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交响曲创作贯穿于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生涯的三个时期,但因环境因素和个人艺术观念的影响,三个时期的创作却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本文以国内研究者关注较少的普氏七部交响曲中创作于巴黎时期的三部作品为论述对象,通过对创作背景和音乐本体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比较,使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创作特征及风格演变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 标签: 普罗科菲耶夫 交响曲 创作 创作背景 《第二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 简介:清商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集艺术性、审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形态,在汉末魏晋时期发展并流行,为我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及隋唐歌舞大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清商乐于汉末魏晋时期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

  • 标签: 清商乐 汉末魏晋时期 音乐社会学 流行
  • 简介:弓弦乐器组是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乐器组,在乐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是管弦乐队的基础,被视为“乐队中的乐队”。弓弦乐器组音色统一,表现力强,音域宽广,是个能够长时间演奏却不令人感到厌倦的乐器组,它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拉弦乐器组成。通过演奏不同的音区、力度以及使用不同的乐器比例等方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音乐来。

  • 标签: 弓弦乐器 音乐作品 配器法 管弦乐队 拉弦乐器 低音提琴
  • 简介: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音乐音响现已无从考究,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那一时期的社会制度、音乐美学文献、乐器形制、律学等方面入手,对那一时期的音乐音响有一些大致的轮廓印象和揣测.以下文章将通过音乐发展背景、主要的音乐类型、主要乐器、律制、以及记载文献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 标签: 礼乐制度 律制 乐器 《国语》 《荀子》 《左传》
  • 简介:笔者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学术态度,试从音乐学角度择取信阳民歌的先秦时期这一文化片断来审视其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意在循着历史的足迹探究民歌文化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的结构、形态和流变规律。经考辩发现:一、信阳位于华夏文明三大源头的汇合点。二,信阳民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与其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保持全息对应。三、这种全息对应彰显出信阳民歌文化的古老特性。

  • 标签: 先秦 信阳 民歌 文化背景 生存环境
  • 简介:刘天华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中西并擅,理艺兼长”的国乐大师。1922年到1932年在北京大学所进行的国乐改进活动,是刘天华音乐人生最重要、最值得研究的课题。刘天华恢弘的国乐改进活动主要体现在国乐理论思想、国乐创作和演奏实践、民族乐器的制作改良、国乐教育思想和改革记谱法等诸方面。这位音乐大师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音乐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对今天的音乐界仍有可贵的借鉴价值,刘天华的音乐人生本身也是一种可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去学习、研究。

  • 标签: 刘天华 国乐改进 理论 创作 器乐改良 音乐教育
  • 简介:无论是在复调技术高度发展的巴洛克音乐时期,还是在和声色彩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时期,声部线条都是音乐呈示和展开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也不例外,尤其是前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声部特点主要为功能和声下的线条和声思维,具体表现为三声部的和声织体形态。本文主要将古典主义时期典型的三声部织体形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声部形态产生的原因和该声部形态蕴含的和声内涵,从而为古典主义时期三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三声部织体 功能和声 线条和声思维
  • 简介:文章以上海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西文报纸《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为主要史料,评述上海"孤岛时期"的音乐生活。这两份报纸主要由商业广告、社会新闻、评论文章、读者来信、文娱活动等几个板块组成。在诸多栏目中,尤以"读者之声"专栏最具特色,其不具有猎奇的视角,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是读者表达个人意见的重要途径,是真正的大众舆论。该专栏涉及音乐会、音乐家、乐队等几乎所有租界的音乐活动,信息量大、观点新颖,对探究特殊战争时期的上海城市音乐文化,梳理战争、政治、革命和音乐的关系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孤岛时期 音乐生活 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读者之声
  • 简介:本文通过对巴赫中赋格曲的分析,阐述赋格曲结构思维的严谨性、精确性,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形成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说明巴洛克时期的赋格曲是欧洲音乐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

  • 标签: 巴赫 赋格曲 结构思维 对立统一
  • 简介:获奖小说家蔡维臣(WaysonChoy)还模糊记得,他孩提时代曾与母亲在位于温哥华华埠上海街的醒侨戏院里度过了许多夜晚。他在作品中为读者展示了华埠戏剧演出活动中那些令人着迷的演出、观众的热情投入;他还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进行正面描绘,构筑起华人移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尽管粤剧曾作为华埠居民最喜爱的娱乐蓬勃一时,但长久以来,这一课题却未从历史角度受到学者重视。对粤剧的探讨,只是郎努·维蒂(RonaldRiddle)对旧金山华人音乐生活研究的一部分。他以拓荒者的姿态和同情的目光,

