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3(Ig-like transcripts,ILT3)在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临床资料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5例。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外周血的CD4+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中ILT3 的表达百分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ILT3mRNA表达。结果 (1)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外周血的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度为98.46%。(2)SAP组与ACS组比较分析,CD4+T淋巴细胞亚群中ILT3阳性率的表达百分比分别为(80.13±2.10)%和(1.83±0.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SAP组和AC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 的 ILT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34±0.394)和(2.584±0.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ILT3表达明显升高,提示ILT3可能参与维持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稳态。

  • 标签: ILT3 T淋巴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40肝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免疫球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肝衰竭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为时间期限,从我院妇产科于该期间内收治的处于妊娠阶段的孕妇群体中进行筛选,挑选出90例存在妊娠糖尿病的孕妇纳入疾病妊娠组中;另筛选出90例无该疾病的孕妇纳入正常妊娠组;统计分析两组样本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耐糖量三项指标。结果:相较于正常妊娠组的孕妇,疾病妊娠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耐糖量三项指标结果明显更高,P<0.05,可见两组样本间的检验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正常的妊娠期女性,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孕妇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耐糖量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升高,可见对该类孕妇进行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有利于临床上在早期对其实施有效的干预,以此确保母婴双方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即时检验 糖化血红蛋白 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为时间期限,从我院妇产科于该期间内收治的处于妊娠阶段的孕妇群体中进行筛选,挑选出90例存在妊娠糖尿病的孕妇纳入疾病妊娠组中;另筛选出90例无该疾病的孕妇纳入正常妊娠组;统计分析两组样本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耐糖量三项指标。结果:相较于正常妊娠组的孕妇,疾病妊娠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耐糖量三项指标结果明显更高,P<0.05,可见两组样本间的检验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正常的妊娠期女性,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孕妇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耐糖量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升高,可见对该类孕妇进行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有利于临床上在早期对其实施有效的干预,以此确保母婴双方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即时检验 糖化血红蛋白 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联合血清S100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NICU有脑损伤高风险因素的住院早产儿58例,根据头颅MRI分成脑损伤组(20例)及非脑损伤组(38例)。所有患儿行aEEG监测;在出生后当天检测S100蛋白;计算aEEG、S100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脑损伤组aEEG异常率、S100蛋白水平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早产儿脑损伤 aEEG 血清S100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三者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PCT、CRP、IL-8水平检测,根据NHIS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8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yttel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的研究时间是2017年7月~2018年12月,从此期间抽选5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检测方法是莱尔(Cyttel),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显著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胃癌转移的预测,采用Cyttel能够有效对胃癌转移肿瘤进行准确检测,值得临床深究应用。

  • 标签: 胃癌患者 肿瘤细胞检测 外周血Cyttel循环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8月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5例,检验人员将抗凝剂与血标本充分混合均匀后进行检测与诊断,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 71.36±2.84) g/L,红细胞数量( 2.31±2.27) ×1012,红细胞平均体积( 67.36±1.54) fl,血红蛋白浓度( 23.72±1.26) p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9.45±2.35)%,与对照组相比, P< 0.05。结论 通过进行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贫血类型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检验技术中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血液细胞检测的病人中选择血型一致的100例病人当做研究对象。全部取研究对象空腹下静脉血管血液开展抗凝处理,抗凝剂稀释液比例各自选用1∶5000.1∶10000处理,储放时间各自依照0.5h.3h.6h储放。观察不同抗凝剂稀释液占比.不同储放时间对血液细胞检测结论的危害。检验指标值包含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结果 稀释液占比为1∶10000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成分均高过稀释液占比为1∶50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储放时长不同,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成分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储放时间6h,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成分均高过储放3h和储放0.5h(P<0.05),储放时间3h血液中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成分均高过储放时间0.5h(P<0.05)。结论:临床专业检测环节中,血液稀释液占比及血液标本采集储放时间会影响到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血液细胞检测 质量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疗效。方法 42例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分组,去白细胞输血纳入A组,全血输血纳入B组,对比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输血满意度。结果 A组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满意度较B组高,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还可降低肿瘤转移风险、复发风险。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浓度对固相法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份到2022年4月份身体健康人10例O型Rh(D)阴性、10例AB型Rh(D)阳性,在抗凝管中加入适量静脉血,将AB型与O型血液配制为不同高低浓度红细胞悬液,采取固相法开展ABO血型正定型与Rh(D)血型鉴定,与此同时,以10%浓度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探讨假阳性与假阴性出现状况,以及假性结果发生时红细胞抗原的浓度。结果:利用红细胞悬液为10%的浓度作为参照,高浓度组的红细胞抗原浓度超出26%出现了假阳性,低浓度组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3%出现了假阴性,具体见表二。高浓度组当中,出现假阴性期间,抗A孔的表现更加显著,低浓度组当中,发生假阴性期间,抗B孔和抗D孔表现较抗A孔更加显著。结论:红细胞浓度,针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包括Rh(D)血型鉴定有一定影响,并且高低浓度对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能力影响也不同。

  • 标签: 固相法 红细胞浓度 血型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选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判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数据表现,一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进行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引起家长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结果:实验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检测结果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诊疗服务满意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颇高,广泛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大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患儿的具体病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实现诊疗计划的全面落实,充分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尤为重要,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诊断工作、诊疗服务的存在价值会更高。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测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呋塞米联合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34例本院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应用呋塞米治疗,观察组应用呋塞米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物理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及E/A)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呋塞米 人血白蛋白 难治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症中运用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8月-2021年7月,将此间10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最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其中50例患儿归为一组,该组采取甲泼尼龙治疗,将其研究数据命名为参考组;将余下50例患儿归为一组,该组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将其研究数据命名为研究组。对比分析组间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较为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血小板计数提升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更低,用药安全性良好。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甲泼尼龙 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