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河北省滦平在文物普查中发现金代官印三颗,保存皆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军事情况具有重要价值。现分别介绍如下:1.神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于金沟屯镇曹窝铺村石头沟门北拐坡出土。铜质方形,每边长6.5,厚1.9厘米;矩形钮,高3,宽3,厚1.7厘米。印正面阳文汉字篆书,二行九字,印文“神字号行军万户所印。”

  • 标签: 行军万户所印 文物普查 河北省滦平县 印文 金代 行九
  • 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柳杨堡乡张记场村是个只有百十口人的自然小村,靠天吃饭,地处陕西省定边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交界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长城脚下难见水草的一片荒漠地带。好似从来就未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怀与重视,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 标签: 宁夏 盐池县 西汉时期 铅钱 文物考古 形制
  • 简介:按《辽史》所载:“饶州,匡义军,中,节度。本唐饶乐府地。贞观中置松漠府。太祖完葺故垒。有潢河、长水乐、没打河、青山、大福山、松山、隶延庆宫、统三。”①据此,林西文物管理所经十几年细致考古调查,于本县双井店乡西英桃沟村、敖包吐上伙村和毗邻克什克腾旗...

  • 标签: 安民县 松漠都督府 《辽史》 建筑构件 陶瓷残片 辽代
  • 简介:<正>内蒙古博物馆征集一方官印,此印1979年出土于呼市托克托西城圐囵。印为铜质,近似正方形,边长为8.7、8.8厘米。钮为短矩形,高2.8厘米。印厚1厘米,重870克。印文为“保德州招讨使司之印”九个阳刻九叠篆字。印背面无年款,只在右上方阴刻一楷书“上”字,印角有些磨

  • 标签: 托克托县 金代 官印 内蒙古 出土 博物馆
  • 简介:1976年发掘的广西贵罗泊湾一号汉墓,是历年来广西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该墓出土一千多件文物,为研究西汉初期南越国的历史和广西地区古代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三枚造型别致的银针,特别引人注目。关于这三枚银针的性质和功用,笔者认为它们是广西古代越族的医学针炙用针。研究这些银针,对探讨古代越族地区的中医学,借以了解我国古代针刺医疗器具和针炙术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针炙 九针 广西地区 罗泊湾一号汉墓 西汉初期 青铜针
  • 简介:今年六月上旬,新干桃溪公社城头大队贫下中农在兴修仓库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省博物馆考古队闻讯后,及时赶往现场进行发掘工作,从墓中出土金钱、铜镜、铁剪、香料和丝棉织品等文物六十余件,并发现两具没有腐烂的尸体。考古工作者已将其中的一具女尸运回南昌进行解剖研究。根据墓中碑文记载,这具女尸是明朝广西按察御史(主管司法的官吏)朱琏的母亲,死于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停棺四年再下葬,距今三百八十四年。出土时死者身上穿了十三层衣服、六条裙子,然后用五条丝绸被子包裹捆绑起来。棺内用棉花和衣服填满,并有一层深绿色的水;棺外用糯米浆拌石

  • 标签: 女尸 解剖研究 桃溪 考古工作者 四年 发掘工作
  • 简介:原平出土战国雕刻鹿角的加固保护田进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1年5月28日,原平博物馆和县公安局送来被盗的出土战国雕刻鹿角四件(可能是车马器),要求帮助加固保护。四件雕刻鹿角,其中三件器型一致,雕刻纹饰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件没有纹饰...

  • 标签: 原平县 三甲树脂 器型 丙酮溶液 进明 艺术价值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二月,大冶大箕铺乡邓垅大队群众,在挖砂取土时,发现一批陶器和一把较完整的青铜箭。经调查,这批遗物为一墓葬所出,但墓葬已遭破坏。该墓座落在大冶城关与大箕铺古城之间的龟墩山上,(西北距大城关及东南至大箕铺古城约为6公里),该山是一个直径约100米的圆形小山丘,山的东西面是一个人造小平原,南面紧临武(汉)南(昌)公路。其西北两面是一片庄稼地。墓葬即在山的正中心。我们调查时,没有发现遗骨和棺椁,墓葬方向大约为320°,墓底距地表约4米。

