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杰现为《书法报》编辑,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西省书协书法高研班导师,湖北书法院研究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师从徐明先生。屈指算来,练书法已逾二十年。还记得当初的青涩与混沌,每天与古为伴,读帖至深夜,挥毫对春秋。

  • 标签: 中国书协 徐利明 研究生学位 高研班 十年 南京艺术学院
  • 简介:南非女艺术家德波·波因顿的艺术以具象的形态积极地征询传统、演绎当代,揭示了人的、社会的种种带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她的创作用非同一般的认知力和鲜明的指向性,超越了画面中原有的形象,把那些看似普通的、无涵义的人或物,引向具有诸多象征意义的新视界;她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她自身具有的孤寂的内心情感,通过"无涵义"的图式释放出来,在看似"平静"的画面中,赋予了作品诸多的象征意义。

  • 标签: 具象 传统和当代 无涵义 象征 图式
  • 简介:“我希望自己设计的东西被你们由衷地喜爱,想把它带回家,拥有一生。”——海·容格里斯当我们谈到荷兰设计的代表人物和女性设计师的代表时,海.容格里斯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容格里斯对于颜色、材质和肌理的研究都极其深入,这赋予她作品深厚而强烈的美学风格。她并不刻意追求现代工业所带来的完美,甚至将粗糙的原材料和制作加工时留下的痕迹呈现在产品之上。

  • 标签: 女性设计师 荷兰 代表人物 美学风格 现代工业 原材料
  • 简介:我与老马兄相识很早,但真正近距离接触并建立友谊,是在1959年。那年,我们幸运地同被选派赴前苏联攻读研究生,结果却因中苏关系破裂,美梦难成。一年半高强度突击苦学俄语的代价,只是双双换来了高血压病症,学友变病友,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了。

  • 标签: 油画作品 歌手 大地 1959年 中苏关系 近距离
  • 简介:程大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优秀的出版人.同时又是当代有着重要影响的画家。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使他积累丰厚.见识卓越.这在当代画坛是罕见的。他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传统.寻找规律.与同时代画家相比,对于中国画的认识要深刻得多。

  • 标签: 程大利 艺术思想 外化 修养 绘画 知识
  • 简介:咧人沦画,喜以行相别。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我朝善画者甚多,若行家当以戴文进为第一,而吴小仙、杜古狂、周东村其次也。利家则沈石田为第一.而唐六如、文衡山、陈白阳其次也。”

  • 标签: 山水画 晚明 张宏
  • 简介:·瑞贝(HillaRebay,1890—1967)——一位德裔女画家,"非客观"绘画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前身)首任馆长,古根海姆美术馆创建人之一,1928年开始协助所罗门·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汇集了大批可观的艺术藏品,并成为他的首席艺术顾问。她提出了"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的概念,,并为这门新兴艺术的推广和传播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瑞贝是个画家,更是位成功的美术馆经营者,在她77年的生涯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事业,促进了"非客观"艺术的发展,致力于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建立。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R.GuggenheimMuseum)是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是美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法兰克·洛伊·莱特(FrankLloydWright)晚年的杰作。自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其它博物馆的设计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 标签: 古根海姆美术馆 希拉·瑞贝古根海姆 艺术希拉·瑞贝
  • 简介: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按教皇尤乌斯二世的旨意来到罗马。教皇派给他一项非常宏大的任务:用5年的时间为他建一座陵墓,酬金是一万金币。陵墓要23英尺宽,36英尺3英寸深,26英尺4英寸高。墓周围要有40座和真人大小一样的雕塑。墓要自成一体,不需其它建筑支撑,里面还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墓穴。在此之前,西方还未有过为一个人建造如此巨大陵墓的先例。我们根据现有文字材料重新绘制了这座墓的图纸。图纸表明,这座墓是基督教世界的概括:底层是给普通人的,中层是给有望升入天堂的先知和圣人的,最高层是给“末日审判”中超越了前二层的人的。墓的顶部有两位天使在“末日审判”那天引导教皇尤乌斯二世走出陵墓的图画。米开朗基罗立即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但不久他发现教皇是个傲慢专横且变化无常的人。教皇对是否能为他找到适合的墓地感到怀疑,于是就作出更大的计划:重建并改建圣彼得墓。由于教皇一心想着这个新计划,他暂时推迟了原来的计划。米开朗基罗一直设法让教皇给他一个陈述意见的机会,但没有成功,以致最后被教皇宫庭的看守从宫庭里扔了出去。4月17日,就在圣彼得墓开始动工之前,米开朗基罗逃出罗马,怀着一腔悲愤跑到佛罗伦萨。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末日审判 基督教世界 佛罗伦萨 升入天堂 陵墓
  • 简介:您必须结识这位年轻女子。她有着聪明的眼睛和一张美丽、诚实、活泼的面孔,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得如此自然,为前所未见。这位年轻女子即索福尼斯巴·安圭索(SofonisbaAnguissola)。图1是这位女画家的自画像。12年前,在洛衫矶的一个展览上,我同她不期而遇。第一眼看上去,她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想更多地了解她。这期间证实了惊人的消息:索福尼斯巴·安圭索当时是个名人。她是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宫廷画家。她的老师是米开朗基罗和贝尔纳迪诺·坎皮(BernardinoCampi))。乔治·瓦萨

