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A.Baumannii的耐药情况。方法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出的3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结果37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0株对21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占27.03%,仅有2株对所有药物敏感,占5.41%。35株发生了多重耐药,比例为94.59%。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有16株菌株对IMP耐药,其耐药率为44.4%。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本研究中已经呈现出对多种抗菌药物的高比例耐药,甚至出现多个“全耐药”菌株。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序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方法全部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常规组各25例,序贯组首先服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用5天,接着服用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用5天,2种方案共10天为1疗程;常规组服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7天为1疗程。结果序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效率为92%,差异有明显意义(P<0.01)。结论序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明显。

  • 标签: 序贯治疗 幽门螺杆菌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在临床检测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4月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67例,对每位病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和病理检查。对比两组病人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经病理检查,研究对象中检查呈阳性病人54例,阴性13例。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诊断敏感度为96.30%(52/54),特异性为76.92%(10/13),准确性为92.54%(62/67)。结论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表明以幽门螺杆菌作为检测指标有临床价值,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抗原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左金香连汤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用加味左金香连汤。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改善及复发率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要症状的改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疗效满意,主要症状改善快,用药时间短,复发率低,有一定优势。

  • 标签: 三联疗法 加味左金香连汤 慢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7-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德灵WalkAway-40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从2007年的227株上升至2011年的346株,菌株耐药性强,对头胞吡肟由2007年的42.6%上升到2011年的72.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由2007年的42.3%上升到2011年的74.4%,对亚胺培能由2007年的16%上升到2011年的62.6%,耐药率明显增高。泛耐株2007年为7%,2008年为14%,2009年为35%,2010年为37%,2011年为46%,增长趋势明显。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感染中已普遍存在,PDRA(泛耐药菌株)的增长趋势也逐年增高,临床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及PDRA(泛耐药菌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泛耐株
  • 简介:幽门螺杆菌是两位澳大利亚医生从活动性胃炎的胃黏膜中分离出来的,最初发现它与胃部疾病有关,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其后又发现它与许多胃外疾病有关。本文论述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肝硬化,胆结石、高血压等疾病。

  • 标签: 幽门螺旅杆菌 各种疾病
  • 简介:摘要大肠杆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检测指示菌,如何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来检测食品或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大肠杆菌近年来发展的新的检测方法,为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大肠杆菌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确认与慢性胃窦炎和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之后,关注的焦点又转向与胃粘膜癌变的关系上,国外研究发现Hp感染可作为增加胃癌危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与早期肠型胃癌关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讨Hp感染是通过何种作用促使胃粘膜癌变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高热阶段患者的护理,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对100例布氏杆菌病高热阶段患者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恰当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减轻布氏杆菌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高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04株不动杆菌应用K-B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单药纸片搭桥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质粒分析。104株均检出质粒,流行型菌株对庆大、卡那、妥布、红霉素、头孢孟多,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流行型,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型比非流行型高。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依次为头孢噻甲羧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等;多粘菌素最敏感,依次敏感萘啶酸、头孢氨噻肟和丁胺卡那霉素。新生儿该菌感染选用头孢氨噻肟和丁胺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噻肟+妥布或噻肟+丁卡为宜。

  • 标签: 药敏试验 质粒分析 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由于各种原因使其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泛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的特点、耐药特征、临床抗感染的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2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氟哌酸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双歧杆菌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研究组(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88.24%),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肠炎可将双歧杆菌作为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此治疗方式可使患者腹泻、呕吐、恶性等临床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可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肠炎 双歧杆菌 疗效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简要说明,从基因突变,毒力因子,胃内微环境改变及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一一叙述导致胃癌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