  • 标签: 战国墓葬 古城 陶器 青铜 遗物 遗骨
  • 简介:1990年春,在山东省平邑南武城故城附近发现汉、魏晋时期的墓葬三百余座,出土铜镜110面,据其主题纹饰特征分为13类。从中可以看出汉、魏晋时期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其流行的趋势,也反映了南武城地区手工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事实。

  • 标签: 平邑县 南武城故城 铜镜 魏晋时期
  • 简介:2011年6月,为配合呼杀高速公路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呼和浩特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公路沿线和林县新店子乡西头号村王墓粱墓地的两座小型土坑竖穴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号为2011HXWM1、M2。其中M2为一座空墓,M1出土了一批铁璜。现将M1发掘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位置西头号村在新店子乡南部约1公里处的浑河

  • 标签: 新店子 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 竖穴墓 抢救性发掘 考古发掘
  • 简介:为配合三峡工程,考古工作者于2007年对丰都天平丘墓群进行发掘。其中5座东汉墓分别为土坑基、石室墓和砖石墓,出土了陶、铜、铁等随葬品104件(组),为研究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 标签: 丰都县 天平丘 墓葬 东汉
  • 简介:洛阳市偃师高崖遗址发掘报告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文物管理委员会Gaoyasite,locatedinyanshiCounty,Henanprovince,isanimportantdiscoveryamongthearchaeologicale...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包含物 洛阳市 夹砂 新石器时代遗址 红陶
  • 简介:1985年6月,江苏省赣榆九里乡韩口村北半公里处发现一起墓藏古钱。赣榆过去常有古钱出土,而且数量较大,传称车载斗量,这次发现共五十六斤,主要是隋、唐、五代十国和两宋的古钱,下迄南宋绍兴元宝。其中大部分是北宋钱,其次是开元通宝。这批钱中有唐乾元重宝重轮大钱,后晋天福元宝平钱,北宋崇宁通宝平钱,大观通宝平钱、折二、折三,金阜

  • 标签: 天福元宝 乾元重宝 开元通宝 崇宁 重轮 永通万国
  • 简介:影青瓷为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宋代影青瓷具有薄胎素釉、简洁规整的艺术风格。岳西位于安徽省安庆地区,距离江西景德镇较近,出土了大量的宋代瓷器。文章介绍了岳西博物馆馆藏的6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影青瓷器,其中包括影青釉瓜楞花口瓶、影青釉高足粉奁和影青釉双鱼纹瓷碗等。

  • 标签: 岳西县博物馆 宋代 景德镇 影青瓷
  • 简介:1990年8月,乌兰察布盟商都小海子乡八号村发现一批窖藏钱币,这些钱币没有盛放在器物中掩埋,而是直接掩埋在直径约0.7米、据地表深约1米的土坑内,周围也没有发现其它共存遗物.钱币总重180公斤,经整理共有39570枚,计50余种,种类繁多.时代有西汉及王莽时期、唐代、五代、北宋、南宋、辽代、金代,数量最多的是北宋钱币.从铸造年代最晚的金代"大定通宝"推断,这批钱币埋藏时代最晚应在金代,属金代窖藏.下面按钱币时代作简要介绍.

  • 标签: 商都县村 村金代 窖藏钱币
  • 简介:罗通山位于吉林省柳河县城东北38公里的罗通山镇与圣水镇交界处,属龙岗山脉北部支脉,矗立于柳河、梅河口、辉南三市县交界处,其山势耸拔峻秀,东北两面是柳河,一统河冲积平原;南面隔三统河谷与龙岗山遥遥相望;西面则为连绵百里的群山,辉发河的两大支流——三统河和一统河,经西侧山翼蜿蜒北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通山城就座落在罗通山北段海拔960米的主峰上。

  • 标签: 柳河县 吉林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名 交界处 东北
  • 简介:  1997年至今,为配合达-丰输变电工程、209国道改造工程、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的开发、翔宇盛乐星城的开发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文物管理所对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以及周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 标签: 发掘收获 古城考古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
  • 简介:沁水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沁河中游。舜帝,又称虞帝,是德政文化的始祖,《尚书》称誉“德自舜明”,《史记》亦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耕历山是沁水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以历山舜王坪、舜帝庙为基点,在附近的几个乡镇形成了以舜帝庙为依托的舜帝文化崇拜现象。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及舜帝庙现存碑刻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整理,主要对沁水现存重要舜帝庙宇的建筑历史、布局形制等进行粗浅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沁水县 舜帝庙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