  • 标签: 温哥华 粤剧 例证 排华 商业 跨国
  • 简介:当代音乐思潮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渗透在相关概念界说、时间分期及依据、基本思路与主要观点、研究主体的在场或隐身等学术命题中;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结构样式、理论价值、研究者合作方式和评价尺度诸方面进行明确的自我定位并使之符合学术规范,亦是研究者必须向学界告白的重要前提。

  • 标签: 改革开放 新时期 音乐思潮 历史观
  • 简介:“文革”后期,江青指示“要搞西洋音乐史”。“文化组”责成文学艺术研究所的音乐舞蹈研究室来落实这项工作,很快便组建了30多人的“西洋音乐史编写组”,领导一再强调:“这不是纯学术研究,是为阶级斗争,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历时三年多,终于编写出一本“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西洋音乐简史》,它代表了“文革”时期西方音乐研究的典型方法和特点。但是,“编写组”在风雨中艰难地探索、思考,却为西方音乐史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也为“文革”以后的外国音乐研究做了人员和学术方面的准备。

  • 标签: 《西洋音乐简史》 “以阶级斗争为纲” “西洋音乐史编写组”
  • 简介:《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是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所富藏的民国音乐文献,并参阅比较其他图书馆、博物馆历史资料所编排的民国音乐文献目录。文章认为该书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建设学科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指出从"存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下引领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高度,在该书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普查、增补编辑《民国音乐文献集成》。对于如何审视新旧冲突、中西对接的民国时期的音乐文献分类,如何增补海峡两岸暨港澳乃至海外对民国音乐的记录、描述和研究文献目录,如何以"异域之眼"看待中国音乐在民国时期发生的重大转型等等史料收集及其编目工作提出积极的建议。

  • 标签: 《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 《中国音乐书谱志》 《民国音乐文献集成》 民国音乐文献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 异域之眼
  • 简介:本文通过从巴赫创作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看巴洛克时期美学追求,体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一面以及从"理性"到"感性"的逐渐转变。

  • 标签: 巴洛克时期 美学追求 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
  • 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时,对革命文化和文艺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他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文献,连同他建国前后其它有关文艺问题的著作,如《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总结了“五四”以来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原则和文艺

  • 标签: 新时期文艺 毛泽东文艺思想 宣传工作会议 反对党八股 革命作家 延安文艺座谈会
  • 简介:“引吭高歌如大鼓,抑扬婉转似弹词,拖腔又类昆曲”,这便是杭州摊簧。溯其根源,“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出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收有‘南词弹簧调’,是文南词的主要声腔之一”。嘉庆九年(1804年)编订的《白雪遗音》中亦收有《占花魁》中的《醉归》《独占》两回摊簧曲目。杭州摊簧即由南词摊簧衍生而成,在风行南北的说唱曲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代言体的坐唱表演形式,简称“杭摊”。

  • 标签: 传承发展 杭州 余杭区 新时期 实践 路径
  • 简介:民国时期沪宁杭三地天主教音乐包括很多方面,本文试就这一时期的仪式音乐和音乐文本展开考察研究,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梳理来达到对天主教传行中国过程中一些细节的理解。通过这一考察,我们得以理解,外来的天主教大传统是如何在与地方文化互动过程中日益本土化,并在中国土地上形成其小传统的动力与进程。

  • 标签: 天主教音乐 仪式音乐 音乐文本 沪宁杭地区
  • 简介:2008年12月20日-22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会、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委宣传部在太原共同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近50位著名剧作家、导演和理论评论家出席了会议,山西省各地市艺术创作人员和分管领导近百人列席了会议。

  • 标签: 历史剧创作 学术研讨会 中国戏曲 新时期 三十年 改革开放30周年
  • 简介:文章以1980-2007年间武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学科历任教师和1987年以来历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与专著为对象,对其学科发展概况作了大致的回顾,并对其研究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者认为,该学科历史悠久,成果丰厚,并在国内外音乐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武汉音乐学院和中国民族音乐学界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

  • 标签: 武汉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学 学科建设 研究特色 回顾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