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地铁蓝、梅花红、芳草绿、归元金、鹦鹉绿、编钟青、云苔紫……这些,是武汉已开通地铁线路的标志色。每天,它们都穿梭于武汉三镇,滚滚向前。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线到环、从环到网,如今运营里程237公里,超过巴黎,接近香港.

  • 标签: 轨道交通建设 地铁列车 世界级 武汉市 轨道交通产业 日均客运量
  • 简介:北京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史研究的城市之一,30多年来先后有《北京通史》(10卷,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北京专史集成》(多卷本,人民出版社,2008~2016年连续出版)、《北京城市发展史》(5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等集体性著作问世,坊间亦不乏数量众多的通俗性普及读物,但真正集中于某一专题的高水准、学术性研究成果仍然不多。1997

  • 标签: 功能演变 北京北平 北京城市
  • 简介:城市化是各民族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正面临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工程的稳步推进,未来20年内将有4.5亿-5亿农民(包括西部地区回族等各少数民族在内)从传统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居民。这种转化可能是就地城市化带来的,也可能是集中型城市化即现有城市扩大化所带来的。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清真寺 变迁 集中型城市化 稳步推进 开发工程
  • 简介: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众记忆的定义与特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近十年来陆续实施的"城市记忆工程",进而剖析档案与公众史学的关系。

  • 标签: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 简介:中国古代的城市并没有市的建制,一般都称为城或镇,常常成为省、府、县治所,大部分城镇都隶属于县的管辖范围之内,一直到晚清,武汉所在的空间范围内只有三镇,没有市的建制。到民国时期,武汉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发生了转型.武汉三镇的府县厅体制被现代的省、市、县制度代替,武汉地区的新制度先后形成汉口市、武昌市、武汉市等。从1861年至1949年,一开始三镇互不统属,后来慢慢形成统一的武汉市,市区面积从不到20平方公里扩张到162平方公里,人口从30万左右发展到120万左右。

  • 标签: 城市空间结构 武汉地区 行政区划体制 变迁 近代 1949年
  • 简介:新县城四面环山,小潢河从城区中部穿城而过,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城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1989年,县城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县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县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明确提出了“立足新县实际,突出山城特色”,建设“青山、绿水、红城”的指导思想,加强建设和管理,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的文明山城正在逐步形成。在县城建设与管理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个中心,一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县城脏、乱、差

  • 标签: 县城建设 鄂豫皖苏区 小城镇建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新突破 监督和管理职能
  • 简介:广州建城历史悠久,城市道路随着秦汉时期古代城市的兴起、扩大而逐步拓展。至清末广州城已形成以横贯东、西两城门,位于巡抚部院、布政司南的惠爱大街(今中山四路~中山六路),纵接南北城门的小市街、四牌楼街和大北直街(今解放南、中、北路)为主干的颇具规模的古代城市道路网络。据

  • 标签: 广州市 城市道路 交通建设 管理体制
  • 简介: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从社区建设的基  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 标签: 城市社区发展 条件
  • 简介:前进中的明港城市信用社文/吕万惠明港城市信用社成立于1985年。12年来,明港城市信用社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振兴明港地方经济和个体经济为己任,广泛筹措资金,全力支持集体和个体经济发展,大力开展优质服务,不...

  • 标签: 城市信用社 精神文明建设 国有商业银行 思想政治工作 个体经济 服务质量
  • 简介:公民精神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精神的培育直接关系到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状况。因此,从培育公民精神的现实路径着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互动关系,对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公民精神 文化发展 关系
  • 简介:长江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已经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分别充当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或两者兼而有之,在中华文明史上,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标签: 中国近代化 中华文明 明史 历史学 考古学 军事
  • 简介:中世纪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位于城市当中。由此,大学与城市两者之间产生了各种交互关系:如人员流动、经济往来、法律纠纷等等。本文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大学与城市之间关系的不同侧面做出了研究和探讨。并以实例说明:正是由于大学和城市之间的冲突才促使大学出于对自身保护而去争取更多的自治特权。另外,虽然大学和城市摩擦不断,但总体趋势是和解与共处;两者之间更多的是互动、互惠和互利关系。很多中世纪的大学是由其所在的城市出资组建的;但也有城市阻止组建大学的特例发生。

  • 标签: 中世纪 大学 城市 关系 特许权
  • 简介:2005年10月21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在西安召开,会议通过了《西安宣言》。《西安宣言》提出了'周边环境'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重要性进行了诠释。基于'周边环境'这一新概念,我们对于城市社区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需要改变旧有的观念及措施,不但要保护文物建筑本身,而且也要保护其周边环境。本文讨论了周边环境与城市社区文物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城市社区文物建筑周边环境保护的四方面措施。

  • 标签: 周边环境 城市社区 文物建筑 保护
  • 简介: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当前中国古代城市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一,各学科对城市起源和城市概念的界定,因着眼点不同而解释不一,不必寻求一致;其二,从历代区域中心城市入手,阐明城市体系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其三,加强历史城市地域结构和文化分异的比较研究,将是多学科方法的引入和开展中、外城市比较研究的一条途径。

  • 标签: 城市地域 古代城市 城市体系 城市概念 中国城市 区域中心
  • 简介:近代中国新城市的崛起、西方文明的涌入和中国现代化的逐步发展使中国城市及其市民生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杨柳青年画将近代天津城区的变迁、租界的形成及城市中出现的新事物都呈现其中。这类年画不仅成为近代天津乃至中国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而且传达了社会风俗的变迁及文化思潮的发展动向。

  • 标签: 近代天津 杨柳青年画 社会风俗 城市变迁
  • 简介:清前中期,安徽因为建省,其所属城市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安庆及部分府级城市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以来,皖江沿岸的芜湖等城市也有所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安徽城市发展明显滞后,且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城市,与长江下游地区其他省份比较,安徽城市处于“不发展”的状态。导致安徽城市整体发展不充分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战争导致人口大幅度减少,城市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有直接的关系。另外,经济长期低迷,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隔离、缺乏互动,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清代 安徽 城市发展
  • 简介:来宾建市十年来,巨大的发展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本地人亦纷纷外出取经,争取回来在这块热土上大展宏图。

  • 标签: 城市品位 候机楼 售票 外地客商 企业 投资
  • 简介:施士元教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70年前,他曾远涉重洋,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研究核谱学,是居里夫人培养的中国物理学博士。学成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的核物理学的开创和发展,是我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他曾先后担任中国核物理学会与中国核学会的常务理事,江苏省第一届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还是江苏省第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常委。老人一生论著丰厚,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论著与译著10余本,并参加了3本物理学方面的词典编写。他在南京大学60年的教学生涯中,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等,中科院学部委员中有12人是他的学生。拜见居里夫人施士元1908年3月生于上海崇明,1929年夏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了江苏省官费留学,于1929年底到了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在巴黎大学注册时,施士元拿‘到了了一份教授名册,上面列着数十位学者科学家的名字,其中就有居里夫人。施士元在清华大学四年级学习时,《近代物理》最后一章“放射性”中曾介绍过居里夫人。她是法籍波兰科学家,是举世闻名的镭和外的发现者,“放射性”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人。于是,施土元就写...

  • 标签: 恩师居里夫人 施士元恩师 核物理学家施士元
  • 简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在高中的各门基础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中学物理实验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但是在现今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仍是薄弱环节。

  • 标签: 农村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现状 改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