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正>1922年3月,唐继尧回滇,东山再起,执掌政权。此后不久,云南暗中组织一个倒唐的“云南自治讨贼军”。云南自治讨贼军以老同盟会员马幼伯等人为核心,以“贯彻护国主旨,实行民治”为旗号,在其政治纲领里,号召声讨“利令智昏”,“勾结吴佩孚,倒行逆施”的唐继尧。自治讨贼军组成后,与孙中山先生发生过联系,谋求孙中山支持他的倒唐,在事机泄露,情况危急时,可能也极力谋求孙中山的救助。唐继尧对云南自治讨贼军恨之入骨,于1922年7月捕杀了马

  • 标签: 孙中山 唐继尧 云南 联省自治 吴佩孚 北洋军阀
  • 简介:通过对蒙古国境内岩洞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对其分布环境、形制结构、葬俗特点以及随葬遗物等进行分析。认为岩洞墓是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一种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也是古代游牧民族秘葬的一种新类型,岩洞墓的发现对古代游牧民族丧葬习俗的深入认识提供了重要证据。

  • 标签: 岩洞墓 突厥 蒙古 中世纪 游牧民族
  • 简介:(ArchaeologyoftheSouthernGobiofMongolia)是一本大部头的英文版考古调查报告,副标题为"蒙古古代文明之考察"(anExplorationofanAncientCivilizationinMongolia),作者为范尔舍韦斯(WalterA.Fairservis,Jr.),卡罗来纳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作者在该书的扉页题写道:"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队成员纳尔逊(Nelson)和庞德(Pond)的田野工作基础上完成".

  • 标签: 戈壁考古 考古英文版 英文版简介
  • 简介: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蒙古族-支古老的部落,其先民一直游牧在贝加尔湖周围.布里亚特蒙古族头饰作为其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风格,形成了与游牧文化相适应的服饰文化.

  • 标签: 头饰调查 妇女头饰 布里亚特蒙古族
  • 简介:20世纪20~40年代,在梁漱溟以儒家文化为基础从事乡村建设运动之际,河南省西南部的宛西地区也在“地方自治”的旗号下,进行着一场“以自卫促自治,以自治达到自富”为目的的区域性现代化实验。这场变革活动具有强烈的自救、自保意识和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宛西自治”的倡导者们为积累其自治所必需的资金,在所辖区域内设立了“农民借贷所”和“合作社”等地方金融或经济组织,同时还发行了地方纸币。

  • 标签: 地方自治 纸币 乡村建设运动 现代化实验 40年代 儒家文化
  • 简介:哈尔和林是蒙古国历史名城,是古突厥语"黑色砾石"之意.它地处杭爱山麓鄂尔浑河东岸,据史书所记,这座古城是蒙古汗国鼎盛时期的产物.

  • 标签: 哈尔和林 蒙古国 宫殿遗址 历史文化
  • 简介:雅托噶为蒙古族传统拨弦乐器。《华夷译语》注作"牙土罕",亦译作"雅托噶",实则指蒙古筝而言。雅托噶在蒙古草原上流传的时间大约可追溯到13世纪初或更早一些。《元史·礼乐志》云:"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蒙古汗国、元朝时期,朝廷、民间和军队中已经开始使用十三或十四弦的筝。南宋赵珙《蒙鞑备录》中:"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宫乐等曲。"可见雅托克自元以来一直为蒙古宫廷俗乐的主要乐器。

  • 标签: 传统乐器 蒙古草原 蒙古族 琴韵 弦乐器 13世纪
  • 简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蒙古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但狩猎经济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曾是蒙古先民维持生存必要的经济形式之一.后来,牧养的牲畜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依靠后,狩猎作为衣食来源的一种补充和必要的护牧措施始终不曾被放弃.蒙古人的狩猎工具除马匹、猎犬、弓箭、猎刀、扎枪,套索、猎夹,以及后来使用的火枪外,还有一处传统的工具--布鲁.此为蒙古游牧民族特有的锤击和抛击猎物的击器.

  • 标签: 工具布鲁 布鲁源流 狩猎工具
  • 简介:生活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族,历史上就是一个讲究装饰艺术的民族,他们以动物皮毛为衣,金玉珠宝为饰,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并适合游牧生活需要的服饰特征,自蒙元时代以来,由于蒙古族人口日益繁衍,居住范围日趋扩大,至清代出现了30余个部落,反映在服饰上,地区差异明显,形成了造型各异、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服饰文化.

  • 标签: 清代 蒙古族 妇女头饰 装饰艺术 民俗文化
  • 简介:本文以蒙元时期墓葬材料中经过族别确认的蒙古人壁画墓为研究对象,尝试以文献为依据,分析蒙古人壁画墓中墓主位次的变化,再结合壁画题材,将蒙古人壁画墓分为蒙古时期、元代早期和元代晚期三个时期,并简单探讨其特点和演变。

  • 标签: 蒙元时期 蒙古人墓葬 壁画墓 分期
  • 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陇山西麓。面积1311.8平方公里。在中东部地区,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非常适宜发展农牧业。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进入商周和春秋时期,这里作为秦人发祥地和重要根据地,留下很多文化遗址,这里摘要介绍其中两处。

  • 标签: 文化遗址 自治县 张家川 回族 秦人 中东部地区
  • 简介:正2004-2008年,我们对位于蒙古国布尔干、中央等省境内的契丹时期(公元10-12世纪)的城址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古发掘从位于图拉河中游的一些城址中发现了渤海类型的遗物(图一)。这种类型的遗物以往多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遗址中,而如今这类遗物在蒙古国中部地区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 标签: 蒙古国 渤海 文化遗存 中国东北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 契丹
  • 简介:我在《试论“华渭文化”》一文中曾认为,从日益增多的考古资料来看,在距今8000年~距今4000年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不仅独自拥有明确的分布地域,而且具有极鲜明的文化个性特……

  • 标签: “郑洛文化区” 中国 考古资料 裴李岗文化 大河村文化 河南
  • 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小平原的西部,其古地貌环境受到古清河的影响.通过对圆明园宫门剖面沉积物粒度、孢粉的分析,把自4500aB.P.圆明园宫门地貌演变分为5个阶段:4560aB.P~3740a.B.P.为分支河道发育;3740a.BP~3412aB.P为漫滩发育;3412a.B.P.~2854a.B.P为浅湖发育;2854aB.P~1749aB.P为湖沼发育;1749a.BP.~1196a.B.P.为漫滩发育,圆明园中的河湖水源和清人建园的方法都受到古地貌环境的影响,其周边由稻田荷塘构成的水乡景色.也离不开其处于湖沼洼地的地貌环境,而如今圆明园遗址的改造也要充分考虑到其古地貌的演变。

  • 标签: 圆明园 环境演变 清河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