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2月14—1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承办。论坛分为“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管理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坛暨高端互动沙龙两部分。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干春松教授主持“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中江教授与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陈松先生分别致辞。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钱穆弟子吴展良,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李存山研究员等来自海内外从事儒学、易学、史学研究的近50名学者,围绕“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主题作了发言,并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会秘书长 高峰论坛 孔子 中华 《中国哲学史》
  • 简介:寻微探幽古树重──喜读《周易述论》崔波刘太恒先生的《周易述论》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它既是一部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又是一部通俗易懂、见解新颖且可读性强的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讨。...

  • 标签: 《易经》 《周易》研究 《易传》 述论 六十四卦 《易》
  • 简介:摘要:海外汉学界基于特殊的视角,对《周易》有很独特的理解,以史慈为例,他认为在占筮实践中,《周易》逐渐由窥测神意的工具转变成了万事万物及其变动的象征体系,借助于此我们可以在变动的情境中采取合理行动。《周易》思维体系背后预设的是一种“相关性宇宙论”,这种宇宙论表明了人在理解和控制世界上逐步增长的自信。《周易》本是为世俗成败提供启示的工具,但是儒者在解释和运用《周易》时,由于只对“每种具体情境所需的道德姿态感兴趣”,因之将其与儒家结合起来,并且展现了一种不同形态的儒学。史慈之所以对《周易》有这样的独特解读,是立足于其特定的问题意识和知识背景的。对史慈《周易》解读的反思,有助于推动易学研究的发展。

  • 标签: 史华慈 汉学 《周易》 占筮 相关性宇宙论