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有的文化学者根据我国古代节日的分类特征,将其分为三条线索,即农事祭祀习俗、宗教习俗和民族传统习俗。如果探究其源,应该说农事祭祀节日习俗为其根本。由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经济,所以在敬时行礼的同时,亦重奉神祈报,常使农事节日与祭祀节日浑然一体。如果区分其偏胜,如二十四气节形成的节日更多农事的成分,而如寒食、上巳、端午、中元、重阳、腊八、小年、除夕等则更多祭祀的成分:

  • 标签: 祭祀节日 民俗节日 除夕 中国古代 农耕经济 祭祀习俗
  • 简介:尽管蒋瑞藻的《小说考证》面世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它的价值还远未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和肯定。相比之下,治小说史者比治戏曲史者更多地利用了该书,比如鲁迅先生就肯定它“取以检寻.颇获裨助”(《小说旧闻抄》自序),其《小说旧闻抄》借鉴吸收了不少《小说考证》所提供的史料,其后孔另镜的《中国小说史料》以及后来朱一玄先生的系列小说资料汇编也都囊括了《小说考证》中的资料并进一步丰富充实。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将此书当作一部小说资料方面的书籍。

  • 标签: 中国小说史 资料汇编 系列小说 考证 拓荒 中国古代戏曲
  • 简介:中国古代地方官制根据政区的划分而设置,而政区划分又依据山川形势的画野分州思想。《汉书·地理志》载:“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就制度言,至春秋以后郡、县的出现才是我国行政区划的肇端,但早在三代,特别是西周分封时代内服官与外服官制度,已是后世中央职官与地方职官的先期形杰。

  • 标签: 政区 《汉书·地理志》 诸侯 九州 黄帝 职官制度
  • 简介:本文认为,古代希伯来文学具有鲜明的悲喜剧性,具体表现为悲喜剧形象的二重性、悲喜剧结构的二重性及悲喜剧审美效应的二重性;文学的悲喜剧性源于该民族强烈的悲喜剧意识;文章将从希伯来民族对悲喜剧命运和性格的独特体认、“犹太精神”的悲喜剧审美内涵、对犹太教神学固定解释的实践理性批判三方面揭示该民族悲喜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及具体内涵,强调了特定的流浪史程、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的决定性作用。有关中国古典戏剧和印度梵剧理论,国内学术界已有人涉及,但对于古代希伯来民族的悲喜剧意识及在文学中的表现还缺乏认识和重视,还是正在起步的东方美学和尚未建立的犹太美学的一个空白点,所以,本文试图为希伯来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悲喜剧美学的视点,这是在广义的戏剧性、戏剧意识、戏剧审美范畴意义上谈论问题,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戏剧体裁或艺术形式范围。

  • 标签: 悲喜剧 文学研究 戏剧体 中国古典戏剧 流浪 审美范畴
  • 简介:中国古代题画诗文常被视为画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画面交相“融会”从而达到“诗情画意”的意境。本文则认为应对这些空泛模糊的话语保持审慎的态度。我们可跳出审美论之外,将题画诗文放回到原本的社会语境中,从社会功用的角度去理解其发展。本文从社会交际、地域竞争和身份建构三方面入手,来探讨题画诗文在中国古代所发挥的一部分社会功能,以及题画诗文获得发展的社会动因。这三方面实则相互关联:苏州地区文人频繁使用题画诗文进行社会交际,导致题画诗文成为“吴地”画坛的“招牌”。题画诗文助阵明中后期“吴派”对“浙派”的打压,也因此成为浙地攻击苏州的标靶。而在社会交际和地域竞争的背后是雅俗边界的变动。晚明至清代文人画学论述对题画诗文何以守住文人精英高雅“阵地”一事,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身份焦虑。

  • 标签: 题画诗文 文人交际 浙派 地域竞争 身份建构
  • 简介:《古文辞类纂》中所精选的论辩文是古代论辩文中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其进行主题分类和文本分析,以阐明中国古代文人所兼备的学术和政治传统。

  • 标签: 《古文辞类纂》 论辩文 学术 政治
  • 简介:本论文集是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福建省文学学会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于福建武夷山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论文100馀篇,时间由先秦纵贯到晚清,反映了当前中国古代散文各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 散文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书架
  • 简介:“才子佳人”的结合模式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在“才子”“佳人”的特定身份下产生了诸多不同结合形式。不同结局走向的文学作品。以《西厢记》中的“崔张”、《牡丹亭》中的“杜柳”和《红楼梦》中的“宝黛”为例,作者的爱情观对情节构造的影响举足轻重.从“才子佳人”的不同结合模式入手,既能分析作者爱情观之进退,又能窥其所处时代的婚恋观缩影,探索此三者中“才子佳人”结合模式的侧重与偏离、坚守与异化,以此来剖析作者爱倩观的走向,进而对爱情这一永恒母题产生历史纵深方向的探究,实现对于人类精神简谱上的观照。

  • 标签: “才子佳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