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受精卵着床前黄体酮治疗是否可以提高黄体功能不全者孕酮值以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共42例(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25例),两组都进行抽取静脉血来检测血清孕酮值。对两组初次检测的孕酮值进行比较,并跟踪观察来确定用本法治疗后对患者的妊娠结局是否有影响。结果治疗组首次所测得的孕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根据跟踪统计患者妊娠率的数据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提前药可以提高黄体功能不全者的孕酮值进而提高她们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受精卵着床前 黄体功能不全者 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不同药途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在连续硬膜外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对照组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对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时间,经X2检验,X2=1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镇痛泵不同药途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排尿的影响,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比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效果明显。

  • 标签: PCA 给药途径 排尿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结核病采用纤支镜导管介入药方案的5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在我院呼吸科治疗支气管结核病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化疗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纤支镜导管介入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痰菌阴转和纤支镜下的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痰菌阴转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支气管结核病患者采用纤支镜导管介入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抽签法将9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药物为降糖药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在此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厄贝沙坦,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予以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压控制水平好于对照组,同时BG、HbAlc、2hPBG以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够将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并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将胰岛素抵抗进行改善。

  • 标签: 药方案治 糖尿病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阿奇霉素不同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99例。A组给予其口服治疗,B组给予其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主要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这两个类型不良反应为主,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全身反应、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较为少见。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A组高于B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严重程度发现,A组中度不良反应占比高于B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类型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为主,其口服不良反应较多且较为严重,静脉滴注较少且较轻。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硫酸镁不同药途径的临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与B组,各组患者32例,分别采取常规药、硫酸镁雾化吸入与硫酸镁静脉滴注,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实验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实验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药均可有利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提升,但相较于静脉滴注,雾化吸入药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喘息性支气管炎 硫酸镁 给药途径 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为了确保输液质量而采取对输液进行统一管理、集中配置的新型模式,这将有效地促使临床的合理用药,降低药物的浪费,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有力措施。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 差错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用药和药剂量的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00例患者,经随机平行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0例。观察组制定用药的标准,经联合用药、药剂量干预,对照组经联合用药指导,不实行药剂量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用药情况、药剂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1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3%、3.74%,P<0.05。结论联合用药、药剂量干预,可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联合用药 给药剂量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开塞露不同药途径在冠心病便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冠心病便秘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塞露直接纳肛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开塞露深部灌肠法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开塞露深部灌肠法应用于冠心病便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症状,对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开塞露 两种给药方法 冠心病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米沙坦采用不同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早晨药组(88例)和晚间药组(8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口服替米沙坦治疗,每次80mg,每天1次,早晨药组在早晨八时服用,晚间药组在晚间八时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杓型血压比例。结果治疗前,早晨药组和晚间药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晚间药组患者中杓型血压者比例显著高于早晨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其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晚间服药的患者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早晨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给药时间 早晨 晚间 替米沙坦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途径应用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妇产科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孕妇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50例)、B组(50例)、C组(50例)、D组(50例)。A组采用口服药治疗;B组采用经阴道药治疗;C组采用经肠道药治疗;D组采用术前不给药治疗。将四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A组、B组、C组的宫颈软化、扩张效果均明显高于D组,且P<0.05;A组、B组、C组子宫收缩幅度明显高于D组,且P<0.05;A组、B组、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均明显少于D组,且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B、C三组之间的各项疗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术术前采用不同药途径应用米索前列醇其疗效好,能够有效刺激宫颈软化、扩张,且作用明显,能够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不同给药途径 手术时间 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促胃动力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调查影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300例患者均按时完成治疗,不同药物之间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经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变态反应、血管系统异常、神经系统异常、肝脏损伤。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产生与既往消化性溃疡史、不良生活习惯、既往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消化性溃疡史、不良生活习惯、既往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影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单因素较多,临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时要对症药,及时预防危险因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药后行IVP及CT扫描在儿童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患儿23例,对其IVP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其中双侧重复肾5例(双侧完全性重复肾3例,2例右侧为完全重复肾,左侧为不完全重复肾),单侧18例(右侧7例,左侧11例);完全性重复肾15例,不完全重复肾8例;14例合并重复肾输尿管积水,5例合并感染,4例合并输尿管结石。14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及病理所见与IVP及CT检查结果相符。结论IVP能较好的显示肾、输尿管和膀胱的解剖结构及分泌功能,是诊断泌尿系先天性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可全面、清楚、直观地观察肾脏和输尿管的病变,并可从CT重建图像上立体观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一次给药 静脉肾盂造影IVP 螺旋CT扫描 儿童重复肾输尿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不同药方式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和苏醒期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ASAI-II级),根据不同药方式随机分为三组负荷组、标准组及对照组。负荷组30例(D1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ug/kg(15min注完),然后以0.2-0.7ug/kg/h维持,术毕前30min停止。标准组30例(D2组)术中静注右剂量0.5ug/kg,术毕前30min停止;设计对照组NS组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间点的BIS、MAP、HR,并对患者进行Ramsay评分。结果D1组在诱导期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镇静效应,在苏醒期拔管时,D1和D2组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以患者在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拔管期的Ramsay评分评价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结果显示,D1组、D2组在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拔管期间各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NS组(P<0.05)提示右美托咪定能对清醒的患者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且围术期能维持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围术期负荷组比标准组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镇静效率。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给药方式 脑电双频谱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观察选择甲硝唑以及替硝唑不同药途径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年7月—2015年2月滴虫性阴道炎门诊患者120例。根据用药途径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分为A1组(甲硝唑口服组30例)与A2组(甲硝唑外用组30例)以及B1组(替硝唑口服组30例)与B2组(替硝唑外用组30例)。对比所有阴道炎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四组阴道炎患者完成1周的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1组以及B1组高于A2组以及B2组患者(P<0.05);在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A1组以及B1组出现的概率较高,并且A1组高于B1组患者(P<0.05)。A2组以及B2组未表现出显著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针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临床选择口服甲硝唑以及替硝唑制剂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安全性相对较高,而外用治疗有效率较低,但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最少,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甲硝唑 替硝唑 不同给药途径 滴虫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了解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时行不同药方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99例因异位妊娠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患者,均联合用药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并以甲氨蝶呤临床药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于阴道超声设备直视下穿刺用药的49例作A组,行肌注用药的50例作B组,统计两组用药情况,予以比较。结果A组49例中有46例(93.88%)成功治疗,而B组50例中则有49例(98.00%),(P>0.05);用药后,A组病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其孕酮值都比B组病例高,(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异位妊娠现象后,在予以用药米非司酮的基础上,以肌注药为主要形式对甲氨蝶呤充分利用,有助于提升用药质量,推荐选用。

  • 标签: 阴道超声 米非司酮 肌肉注射 甲氨蝶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药时间对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非杓型高血压的合理用药给予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服药时间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服药时间间隔12个小时,清晨饭前7点服药为对照组,晚间7点睡前服药为观察组。服药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24小时内的监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3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对照组仅有10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晚间服药有助于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给药时间 替米沙坦 非杓型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氨溴索不同药途径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到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儿科收治哮喘患儿共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的对照组的83.7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各项组要症状的基本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的雾化吸入药途径治疗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盐酸氨溴索的药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小儿哮喘 不同给药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氯吡格雷的治疗基础之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失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