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患者67例来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54.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针对性护理必要且有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R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骨桥蛋白(OPN)含量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10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间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含量差异。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直径<5cm的A组及直径≥5cm的B组,对比两组间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含量差异。并对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含量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组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含量与肿瘤直径存在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含量明显升高,且其与肿瘤直径存在正向直线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放疗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放疗体外高频热疗治疗,且均实施中西医护理。观察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36例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22%(35/36)。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放疗体外高频热疗的过程中实施中西医护理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有效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并且能促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从而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放疗体外高频热疗 中西医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所有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临床护理满意率高达95.3%。结论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保障治疗的顺利完成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HCC)肿瘤大小实验室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利用实验室指标评估HCC的肿瘤大小和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的HCC患者136例,精确测量肿瘤大小;分析肿瘤大小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联蛋白、三型前胶原蛋白、四型胶原蛋白正相关,(r=0.224、0.326、0.249,P=0.009、<0.001、0.003),与球蛋白、GGT、ALP、LDH正相关(r=0.295、0.377、0.344、0.215,P<0.001、<0.001、<0.001、0.013)。结论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检测常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可用于估计HCC患者肿瘤大小和预测预后。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纤维化标志物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肝癌术后病人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接收的肝癌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出院护理的对照组患者72例,使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72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恢复状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素质、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精神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术前生理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质量、疼痛感和生活质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施行,能够大大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肝癌 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肝癌及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肝癌及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98例,随机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水平;肝癌及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循证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水平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循证护理组肝癌及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对肝癌及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 标签: 肝癌及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术 并发症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联合5-Fu对人肝癌细胞Hep3B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组细胞予以150μg/ml5-FU及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对照组予等量培养液,以MTT法检测观察组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结果齐墩果酸的给药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大体呈正相关;在5~100μg/ml范围内,随着齐墩果酸的给药浓度的增加,对Hep3B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也增加;而当药物浓度为100~400μg/m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稳定状态(P<0.05)。结论齐墩果酸联合5-Fu能够抑制肝癌Hep3B细胞株增殖。

  • 标签: 齐墩果酸 肝癌细胞Hep3B 5-F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硬化患者34例(对照组),健康人群45例(正常组),其他肿瘤患者29例(观察组),应用影像学造影和采集血样并应用自动化血清分析仪对所有检测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几组患者的血清GP73、AFP和AFP-L3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血清GP73、AFP和AFP-L3各项指标表达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和观察组,几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几项单独受测者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指数分别为0.908、0.833、0.81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相互检测指数分别为0.926、0.935、0.91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AFP和AFP-L3的综合检测指数在0.958,其阳性检出率在30%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能够明显提高单独检测和两两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指数,值得临床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GP73 AFP AFP-L3 原发性肝癌 诊断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一岩藻糖苷酶(AFU)、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imer,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120例原发性肝癌、80例肝良性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AFU、Hcy和DD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Hcy和DD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统计学意义;AFP、AFU、Hcy和DD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与单项检测比较均有所提高。结论联合检测AFP、AFU、Hcy和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AFP AFU Hcy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心安油腹部外敷按摩对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后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在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保心安油手心焐热于腹部外敷按摩。观察术后腹胀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腹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观察组的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值均<0.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运用保心安油腹部按摩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减少术后患者腹胀,效果明显。

  • 标签: 保心安油 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后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蜂毒素与沉默组织蛋白酶S(CTSS)对于MHCC97H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制备的沉默CTSS的MHCC97-H细胞株(沉默CTSS的细胞株用PLVT1150表示,正常表CTSS的细胞株用PLVT8表示),使用不同浓度蜂毒素干预2组细胞30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重复三次。制作沉默CTSS的MHCC97-H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使用80μg/(kg*day)蜂毒素干预,对照组予以PBS代替。观察裸鼠移植肿瘤生长的状况,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leved-caspase3在裸鼠荷瘤模型中的表达。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PLVT1150细胞凋亡率依次为18.87%、36.72%、52.98%,PLVT8凋亡率依次为4.27%、15.32%、28.86%,进行两两比较,P<0.05。比较裸鼠皮下移植瘤发现第1组(PLVT1150+PBS)与第2组(PLVT1150+蜂毒素)比较、第3组(PLVT8+PBS)与第4组(PLVT8+蜂毒素)比较,裸鼠荷瘤体积在第14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2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22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1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31天出现统计学差异。在裸鼠肿瘤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中检测到4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20%、80%、40%,进行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Cle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0%,20%,60%,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结论沉默CTSS促进MHCC97-H细胞凋亡,蜂毒素与沉默CTSS引起的MHCC97-H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蜂毒素有可能为肝细胞癌生物学治疗的新研究方向。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组织蛋白酶S 裸鼠模型 蜂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倍剂量的复方绛纤汤和三氧对肝癌并发肝肺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肝癌并发肝肺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动脉血氧分压、肺内动脉压力、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的数值、平均死亡时间的变化,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论通过双倍剂量的三氧和复方绛纤汤等对肝癌并发肝肺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劳动能力改善突显。

  • 标签: 三氧 复方绛纤汤 治疗 肝肺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以及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治疗,治疗后对效果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总有效率为70%,乙组总有效率为90%,乙组的整体优势明显高于甲组,数据资料分析后差异突出(P<0.05)。结论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治疗,整体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 DC-CIK细胞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AFP-L3比值及GPC3水平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检测45例原发性肝癌和48例肝硬化疾病血清AFP-L3比值及GPC3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以上指标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L3比值及GPC3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AFP-L3比值及GPC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高于肝硬化组。结论检测血清AFP-L3比值及GPC3水平可用于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疾病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AFP-L3比值 GPC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裂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69例肛裂患者实施护理。结果69例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对肛裂术后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及排便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肛裂患者 术后护理 排便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oA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取获的病灶组织标本中RhoA表达阳性率,同时查阅患者病理,分析不同病理因素下胃癌患者Rho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Rho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ho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但在癌旁组织中亦有表达;胃癌组织中RhoA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A蛋白在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存在紧密的联系,加强RhoA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RhoA蛋白 胃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使用一般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急救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其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急诊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护理 预后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