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上呼吸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小儿上呼吸感染的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小儿上呼吸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患儿预后情况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266例上呼吸感染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进行及时观察、给药护理、高热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全面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上呼吸感染患儿经过全面护理措施后,其康复人数为100%,且后遗症发生人数、入院至退热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呼吸感染患儿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患儿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2003年11月~2008年5月上消化疾病的患儿13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下称HP)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ⅹ2检验,年龄与HP感染有显著差异,炎症程度和HP感染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HP感染在儿童中有一定的感染率,呼吁儿科同道们重视儿童期HP感染的治疗、预防保健和宣教工作。

  • 标签: 小儿上消化道疾病 胃镜 病理组织学 HP感染
  • 简介:摘要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儿科门诊中的80%为呼吸感染,其中30%为反复呼吸感染。本病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小儿反复呼吸感染诊断特点探究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气异物病情变化的原因,把握病情观察护理的重点,及时识别护理过程中患儿神志、呼吸、面色口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的危象,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挽回小儿的生命。

  • 标签: 小儿 重症气道异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支镜在困难气插管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处理的困难气插管患儿1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氯胺酮组7例和七氟醚组11例,对两组的插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最终插管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经纤支镜插管处理小儿困难气,插管成功率高。

  • 标签: 纤支镜 困难气道插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狭窄扩张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消化狭窄患者72例,对其进行扩张治疗及护理配合。结果显效47例,有效23例,无效2例。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狭窄方法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

  • 标签: 上消化道狭窄 扩张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呼吸异物发病的主要原因,并采用具体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8例儿童呼吸异物患儿,对其呼吸异物的临床治疗分析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积极预防儿童呼吸道出现异物为主,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患儿家长的不同特点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宣导。结果将儿童呼吸异物的预防作为临床依据,从呼吸发病原因入手,从而降低发病率。结论在儿童呼吸异物临床治疗中,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儿童 呼吸道异物 病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以及呼吸感染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88例呼吸感染儿童(观察组)与同期40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铜、铁、镁、锌、钙的测定,观察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铁、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呼吸患儿各种微量元素缺乏者占65.20%,其中铁缺乏者最多,占27.83%,其次为锌,占22.93%;同时缺乏两种及以上的微量元素者占20.60%;两组铜、镁、钙缺乏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感染患儿全血铁、锌平均水平低,微量元素缺乏者高,应及时有针对性的补充,提高患儿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微量元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患者580份痰液标本,对感染细菌进行鉴定、分类,同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80例痰培养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03%,呈阳性结果的占43.97%。其中位居革兰阴性杆菌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敏感率高。讨论下呼吸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用药时要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下呼吸道 细菌培养 革兰阴性菌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致病诱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下呼吸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内下呼吸真菌感染的发生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结果,亦与患者年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和侵袭性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医院内下呼吸真菌感染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下呼吸道 真菌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未婚流动女性生殖感染求医行为。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在2009年3月-2010年3月接诊的1240名流动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未婚流动女性患生殖感染有682例(55%),能坚持就诊规范治疗的185例(27.1%);己婚流动女性患生殖感染有434例(35%),能坚持就诊规范治疗的270例(6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流动女性生殖感染的患病率高于己婚流动女性,而未婚流动女性生殖感染的就诊率低于己婚流动女性。

  • 标签: 未婚流动女性 生殖道感染 求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穿孔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8例急性上消化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急性上消化穿孔的主要病因,腹部透视简单易行,诊断率高,手术是治疗效果最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

  • 标签: 上消化道 穿孔 病因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殊人群消化异物的临床特点及相应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羁留病科自2007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56例消化异物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胸、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确诊。患者男性占92.9%;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67.9%;少数民族占35.7%;33.9%患者有吸毒史;96.4%患者所吞异物为金属异物;91%患者异物位于下消化;89.2%患者所吞异物数量≤3个。所有患者中52例经保守治疗后,自行排出异物,占92.9%;3例由于案情需要中断治疗,提前出院,占5.3%;1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异物,占1.9%。结论特殊人群消化异物,经保守治疗后,大多可自行排出。在X线腹平片及临床的密切观察下,保守治疗3天是有必要的。3天后异物仍滞留于胃内,可用胃镜试取。如观察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宜转手术治疗。

  • 标签: 特殊人群 消化道异物 羁留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牵引、外固定架针的护理方法。方法127例骨牵引及外固定架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63例和第二组64例,第一组针常规外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观察两组患者针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换药与传统护理相比较能有效防止针感染,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 标签: 骨牵引 外固定架 针道 护理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肺癌患者病例调查,了解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易感因素、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等,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12月期间收住院的126例确诊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肺癌患者中合并有肺部感染者69例,发生率为54.76%,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占59.1%。结论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较为常见,应及早诊断、合理治疗,改善患者生存治疗。

  • 标签: 肺癌 肺部感染 临床分析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呼吸优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318例开胸手术患者,通过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优化术前指导;优化交接班内容;优化排痰措施。结果316例恢复良好,死亡2例。结论优化了呼吸管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开胸手术 呼吸道 优化管理
  • 简介:摘要腺病毒引起的成人呼吸感染发病急,有一定的群体传染性。经过早发现、早治疗,及恰到的护理,短时间内可以控制。本文总结了我院2014年1月至2月收治的70例成人腺病毒呼吸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为掌握正确的治疗护理以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供借鉴。

  • 标签: 腺病毒 成人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PROM)与生殖炎症各种感染菌种的相关性,为PROM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产科的病历资料323份,其中300例发生胎膜早破,中期妊娠后住院安胎58例,发生胎膜早破后住院分娩265例,入院后均行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统计分析生殖各种细菌的感染率、妊娠结果。结果感染菌种支原体258例(79.9%),衣原体33例(10.2%),肺炎克雷伯菌8例(2.5%),溶血葡萄球菌3例(0.09%),乳链球菌2例(0.6%),金黄葡萄球菌2例(0.6%),大肠埃希氏菌13例(4.0%),白色假丝酵母菌24例(7.4%)。单一菌种感染率与2种以上菌种感染率安胎失败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发生不良后果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在感染菌种中,细菌性感染较支原体、白色假丝酵母菌造成的后果严重。结论PROM产妇中具有较高的生殖感染率,,应重视孕期孕妇生殖感染症状,加强对孕期妇女生殖健康教育及健康检查,在产科门诊孕期早、中、晚期检查时,对阴道及宫颈行涂片、细菌培养和UU、CT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治疗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降低胎膜早破、流产、早产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产后感染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避免不良妊娠结果。

  • 标签: 胎膜早破 生殖道 感染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