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复合法和化学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优劣,寻求更接近人类发病机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免疫复合组前3周每周给予抗原乳化液(含异体抗原8mg)注射1次,共注射3次,第4周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均用100mgTNBS/kg+50%乙醇灌肠。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14天、第56天取材,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复合组与化学组在造模后第1天均出现稀溏便、溃疡、炎性反应等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但免疫复合组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剧烈,维持时间长达8周,化学组溃疡较免疫复合组深,但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强度不及免疫复合组,溃疡持续时间短,2周后趋向自愈。结论:免疫复合法模型表现稳定,重复性好,病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更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是较为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 标签: 免疫复合法 化学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复方藤梨汤对结肠癌CT26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只Balb/c实验室小鼠(雌性75只,雄性75只,7周龄),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空白对照组不造模,其余组均造模。并为不同给药组,给予复方藤梨汤灌胃,两组对照组则选择生理盐水灌胃。在处死小鼠之后,对比不同组小鼠的瘤重。结果 相较于荷瘤对照组,低剂量给药组瘤重(4.01±0.56)g有所增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给药组(3.05±0.48)和高剂量给药组(2.68±0.66)g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复方藤梨汤可以对肿瘤的生长起到显著抑制作用,可作为重要的抗肿瘤血管药物,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复方藤梨汤 CT26细胞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前血压及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50例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划分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术前血压、心率、护理满意度、抑郁情绪状态、焦虑情绪状态等指标评分大小。结果护理前后,两组的焦虑情绪状态、抑郁情绪状态指标评分大小明显下降,前后各组各自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护理后,护理组的焦虑情绪状态、抑郁情绪状态指标评分大小分别是(34.18±6.14)分、(32.62±5.12)分,和对照组的焦虑情绪状态、抑郁情绪状态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操作后,可以使得患者的血压、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调节改善其不良情绪状态,消除不良影响因素,提升护理疗效。

  • 标签: 心理护理 内镜 消化道息肉 术前血压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内径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检出的63例S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内镜检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SSA/P患者多位于近端结肠,浅表型的占比较高,病灶直径多>5mm;63例SSA/P患者无异型增生32例(50.7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38.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1.11%),远端结肠、隆起型、病灶>5mm、JNET分型高的SSA/P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占比高。结论:SSA/P的患者结直肠癌恶变潜能高,根据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特征对病变诊断,需要根据便便典型特征分析,辅助病变的早期检出。

  • 标签: 结直肠 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 内镜 病理学特征 锯齿状病变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後重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治癒难度大.愈後容易复发,同时与大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临床上使用口服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明显,且耐药率逐年升高。近年来保留灌肠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保留灌肠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应用 国内外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消化道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选病例94例,其中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分别予以清肠栓和柳氮磺胺吡啶栓各1支,纳肛,每晚1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肠镜、病理检查及肠道湿热证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91.48%,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30%,低于对照组(26.83%);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清肠栓治疗左半结肠以下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湿热证 清肠栓 柳氮磺胺吡啶栓 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就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期间的舒适护理进行探讨。方法2008年1月~2012年5月对入住本科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需行药物保留灌肠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从生理、心理、社会、灵魂的舒适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舒适护理效果良好。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对于患者效果明显较好,应该积极开展舒适护理服务,提升护理专业内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引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的因素,分析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依据患儿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儿实行我院儿科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前提下予以东莨菪碱治疗,分析患儿的致病因素,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患儿体重、胎龄、喂养方式等存在一定关系,包括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g、非母乳喂养比例均显著高于足月儿、大于1500g体重、母乳喂养比例;实验组患儿与参照组患儿在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利用东莨菪碱方式辅助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