  • 标签: 女画家 宫廷画家 索拉 瓦萨 张美丽 纳迪
  • 简介:田奎玉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2014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资深环境艺术师,辽宁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教育历程 中国美术家协会 访谈录 鲁迅美术学院 学术委员会
  • 简介:既是“北京金秋最美的一道风景”,又是“中国空前的一次国际艺术盛会”继2003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功举办之后,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于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中华世纪坛和中国美术馆打造璀璨的视觉盛宴。在这个展览上,67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在主题的号召之下,共同强调人文关怀、和平精神。探索关乎全人类的和平问题,刻画巨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表达艺术家对和平友爱、“自然与人”等重大课题的深切关怀、忧虑和思考,具有高度的人文内涵。展览用关爱家园、共创和谐的人文精神以及整体上注重艺术的造型与基本元素的现代美感,让各国人士在审美中增进了解和友谊。

  • 标签: 地域文化 传播媒介 第二届 北京 双年展 200年
  • 简介: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现居英国伦敦的女画家波·雷哥(PaulaRego),以色粉笔画见长,不但国内艺术圈对她的作品较为陌生,且在美国也鲜为人知。虽然她在80至90年代间,已成为英国马波罗画廊(MarlboroughGalleryLundon)的代理画家.但在1977年,始为纽约马波罗画廊介绍给美国的观众,一个以色粉笔的媒体的崭新面孔照亮了美国画坛。她画中人物的强有力的造型,

  • 标签: 色粉画 戏剧性 传导 生命 90年代 女画家
  • 简介: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草木,自古至今,世间性灵者,无不以诗文叙述之,以画图描绘之。故使得诗文之中有图画,图画之中亦有诗。唐代大诗人王维曾有“叫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写景之句,此即为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含诗之名作。这位诗人兼画家的大才子,开出了中国水墨画创作的艺术先河。此“河”虽流经千年而至今仍墨池常润,并使当今中国画家,受益良多。亦如李可染、董寿平等辈,

  • 标签: 画家 胡宝利 山水画 中国画
  • 简介:导言第一部分迪德里希·戴德里克森[DiedrichDiederichsen]在发来请我参加这个研讨会的的邀请函中本意希望今天的会议“专用于辩论”,并且将克里斯多夫·考克斯[ChristophCox]和我在这次研讨会中的角色分别定义为“演讲者”与“回应者”。

  • 标签: 剩余价值生产 信息经济 工作室 租金 家庭 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