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作者: 潘献奎 张云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8-18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8期
  • 机构: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中重要第一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骨干,在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加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于新时期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简介:近年来,美国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紧缩的压力,导致公共服务的经费投入大幅缩减,学校教育服务也不例外。美国印第安纳州学区合并政策便是经济水平下降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的直接产物。在以“缩减教育成本”为初始目标的政策实施过程中,教育质量下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构建了“基于质量提升与成本缩减”的学区合并绩效评估体系,并逐渐将政策目标调整为“教育质量优先,兼顾成本缩减”,成功地实现了提高教育质量与缩减成本的双重目标,有效地促进了学区合并的顺利实施。其卓有成效的政策评估体系和兼容的政策取向对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学区合并 教育质量 缩减成本 绩效评估 政策策略
  • 简介:本人在教育实践中励精探索班级管理,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经验。通过“①身教胜于言教;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③对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④严爱并重,构建建和谐;⑤激发学生潜能。”等做法,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班主任 学生 关爱目标 和谐潜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它蕴含着希望和机遇,也充满着竞争和挑战,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决定于教育的发展。而处于学校管理中心地位的中小学校长,他们的角色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水平,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并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学校应如何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建立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新型学校,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是摆在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面前的严峻课题。

  • 标签: 中小学 校长 角色意识 学校管理 战略意识 法律意识
  • 简介: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而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最为根本的内涵在于乡村师范教育领域不同主体之间权力博弈关系的变迁。在乡村师范教育的权力场域中,民众的教育需求、教育家群体以及教育团体的具体实践和推动、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制定,共同促成了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产生。

  • 标签: 民国 乡村师范教育 制度变迁 权力博弈
  • 简介:在西北民众知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西北开发和抗战建国的大局的情况下,西北师院利用本身的优势承担起唤起民众,努力推行社会教育的任务,成为西北社会教育的拓荒者。西北师院举办社教的主要内容有抗日宣传、民众补习教育和合作社训练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多次嘉奖,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社会教育示范区。西北师院将教育民众看作是改造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是当时教育救国思潮的一种体现,同时,西北师院的实践表明高等院校有广阔的社会责任,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外,“新民德”“开民智”也应当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 标签: 社会教育 抗战时期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民众补习教育 抗日宣传 中国
  • 简介:中国现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与现实政治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出台的“国民教育制度”,便是出于挽救政治危机、推行地方自治的一种政治举措。本文拟以“国民教育制度”为例,分析其出台的深层原因,揭示民国后期国民政府是如何将依社会本位而设计出的一整套教育模式楔入最基层的乡村地区,进而把乡村地区纳入其控制体系的,以此展示民国时期教育与政治相互纠结的复杂状况。

  • 标签: 国民教育制度 “政教合一“ “三位一体” “管教养卫合一”
  • 简介:〔摘要〕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应该注意抓好小语课外作业的设计。课外作业设计主要应抓好学生多读、多说、多背、多演、多做、我画、多查、多想方面的设计。

  • 标签: 〔〕小语课外作业设计读说背演做画查想
  • 简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指导,社会上各种模糊认识需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来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辨析当代各种社会思潮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

  • 标签: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意义
  • 简介:"德"字在甲骨文中和金文中的写法是有异的,这种区别自周代早期即已出现,之后涵义又有许多变化。"德"字的演变恰好体现了先秦时期统治者政治思想向思想家人文思想的转变:周代统治阶层推行"德"治,与殷人所崇尚的"天"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开始丰富"德"字涵义,讲求个人修身反省,并开始在普通百姓间推行,它不仅推动了后代"德"的大小传统的融合,并且在世界轴心文明中一枝独秀。

  • 标签: 周公 孔子 大小传统 轴心文明
  • 简介: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领域.

  • 标签: 三个代表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摘要〕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把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教学阶段。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应该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抓着几个重要环节开展教学让学生乐学,增强其学习信心;以教师以及名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音乐熏情,以活动养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标签: 〔〕高中英语乐学魅力感染音乐活动环境
  • 简介:高校教育技术中心一直以来保持着"教学技术支持者"的角色。"教学促进"是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本质要求。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高校大力推进内涵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从"教学技术支持者"到"教学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彰显其价值的关键。在从"教学技术支持者"到"教学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中,高校教育技术中心需实现从"技术服务者"到"教学服务者",从"教学支持者"到"教学促进者"、从"技术引入者"到"应用推广者"的转变。文章最后分析了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实现角色转变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对策。

  • 标签: 教学技术支持者 教学促进者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新学制体系下,国立北京专门学校先后升格为大学,简称“高专改大”。实际上“高专改大”从蔡元培北大改革时期就开始酝酿,确立了“学”与“术”分离但平等的原则,规划了“改大”的蓝图。几经学潮与教潮的推动和政治权力的利用,八校(除北京艺专外)才正式升格为单科大学。其改革上面临“综合大学”与“单科大学”的路径选择,而在具体实践上,“高专改大”实施,确立了研究型导向,扩展了学校机构与学科,扩展了专任的教员队伍。“改大”对高等教育发展无疑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学潮与教潮不仅败坏了学风,单科大学更是有名无实,其“过分扩展”也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在就业上受到一定影响。

  • 标签: 高专改大 新学制 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