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1998年末,有关编委向我约稿,希望写些评论促进学术争鸣,论题和篇数由我自定.我考虑到杨荫浏先生(以下简称)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同时又考虑到"左"倾思潮对他的负面影响需要反思和消除,因此将论题定在评论.

  • 标签: 评论 音乐研究 杨荫浏 音乐史 99年 崇高
  • 简介:本文是笔者在弹奏与欣赏梅西安音乐的基础上的一点心得体会.笔者将勋伯格和巴赫的音乐与其对照比较,突出梅西安音乐的本质特点,简要地从梅西安在音乐中所运用的风格、素材、调式与作曲技法等方面,来说明他是一位20世纪承前启后的音乐大师.

  • 标签: 信仰 鸟鸣 超越 承前启后 有限移动调式 整体序列音乐
  • 简介: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音乐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感知器官,从而使欣赏者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可以引导欣赏者全身心地去聆听,让人们敞开心扉,插上无限遐想的翅膀,让思绪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 标签: 音乐欣赏活动 联觉 人类文明史 人类智慧 欣赏者 结晶
  • 简介:<正>标签这种东西,在任何时候都能给人一种简单又明了的确认作用,让人和事或人和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迅速搭起一座桥梁,以便前者对后者达成一种基本的印象。但标签作用更应该只是人和事或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开始,而不是一种印象化的限制,无论是世俗认为高尚的还是庸俗的,一旦印象化的标签成为一种限制,或者就是受用人对已有标签的志得意满,从而不思进取;或者就是人为的想要打破标签而与标签苦苦争斗,这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 标签: 王啸坤 自我救赎 成长主题 另一面 第一张 何洁
  • 简介:<正>比较是认识本质的必由之路——《当代科学方法论》引言蒋一民的《模仿论与感情美学》(载《音乐研究》1988年第一期)一文认为:“感情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音心对映论’。”蔡仲德对此误解性判断“表示赞同”。他在《为李斯特一辩》(载《音乐研究》1988年第四期)中写道:“据《人民音乐》1988年第一期蒋一民《关于绝对音乐思想的再认识》一文介绍,德国音乐家摩塞尔在其论著中未将李斯特、柏辽兹、舒曼

  • 标签: 美学思维 节奏 音乐美学 李斯特 感情美学 作品
  • 简介: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反映音乐界、学术界的几点“窃窃私语”》一文后,孙钧等同志来信来稿,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现将孙钧同志的来信和黄翔鹏同志的文章摘要发表于此。作为《学报》,我们难以为此提供更多的篇幅,有关这个问题的稿件就不再发表了。敬希有关同志鉴谅。

  • 标签: 朋友 初稿 辞典 事实 副主席 《学报》
  • 简介:钢琴演奏中技巧只是手段,对作品内涵深度、广度、高度的揭示才是艺术的真谛。本文论述了在许多大师的经典钢琴作品演奏中,如何超越渺小的自我,而全身心地融入大师们博大的精神世界,实现作品表达的升华。

  • 标签: 钢琴演奏 自我意识 升华 超越
  • 简介:文章聚焦于青年作曲家王斐南的个人创作,尤其是其三部颇具个性的"独角戏",认为最能体现其个人独创性及内心世界的题材是"梦境",其创作态度则是以"多元融合"为核心内涵的新性格主义。

  • 标签: 王斐南 梦境 新性格主义
  • 简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从事舞台表演艺术的人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舞台上所要表现的一切艺术形式能否被广大观众所接受,不但取决于表演者平时的积累及艺术修养,同时也取决于表演者现场发挥的好与坏.这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密不可分的.

  • 标签: 演唱 自我控制 心理素质 素质训练 表演艺术 舞台表演
  • 简介:如何运用古典的美学神韵与传统的戏曲手段来表现今天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虽然已成为一个过时的话题,但它却又确确实实是摆在我们每个编导面前永远不容忽视的课题.无论是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在我们关注生活、关注题材、关注内容、关注思想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对戏曲艺术本体属性的关注与把握.本文作者以《日月谣》导演构思处理为切入点,围绕现代戏创作中,戏曲艺术本体属性的把握,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阐述.

  • 标签: 现代戏 二度创作 构思处理 本体把握
  • 简介:应国家教委艺教委的邀请,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简称ISME)会长高萩保治先生于8月8日来华作为期4天的讲学。在他结束讲学即将回国之际,本刊记者在他下榻的紫微宾馆采访了这位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界的萨马兰奇。记者:高萩先生,您好。您此次来中国讲学有什么感想吗?高萩:非常感谢贵国教委艺教委的邀请,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我这次来中国,感

  • 标签: 世界音乐 治先 交流内容 中国学 音乐素材 日本文化
  • 简介:勋伯格作为20世纪作曲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歌剧《摩西与亚伦》的创作始终传达出强烈的个性色彩。文章通过深入这部作品,探寻其中显现的作曲家的自我意象。

  • 标签: 勋伯格 《摩西与亚伦》 摩西 自我意象 十二音
  • 简介:作者认为《八十回望》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宏富,史料珍贵且反思痛切,文字素朴然内力深厚,因此足可堪称是一部很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口述音乐史和回忆录。并以"严肃史家在反思求索中的自我考问"为题来概括《八十回望》的主要学术品格。

  • 标签: 陈聆群 《八十回望》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 简介:本文从心理美学有关自我体验和角色意识的理论入手,分析这二者的矛盾在古代戏曲创作中的状况.以部分戏曲作品为例归纳了其存在的三种主要形式:一、角色意识占主导;二、角色意识和自我体验交互参半;三、自我体验占绝对上风.最后对一流曲家创作中自我体验对角色意识的超越原因作了粗浅探讨.

  • 标签: 戏曲 自我体验 角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