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胃炎一号方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SOD和MDA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阻、胃炎一号方大、中、小剂量组和维酶素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只给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灌胃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均给予胃炎一号方治疗60天。疗程结束后取血,分离出血清,测定SOD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胃炎一号方3个治疗组血清SOD含量明显升高,血清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胃炎一号各组之间及胃炎一号各组与维酶素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炎一号可能通过升高血清SOD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来实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胃炎一号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健脾补肾熄风法疗效评价。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性别、病程、病情比较,常见症状频数统计,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对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对比。结果:入选病例多为初、中期患者,末期病例较少。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为本病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经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讲话、进食、床上翻身和整理被褥、行走、爬楼梯的功能,并使书写、咀嚼和使用器具、穿衣和自理能力、呼吸功能稳定在治疗前的水平。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发病特点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CAG行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8-2021.08本院收治的CAG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分别行常规西药治疗、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94.87%、76.92%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前者更高(P<0.05)。治疗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更低(P<0.05)。结论:在CAG患者治疗中,行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推广可行性较高。

  • 标签: 中药汤剂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PI3K的影响。方法56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46只。空白组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持续至实验结束。造模组采用以120mg/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每只5mL/kg,1次/d为主,配合自由饮用0.1%氨水溶液及进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三种因素联合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模型。20周末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各12只,均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L/kg灌胃,1次/d;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2mL/kg(即维酶素0.3g/kg)灌胃,1次/d;益气化瘀解毒法组予中药制备药液3mL/kg(含生药9g/kg)灌胃,1次/d。持续治疗12周后即实验第32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选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PI3Kp85、pPI3Kp85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各组PI3Kp85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PI3Kp85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较前2组蛋白表达降低,空白组表达最少;各组灰度值比较,模型组和西药组均较空白组显著增高,模型组和西药组均较中药组显著增高,且模型组较西药组显著增高,P值均为0.000,中药组和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5。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法可显著抑制p-PI3K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Dys)、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防治胃癌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 益气化瘀解毒法 PI3K 大鼠
  •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为胃癌癌前疾病之一,在其基础上伴发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定义为胃癌癌前病变~([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高居全国第二。因此,做好胃癌早期防治工作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阻断"炎—癌"转变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亦是早期胃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复方 物质基础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叶酸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两组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免疫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血清胃泌素17、PGI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PGⅡ水平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CD4+T、CD4+T/CD8+T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CD8+T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气滞胃病颗粒联合叶酸治疗较叶酸单独治疗更能有效改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

  • 标签: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气滞胃病颗粒联合叶酸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factor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自由进食水外,均采用2g水杨酸钠加入100mL的30%乙醇溶液中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每次3mL,配合隔日喂食不禁水法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运用中药低、中、高剂量及维酶素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Bcl-2及TFF1表达阳性细胞数,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法。与空白对照组(18.08%)比较,各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43.41%)比较,应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95.66%)比较,各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除中药高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于空白对照组外(P〉0.05);与模型组(84%)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提示养阴活胃合剂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TFF1表达起到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阴活胃合剂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三叶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