体有了极大的恢复,同时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等数据水平更低,治疗效果更优,更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小儿腹股沟疝患者运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于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疝 治疗疗效 手术时间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0月 -2018年 1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 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05%,低于参照组的 18.92%,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102例我院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并且分别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切开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7例,占比92.15%,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2例,占比82.3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治疗 经括约肌型肛瘘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12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疝112例(89.6%),双侧疝13例(10.4%,其中隐性疝3例);斜疝120例(96%),直疝5例(4%)。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结果:1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5.13±3.02)min,术后平均住院(3.12±1.04)d,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均获随访5~24个月,平均(15.32±5.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患者满意度100%。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检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术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输卵管结扎术的育龄期女性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输卵管结扎术患者的焦虑心理,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产后出血治疗中卡孕栓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2019年 7月 -2020年 7月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出 76例发生产生出血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原则为平行对照法,每组 38例,参照组应用卡孕栓进行治疗,试验组再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比较两组产妇止血效果。结果 试验组产后 2 小时、 2-24小时出血量、止血时间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5.26%,比参照组的 21.05%低,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 。结论 产后出血治疗中联合应用卡孕栓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不仅能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速度,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有推广应用价值 。

  • 标签: 卡孕栓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率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6月所完成的LC病例,根据胆囊管胆囊动脉结扎材料和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中转率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未出现近远期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胆漏,术后20h腹腔镜下探查,行胆囊管残端结扎,腹腔引流治愈。结论:Hem-O-lock结扎夹运用于LC,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率,操作简单易行,具有临床运用推广价值。

  • 标签: Hem-O-lock结扎夹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时间 中转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腹部小切口结扎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于2013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本组均实施下腹部小切口结扎手术医治,观察本组手术情况与术后效果。结果本组68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26±2.87)min;住院时间(6.02±1.03)d;术中均无出血;48例可忍受疼痛,20例无法忍受;本组术后精索静脉曲张减轻或者全部消失,且阴囊坠胀等症状均消失;未出现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实施下腹部小切口结扎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腹部小切口结扎手术 精索静脉曲张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行疝囊高位结扎的658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腔镜组(n=476)与传统组(n=182),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3年复发率、对侧异时性疝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及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腔镜组无对侧异时性疝发生,传统组对侧异时性疝发生率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0.42%与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良好,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并能有效防止对侧异时性疝的发生。

  • 标签: 腹股沟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检查 经脐 单孔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5%,低于参照组的18.9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疝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